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打造灵动课堂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328453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程标准》鼓励自主、合作、探究。探究离不开问题的提出,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既是有效达成初中历史新课程目标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造灵动课堂呢?
  一、夯实基础知识,使学生有问题
  基础知识的夯实是学生有问题的基础。据笔者调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22.3%的学生从不主动质疑,有12%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价值。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头脑中没有必备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完善知识储备。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时,我首先让学生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再根据目标说出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史实。接着,让学生根据教材,完成问题。如:中共“七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教师建议学生在完成练习的同时,在课本上划出核心史实。学生初步感知了本课的重要史实,师生一起构建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融合为一个整体,而且挖掘出了事件的内在联系,整体感知了本课的知识,为学生的质疑打下基础。最后,学生用3~5分钟记忆基础史实,并让学生再质疑。教师要让学生积累历史知识,厚积薄发,头脑中由无问题到有问题再到问题多。
  二、树立批判思维,让学生敢提问
  在课堂中,有37.5%的学生不敢提问题,个中原因主要是迫于教师的忽视或简单的否定。因此,要让学生敢问,教师要树立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观念,要学会倾听。
  首先,教师要弱化权威意识,放下架子,要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共同学习者,批判性分析知识所体现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学生展示批判性思维树立榜样。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师,大胆质疑,小心求证。
  其次,教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敢问。教学过程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质疑释疑的过程。因而,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想敢问。
  三、训练提问技能,使学生会提问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提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首先,要指导学生善于追问,如:“如何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连环追问:一百多年来,应该从什么时间开始?第一次完全胜利、民族耻辱又是什么了?为什么又是个转折点呢?为什么前面都失败了,只有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呢?通过教给学生追问提问法,不但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这一基础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如何独立分析和思考问题。
  其次,结合历史学科的自身特点,将学习历史的方法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如:模仿法、觀察法、体验法、列表法,比较分析法、逆向思维法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学会提出问题,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引进评价机制,让学生爱提问
  及时的、适当的鼓励性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而且还能让学生建立自信,进而爱上思考,爱上提问。譬如: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多数学生认为美国投放的两颗原子弹是抗战胜利的一个原因。但是,很少提出疑问的卞超超同学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没有美国的原子弹,中国同样会胜利,而且美国的原子弹让日本方圆几十里寸草不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不能鼓励原子弹等核武器的发展。我及时表扬其思考独到,勇于质疑的精神。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以学生有问题为抓手,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敢问、会问和爱问。只要教师从思想上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让问题走进课堂,历史课定会因“问题”而“灵动”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宋庄中学)
其他文献
根据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中干扰消除的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建立碳的工作曲线。讨论了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对测量的重复性、工作曲线、标准物质的定值以及干扰元素影响
现代教育不仅对学生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也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非常单一,教学效果也往往不理想,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现成的知识,并不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而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将任务分析理论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任务分析理论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
目前,许多学校地处偏远,生源流失严重,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确保教育质量,成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对课堂教学做出相应的优化、改革,积极地去建构一种适合学生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高效课堂。  1.优化“问题设置”环节,使之更具有吸引力  “问题设置”环节为“问题解决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具有先导性作用。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技能,而在与唤
评述了用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无机分析预分离方法.着重讨论了溶剂萃取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及电解法等联用分离技术的进展.引用文献
根据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结合实验室的日常分析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对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低合金钢中锰含量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分析并识别不确定度的来源、量化每个不确定度
目的调查研究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脑缺血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治疗组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给予对照
目的讨论喉部良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较小肿瘤也可在支撑喉镜下进行彩色凝固疗法、冷冻或激光治疗。支撑喉镜下,用双目显微
名师是名校之灵魂,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无一不是把网罗名师、培养名师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地方教育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名师、招揽名师,以期发挥名师的导向作用,推动当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看名师的课例,读名师的文章,在教师专业化成长历程中有很好的引领作用。教师要成为名师,拥有名师般的魅力,必须经过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三个阶段。  一、认识自我是拥有名师魅力的基础  名师应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
目的 通过了解本门诊的艾滋病患者检测结果,分析性病门诊自愿咨询检测的相关问题和检测手段.方法 对2010年2月-2013年2月前来我院进行自愿咨询检测的人群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