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结扎损伤治疗方法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设计并建立周围神经结扎的大鼠实验模型,初步探求各种手术方法(神经松解、缝合或移植)对于结扎后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14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神经松解组、神经缝合组及神经移植组.先进行坐骨神经结扎,建立实验模型,2周后分别进行松解、缝合或移植处理,并于第二次术后1、2、4、6、8、10、12周处死大鼠,分别测定腓肠肌即时湿重及神经纤维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纯缝扎神经,未做其他进一步处理的对照侧,在术后12周,腓肠肌湿重有明显恢复;而双环结扎,多部位结扎病变的对照侧,至实验结束的12周,肌肉湿重及神经纤维再生数量增加均不明显;神经松解组大鼠,自神经松解后4周及6周,肌肉湿重与神经纤维再生数量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神经缝合组大鼠,自第6周开始,肌肉湿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神经纤维再生计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神经移植组大鼠,术后第6周开始,肌肉湿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2周,肌肉湿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神经纤维再生计数在术后第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周围神经结扎后神经狭窄病例,保守治疗至症状出现后12周,如仍无明显改善,应积极考虑手术干预.神经松解的有效性优于对照侧的非手术干预处理.神经切除后再缝合的有效性尚不清晰,选择仍应慎重.对于长段的多部位的神经狭窄病变,神经移植可作为满意的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H.2 63是实现远程图像监控的主要编码标准之一 ,纯软件实现 H.2 63编码的关键技术是如何优化绝对平均误差 ( SAD)和离散余弦变换 ( DCT)算法 ,利用 INTEL的扩展指令集( SSE)
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也随之而来.例如人们对居住条件的选择较之前有很大程度上的提
根据驱动-响应混沌同步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渐近同步的数字保密通信方法。通过设计对发射信号进行多级单值非线性变换,使得通过预测法的攻击完全失效,因而这种通信方法具有较高的抗破译能力。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了本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目的 探讨第4、5腕掌关节骨折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11年7月获得随访的6例第4、5腕掌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例,女2例;年龄23 ~ 53岁,平均37.3岁.右侧5例,左侧1例.Cain分型:1A型1例,1B型2例,2型2例,3型1例.其中5例形切开复位改良克氏针固定术,1例行闭合复位改良克氏针固定术.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8~20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再脱
目的 探讨关节松解术和渐进性屈指支具治疗外伤性掌指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外伤性掌指关节僵硬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锻炼组和手术组,锻炼组采用渐进性屈指支具配合系统康复治疗,手术组采用侧方入路关节松解术配合系统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及掌指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掌指关节的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差异无统计
国务院日前公布了(以下简称),将于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rn建筑业是能源需求增长较快的领域,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高达18~20亿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目前,建筑能源消
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5.8%,超越传统PC整体使用率(80.9%),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同时网民在手机电子商务类、休闲娱乐类、
一世界光伏产业发展强劲rn1 2007年世界太阳电池产量373MW,增幅高达50%rn光伏产业是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为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均将光伏发电作为发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对先天性缩窄环综合征(congenital constriction ring syndrome,CCRS)分两期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该病手术治疗的有效策略.方法 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分两期手术治疗手部先天性缩窄环综合征患儿50例(195指).平均随访23.9个月.两期手术中,一期完整切除背侧的缩窄环,皮下筋膜瓣充填软组织缺损.远端手指无明显淋巴水肿时,行“Z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加大了对电力资源、能源的需求,电力系统在整个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变电站工程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加强对变电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