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心态 明确重点 讲究方法

来源 :考试·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ppl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如何学好初三新课,这是每一个新升入初三的学生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本刊特约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有关老师就这个问题谈了他们的意见。南京市第一中学是江苏省一所有百年历史的著名完全中学,每年中考、高考均取得超群成绩,是众多考生孜孜追求的理想学校。文章作者都是多年指导中考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相信新初三的同学读了他们的文章后一定能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有人说,语文就像一片汪洋大海,学了多年也不知其深浅。印象中,每一次考试都有人异军突起,也有人折戟沉沙;屡战屡胜者让人羡慕,屡战屡败者为之叹惜,因为语文在中高考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很多同学对语文可谓是“痛”并爱着。进入初三如何有效地学习语文,成了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
  
  一、调整心态
  
  迈入初三的大门后,你会渐渐发现学习生活的紧张。一方面是所学的课程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另一方面同学之间的竞争更激烈、更紧张。初三又增加了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学习任务比以前更加繁重,考试的频率越来越高,而且老师和家长对考试的关注热情也空前高涨。面对困难环境,需要新初三的同学树立起一种吃苦意识,做好承受压力、经受挫折、忍耐寂寞的心理准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不管所学知识深度、难度有多大,学习任务有多繁重,同学问的竞争有多激烈,只要我们有勤奋和刻苦之决心与行动,就一定能取得进步。有同学担心自己前两年基础没有打好,现在努力可能来不及了。这个担心大可不必,不用我举例,用不了多久,你们就会发现由于“用功”,过去成绩处于中下的同学,渐渐就会赶超了上来。中考内容比较综合,但是重点还是集中在初三学年,如果以此为起点,不夸张地说。一年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一切。
  此外,我们还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大型比赛中,高手的较量,除了比技术,还比心态。初三阶段的考试比较多,这时经常会有失误和成绩不理想的情况出现,很容易影响情绪以至对自己产生怀疑。其实,在大考前出现失误是件好事,自己的问题在考前暴露得越多越好,发现漏洞就补啊。考试之后,看一下哪些不该丢分的地方失分了,将这些题抄到一个错题本上,将考查重点、易错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来,反复思考、练习。同学们要学会成绩分析,通过反复地成绩分析,对自己的学习心中有数。在做成绩分析时一定要细致,哪里知识掌握不牢固,哪一部分考试经常丟分,这对提高成绩是非常有效的。时间要抓紧,心态要平静,这时不必去计较分数和名次。在时间的安排利用上,要特别讲究效率。千万不能为了复习而熬夜,从而影响第二天的听课质量,否则就是得不偿失。
  
  二、明确重点
  
  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目前语文考试的方向,而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盲目地使用题海战术很难有明显成效。而且时间有限,只有明确考试重点,有针对性制定训练方案,方能较快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
  纵观近年中考试题,都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对于新初三的同学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古诗文: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背诵的古诗文总量在2万字左右,因此,我们应积累一定的背诵、默写量,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当然,有些文章可全文进行背诵和默写,尤其是经典名作;也有的文章,可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择其名段、名句进行重点背诵和默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背诵和默写均应以理解为前提,惟有理解深刻、透彻,背诵和默写方能顺畅、娴熟。尤其是同学们感到难度较大的“理解性默写”,也就能应付自如了。这些内容如果分解在初三一学年的时间内完成,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千万不能留到考前一两个月去复习,那样会顾此失彼,丟了更重要的内容。
  
  2 现代文:重阅读更重反思。
  中考现代文阅读均以课外文章作为文本材料编制试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文本材料,尤其要加强整体阅读,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目前,有不少初三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轻阅读重解题,在没有了解文章内容的混沌状态中,便匆忙答题,失误便势在必然。
  阅读是感悟、体验的前提,离开了阅读,感悟、体验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要能深入体验,必须要深入阅读。综观近年来语文中考试卷,注重对文本材料的深入体验,符合《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学习语文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可以将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的文本材料作为训练蓝本,从中学会体验、感悟。许多考题,惟有情感注入、体验真切,方能作出恰当的回答。有时只有与文中的感人事件、人物形象,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就最令人怦然动心之处,发表正确评价。
  没有课外阅读的语文是跛脚的。语文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感受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学课文是为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不能仅仅满足课本上选文。如果每个星期都能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其中也不排除阅读练习题当中的好文章)、情文并茂的诗歌、信息鲜活的新闻,并能从中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精彩的文段、典型的材料,反复揣摩,就能自觉不自觉地领悟主旨,体味情境,增强语感,提高审美能力,这样,同学们在写作时也受益匪浅。不仅如此,在紧张的复习阶段,非功利性的课外阅读还可以为你带来一份好心情。希望同学们不要因为复习任务繁重而停掉课外阅读,它看起来是闲功夫,却能够派上大用场。
  
