21世纪美国种族主义新思潮及其内在逻辑剖析

来源 :世界民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l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美国社会出现一股以“后种族”或“后种族主义”话语为表征的种族主义新思潮.该思潮以奥巴马当选总统为契机,宣扬美国已“超越种族主义”,其核心逻辑是美国白人以形式平等变相维系其种族特权,其根源是内嵌于美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中的白入主导性种族叙事思维.特朗普时期的美国政治极化和种族暴力公开化更充分证实所谓“后种族主义”的幻灭及其种族主义特质.由于白人竭力维护其处于美国社会和政治中心地位的正当性,今后类似“后种族主义”的话语仍将变相出现.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是侯外庐步入史坛的处女作.他在翻译德文版《资本论》的基础上,将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变迁相结合,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从经济学扩展至社会史,再扩充到思想史,开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过程,取得了重大突破.今天我们重读《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会发现:当年那些侯外庐所倾全力解决的问题非但没有能完全解决,而且也已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被后人所淡忘.然而,他的论断却又在历史演变的进程和坎坷中不断得到验证.这部专著给我们深刻启示:不仅要多关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深入探究其中
一、初出茅庐的少年rn1892年周炳琳(字枚荪)出生于浙江黄岩一个普通家庭.幼读私塾,后入新式学堂璇珠小学,随又转入椒江前所镇教会主办的天主堂小学修习法文.1907年考入黄岩中学,1912年毕业.次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毕业后升入法科经济门.
期刊
陈独秀rn胡适说:“只有三本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rn1904年陈独秀在创办《安徽俗话报》(半月刊)时,结识了好友汪希颜的弟弟,芜湖科学图书社(书店)的老板汪孟邹.承晚清白话文运动余绪,《安徽俗话报》出版了23期,发行最多时达三千份,有的还再版,行销之广,为全国四十种白话报之冠.陈独秀不仅是这个刊物的主编,也是主要撰稿人,他本人写了八万字的各类文稿.汪孟邹后来去了上海,创办了亚东图书馆,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到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期刊
2021年2月27日,早上出门时看到阴沉灰蒙的天,心里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果然,很快收到曙光师兄的短信,说导师张传玺先生走了.虽然不应觉得突然,毕竟先生年老体弱,又多次入住医院治疗,自然有些思想准备,但听到消息后,内心的感伤还是一下子涌了上来.回想起先生领我入学术研究之门、助我走学术研究之路的一件件事情,心中感慨和感激万千.
期刊
新冠疫情的暴发和全球性蔓延,造成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危机.新冠疫苗的研发和使用为全球应对新冠疫情带来了转机.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疫苗民族主义,给全球抗疫合作蒙上阴影.追本溯源,疫苗民族主义主要源于“西方中心论”、极端民粹主义、民族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脆弱性.更值得注意的是,疫苗民族主义已上升为国家间的博弈,严重阻碍全球抗疫进程,未来或进一步加剧全球疫情的恶性循环,引发全球地缘政治对抗,拖延全球经济复苏,阻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遏制疫
“大跃进”后期,为了应对城市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中央制定了精简职工的政策,“运动式”地将千百万企业职工精简到农村.这些办理退职手续前往农村的原职工,表现出对迁入地长时期的不适应,仍然以“单位职工”自居,并采用各种方式提出诉求,要求原单位给予精神关怀与经济补助.该文借用侨易学的相关理论为概念工具,探讨退职职工迁入农村之后,未能实现“因侨致易”,而是出现“侨而不易”现象的原因.研究认为,“因侨致易”并非绝对出现,而是建筑在一系列制度基础上.被动的“侨”和地位落差,使制度基础发生变化,对行为主体造成影响,最终导
刘盟赟(“活字文化”编辑部主任、对谈主持人):rn首先要感谢来到现场的这么多读者,我是黄老师这本书《文本及其不满》的编辑,活字文化的刘盟赟.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两位嘉宾老师,一位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黄子平老师,一位是青年文学批评家、中山大学林峥副教授.我们今天这个活动是围绕黄老师这本书展开的,其实大家看到的这本书,是在去年的疫情期间出版的,虽然它是一本已经出版了一年的书,但是对于我们这场活动来讲,它可能是一本新书,因为在正式出版之后,我们还没有做过任何一次关于这本书的分享会,这本书其实是黄老师这么多年的文学批评
期刊
“老师真的走了?!”rn自从上周二(2021年3月23日,美国西部时间)清晨收到师弟、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的微信,得悉恩师齐文颖老师去世的噩耗之后,我不断地重复这句话,有时写在与齐门弟子的通讯中,有时喃喃自语,更多时间是在脑海中碾转反复……rn这种经历,记得只有在四十多年前和十几年前痛失慈父爱母之际有过.理智上,知道这是真的,是无法挽回的事情,但在心理上、潜意识里,仍然无助地希望,或着自欺欺人地愿意相信,这不是真的.
期刊
相隔近一个世纪之遥,近代法国两位理论巨擘西耶斯和勒南,为了解决法国当时的社会政治问题,发出同一个“国族之问”.西耶斯提出“第三等级即国族”说,旨在唤醒第三等级的国族意识,进而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治秩序.其国族定义呈现出鲜明的阶级性、种族性和反历史性,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引信,拉开了近代法国长达一个世纪的政体之争的帷幕.勒南则强调人民的国族自决权及其“日复一日的公民投票”特性,确立了法国政治民族主义的政治意愿核心论,为当时处于竞争中的欧洲各国族国家解决国族归属争端及其背后的领土归属纷争,即国族国家之间的“划界”问
以色列阿拉伯人,是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原住民,在以色列建国后成为以色列公民,但被犹太复国主义视为潜在安全威胁而受到长期压制与管控.由于以色列的犹太国属性,阿拉伯人遭遇多方面压迫和歧视,无法享有完整的公民权利.2018年以色列《犹太民族国家法》进一步凸显了阿拉伯人的二等公民地位.同时,以色列阿拉伯人是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不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主体部分,在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运动中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力有限.可见以色列阿拉伯人的集体身份包含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与宗教身份等多重要素.这些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