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的结合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a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阐述高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的概念,从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范畴内分析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的相同点、差异性及互补原理,从中可知应通过对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有机结合,增进训练与教学的关联,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体育教育 竞技体育 体育科研
  一、前言
  而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竞争无处不在,从装备到技术动作、甚至各种配套保障。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未来社会要求竞技体育具有以科技、教育为基础的持续发展能力。竞技体育与高校体育教育机构的结合正是造就这种能力的原动力。它既是实现竞技体育发展的保障,又是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良好契机。作为实现训练、科研、人才培养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院校基地化、训练学校化,还为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了获得高水平训练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条件。
  二、高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结合的模式
  高校与当地省市体育系统合作办队,双方共同负责运动员的选拔、入校、文化学习、思想教育、训练比赛。运动员既可代表所在省市参加有关比赛,也可代表所在学校参加比赛。教体结合是一种优势互补的结合,既吻合了运动员普遍希望“夺标成才”的愿望,从而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当前办高水平运动队一种效益最佳的模式之一。
  (一)招生来源。生源主要来自省、市优秀运动队,省、市中专层次体校,少量来自普通高中和传统运动学校。
  (二)办队体系。主要是各高校体育院系或体育教学部成立专门的运动训练部来管理。训练有以下三种体制:
  1.集中管理训练:这是高校普遍运行的训练体制,学校按招生要求和政策,招收符合要求的运动员或特招运动员,让他们集中住宿、学习和训练,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文化教师负责运动员的文化课教学,选派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教练负责训练,同时配备有良好素质的思想政治辅导员,这样由学校全面负责为运动员开设各类文化课程,全面负责他们从招生选拔到训练比赛、党团建设和毕业就业等日常管理。
  2.高校主导训练:以高校作为训练中心基地,在做好大学生运动员训练工作的同时,进行中小学生运动员的培养。中小学生运动员则安置在大学附近的中小学就读,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是一种集中住宿、分散训练的体制,它与一条龙体制有所相似,但也有不同。前者是将大、中、小学生运动员全部集中于高校进行训练,后者是分散在各自学校训练,高校主导训练体制能达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共同提高的目的,体育资源利用更加充分,投入与产出的效果更加明显,也可克服多头相互扯皮的现象,使运动员的输送变得更加畅通和有保障。
  3.分工协作训练:学校与省市体工队通过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夺标育人”的双重任务,高水平运动员依照国家有关政策,作为高校学生,主要由校方负责他们的文化课学习,运动员修完相应课程学分可获得文凭,而体工队负责运动员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训练比赛,他们具有双重身份,作为同属双方的运动员参加不同类型的比赛。这种训练体制强调分工的专业化,发挥双方的优势,完成培养双高人才的目的。
  (三)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拔尖运动技能,又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体育人才,毕业时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可在考核的基础上选拔保送。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代表学校参加体育比赛的任务。
  三、高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结合的基本内涵和规律
  (一)两个优势有机结合。在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方面,体育和教育部门各有自己的优势。教育系统有生源优势,文化思想教育优势,教学优势,管理优势,人才成长规律认识优势,财物优势和普及体育的优势。体育系统有技术人才优势,训练场地优势和组织训练、竞赛的优势。“体教结合”就是要把两个系统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义务共尽、成果共享、团结协作、优势互补。这是实行“体教结合”,取得培养人才综合效益的一个内在要求,也是“体教结合”的基本规律。
  (二)两个系统一个目标。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共同的目标是培养人才。体育系统培养的优秀体育人才,不仅在专业训练上要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上也有内在的要求,这些都必须得到教育系统的大力支持。教育系统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基础。因此,教育系统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必须紧紧依靠体育系统的密切配合。两个系统在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上是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相互提高的。
  四、实行高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结合的基本对策
  (一)完善领导体系,健全管理制度。高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结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因此,完善领导体系,健全管理制度是高等教育与竞技体育结合卓有成效的关键。
  (二)建立选材一体化,育材一条龙的运行机制。建立选材一体化、育材一条龙的运行机制是高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结合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和教育部门统一选材标准,广泛选材、科学选材。
  五、结束语
  体育的发展不能离开教育,竞技体育更需要高校体育教育的支撑。高校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的结合,是体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新颖模式,是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科技兴体战略的具体落实。要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向世界强国持续发展,必须走体教结合之路。
  
  参考文献:
  [1] 郑建岳,李建设.对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回顾与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2] 安平.浙江省“体教结合”现状与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10).
  [3] 郑婕,陈志伟.“体教结合”的内涵解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太极拳教学也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太极拳教学的质量,无论是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还是实现太极拳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开展和普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等方法,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太极拳运动兴趣的原因所在,抓住影响太极拳教学质量的几个关键细节,阐述了如
校园安全自我保护意思安全教育目前,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安全教育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由于幼儿年龄小,各种安全认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师,要合理带领幼儿进行多元化的户外游戏活动,这样才能令他们产生更浓厚的体育运动兴趣、形成健康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日后他们体力强化、灵活适应不同环境等,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3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新闻媒体呈现更加明显的集团化趋势。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对比法和归纳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以美国媒体集团化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美国媒体发展历程回顾、发展现状、集团化运作成功典范和中国体育媒体发展整体环境与特点、发展现状、国际环境下的中国媒体发展新变化、国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游戏展开的,让幼儿参加各种游戏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幼儿语言教学,能够让幼儿对语言学习更加感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然而,在现实中,散打武术馆却没那么景气。在民间推广方面,代表中华武术的竞技体育项目散打,不但远远地落后于西方的拳击,也远远地落后于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当年“散打王联赛”也曾经红极一时,但是却突然中断,后来再组织的比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山西省临汾市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健身途径以及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调查获取了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时间、场所、目的、项目以及健身观念的原始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研究,针对临汾市群众体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期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新闻报道与早年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娱乐化元素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体育报道中,甚至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这一现象早已引起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注意,随之而来的讨论和争论也不绝于耳。本文以审美哲学为理论依据,从体育美学的角度来论述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存在的合理之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1-000-01  摘 要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已经成为促进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为其发展绩效的认定提供了保障,而且也为其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导向。虽然其理论发展取得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理论 实践  一、对学生阳光体育
国库管理是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财政资金运作过程中居于总枢纽和核心地位。  目前,我国推行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对传统国库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其目的在于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