  3 作文:观察体验,积累提高。
  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分值几乎要占全卷的“半壁江山”。作文要求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能深入内里,分析思考人生的哲理。写作文,学做人,要学会思考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达到文道统一的目的。
  中考作文命题都紧紧围绕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严防学生背一两篇文章去套作,因此进入初三就要注意“我的故事”——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成长经历,人生感悟,心路历程。尽管近几年提出文体不论,但大部分同学都擅长写记叙文,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有好素材,其次还要有高立意,所以建立一个关于“我”成长故事的材料仓库是必不可少的。
  那些感动过自己,也能感动别人的事,可以作为“我的故事”的首选材料,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接触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在复习中可进行梳理,把有价值的材料制成“半成品”,供你临场时依照题目的要求选用。还可选择各种文体中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读一读,仔细分析它们的拟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优点,以便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提高临场作文的能力。如果你平时疏于练笔的话。那就应注意要常练。你准备了不少的好材料,又有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精心构思的话,那你的作文就能稳操胜券了。
  
  三、讲究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1 紧跟着老师走培养学习能力。
  初三上学期,老师会讲新课,听课时一定要紧跟着老师,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然后及时复习;到了下学期就会系统复习,在这一环节,迫于时间,有的地方不会讲得非常仔细,同学们在课后还需要自己看书,不要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扎实地学习,对初三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学习尽管非常紧张,但还是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不仅对初三学习很重要,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都有着重要意义。学习的计划性、目的性一定要强,不要搞突击战;听课要讲究效率,在课堂上无论会与否,都要紧跟着老师的节奏,与老师多交流,尤其是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间,不留问题过夜。
  
  2 用好资料,事半功倍。
  有关中考的复习资料和配套训练材料非常多。其中不乏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好材料,但绝大多数所谓“秘笈”都是东拼西凑的产物,内容粗制滥造:有些常见题的简单重复出现,有些试题甚至根本背离“新课改”的要求。试想如果同学们被埋在这样的题海中,应接不暇,精神疲惫,整天被试卷牵着鼻子走,那么,学习的主动性将丧失殆尽,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选择资料不能贪多,要求精。选择时可征求老师的意见,能针对自己薄弱环节训练的资料,才最适合自己。
  
  责任编辑 潘阳凤
其他文献
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东坡,曾写了一篇回忆少年时代的文章。
期刊
安徽省民工子女可在城里考试    以前因为户籍限制,一些民工子女在城里读书的却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2008年中考取消了这一限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及其他流动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就读学校报名并在流入地参加考试录取,也可按本人意愿回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考试录取。
期刊
谁都知道,噪声是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对于人体的健康极为有害,一向为人们所厌恶。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努力开发和利用噪声来为人类的生活服务,并已取得可观的成果。目前人类可以利用噪声的领域,你知道吗?
期刊
她两岁的时候发了一场高烧,出院后不再发出声音,因为医院滥用抗生素导致听力受损,最终被确诊为“药原性神经耳聋”,听力只有96分贝,雷打的声音在她听来相当于蚊子嗡嗡叫。失去听力的痛苦,一直伴随着她长大。  为给她治病,孩子的父亲放弃了在家乡稳定的工作,举家南迁广东,一边打工一边为女儿治疗,先后将女儿送进聋哑学校和聋哑康复中心,但结果不理想,于是父母决定自己教孩子。第一步,教她发音。妈妈拿着纸条,一边发
期刊
一、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  例题一条小船运载木箱逆水而行。在行驶中一只小木箱不慎落入水中但未被船上的人发觉。箱落水后随即顺水漂向下游。当人发现少了一木箱后立即调头向下游方向寻找,之后经10分钟在下游方向追到了木箱。设小船顺水和逆水相对于水的速度相同,问人发现木箱落水时,木箱实际已落水多长时间?  解析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也就是假定河水静止不动,则木箱落水后处于静止状态。当船逆水而上至某处时发现木箱丢
期刊
宋代宫廷里设有足球队,在朝廷举办的各种盛会上,往往有足球队表演。《东京梦华录》记,宋代宫廷足球队队员分为三等。第一等称“球头”,第二等称“次球头”,第三等为一般队员。每队有“球头”1人,“次球头”2人,一般队员10余人。
期刊
《一次函数》测试题    一、选择题
期刊
第一卷(選择题共60分)    一、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A)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从三幅图中找出与所听内容相符的选项。每段对话读一遍。    B)听对话和对话后的问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听两遍。  ()6. A. He’s outside the shop.B. He’s in the supermarket.C. He’s in the bird market.  ()7.
期刊
谚语是流传于人们口头的通俗而又富有深刻含义的现成语,它最大的特点是“言简意深”,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谚语十句十句真”,“泉水最清,谚语最精”,“一句谚语千层意”。  一、深邃的哲理美谚语是人们在显示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反过来,它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正如高尔基所说:“谚语和歌曲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们里面却包含着可以写出整部书来的智慧和情感。”  如:1、谚语反映人
期刊
一、“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大烧杯内装满了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了100克的水”,从中可以求出哪些物理量?  二、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水上运动场画的一副画。请你观察这副画,图中哪些现象或物体与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参照示例填在下表中。    三、阅读下面短文,要求从中找出10个跟物理知识有关的短语或句子,并分别说出涉及到的相关物理知识,填入下表的空格内。  “啪”发令抢响了,校运会15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