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乾坤 曜变天目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8月29日,上海国际礼品、工艺品展览会现场,一套金油滴茶罐、茶盏被日本茶道专家宗一以100万元人民币高价购走。这个价格,刷新了此前一套金油滴建盏卖出45万元的纪录。9月中下旬,中央电视台展开“寻宝在建阳”活动,又给建盏添了一把火。
  建盏,这个因斗茶而生,因斗茶而亡,兴于两宋,明朝停烧,生命不足500年的瓷器,再次以高傲的姿态,走进饮茶人的眼帘。不禁让人想起《世界茶经》对建盏的评价:一种听得到、看得到、感觉得到的茶器,从它美丽变幻的色彩中,你能感受到它在入窑时烈火燃烧的响声,可以感受到釉水与火焰交融而产生的美丽斑纹,一盏乾坤,变幻莫测,瓷中瑰宝,价值连城……
  红土中的手艺
  之所以有那么多“挖盏人”,除了经济效益外,还因为建盏的烧制难度大。吴立勇是当地唯一一个还在用建窑烧盏的人。他曾在上海开旅馆,回到老家听别人说烧制建盏难度很大,不太相信,决定自己试试。刚开始烧时,基本窑窑报废,即便现在,他还是没能完全掌握建盏的烧制方法。遗憾的是,吴师傅使用模具压坯,再手工修坯,令建盏的文化感失色不少。
  相比而言,水吉镇上的建盏手艺人、建窑建盏省级非遗传承人蔡炳龙的水平要高出许多。作为蔡氏建盏三兄弟之一,他研究了20多年建盏,擅长烧制油滴盏。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因形似油滴而得名。而蔡炳龙擅长烧制蓝油滴盏,这种盏的釉色会随着阳光强弱与观察角度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美不胜收。“主要靠釉料的配方和掌握烧制的火候,釉料要用矿釉。”蔡炳龙介绍道。
  在蔡炳龙的房间里,摆着几个制作釉水的陶缸。刚采回来的釉料像普通的矿石,在水中浸泡后会慢慢软化成浆状,再过滤掉残渣,加入草木灰等配料就成了釉水。这个过程要很长时间,但比化学釉烧制出来的建盏更具传统建盏的古朴之美。
  “好的釉水颜色偏红,黏性强,是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蔡炳龙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流动性强,低温时能结晶生成各种奇特的斑纹,在不同的光线下色泽和明暗也不同,变化丰富,非常美。”蔡炳龙一边说着,一边展示如何施釉,他用手捏住圈足,胎体倒置斜着浸入釉水,停留一段时间让釉水渗透进胎体,直到胎体挂上足够厚的釉。
  前期的拉坯、上釉等工序完成后,就可进行最后的烧制过程。可手艺人只能控制窑的温度,所以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天气、温度等都可能影响烧制结果。”
  其实大部分手艺人并不会公开自己的制作工坊,因为一旦被同行看到,就意味着他的烧制方式公布于众。其实建盏烧制的方式基本类似,只在细节处稍有差别。不过,正是这些微小的细节,决定了最后的成品品质。“好的建盏釉层有肥厚之感,釉色大多呈酱黑色或酱红色,比如兔毫盏,纹理追求长而细。”虽说手艺人对一生探索的烧制细节有保密的义务,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未必是件好事。
  说起建盏,就不得不提到南平的孙建兴。作为建窑建盏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还是现代建盏的始拓者。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建盏,他功不可没。
  孙建兴和建盏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79年,那时国家下文要求恢复失传800年的建窑烧制技艺,由中央工艺美院、福建省轻工所等部门和单位组成了建窑建盏恢复小组,全力破解古代建盏的烧制技术。年轻的孙建兴被安排到梅剑鹰教授手下学习。
  历经数百次的配方试验失败后,建盏恢复科研小组在1981年成功烧制出仿宋兔毫盏,无论是釉色、纹理,还是胎骨、造型等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由于市场的冷清和高额的项目经费,小组最后被迫解散,建盏研究戛然而止。
  但孙建兴却不甘心,他在调到南平后,继续进行配方的工艺研究,1982年终于成功仿制出了油滴盏。在攻克“油滴”难关之后,他又花了22年时间潜心研究曜变。“曜变不同于窑变,很难烧制,只有在积碳的地方利用高温下釉色变化的瞬间才能生成,具有不可复制性。”孙建兴说,曜变整体呈现出虹彩蓝光的效果,是建盏中的极品。在古时,几千万件作品中才能产生一件成功的曜变作品。20多年来,他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在几近失望时,一次烧木叶的过程让他偶得了曜变。虽然看似偶然,但其中艰辛只有他自己知晓。
  同时,孙建兴不断研制新品,包括国宝油滴、油星、玳瑁、柿红等近40种建盏,真正完全揭开了建盏烧制的奥秘。也因为孙建兴的努力,曾经两次申报非遗都落选的建盏,在将完整的建盏技艺添加进去后,于2011年顺利通过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评审。
  世人皆知,建盏因茶而生,古时追求茶沫挂盏的美事如今却难以在现代推行。若是将茶汤注入深黑色的建盏里,实难欣赏茶色之美。何况现在已极少有人用碗喝茶,所以建盏市场早已被更具实用性的龙泉青瓷、德化白瓷抢占,日益走向衰落和灭亡。当下的建盏手艺人,或许更应该做“挖盏人”,挖掘出建盏的一条新路来,如果一味仿宋,路还真是越走越窄了。
其他文献
书籍装帧只是『画封面』?在阅读方式多样化的时代,纸质书想要吸引人去阅读,除了文字内容本身,书籍的外观形态是吸引人注意力的第一步,書籍设计则是书的第二生命。  上世纪80年代,书籍设计还普遍停留在“画封面”和“书籍装订”层面。受到杉浦康平、吕敬人等书籍设计大师的影响,速泰熙的创作理念开始转变,慢慢走向书籍设计。  在速泰熙看来,书籍设计是书的第二生命。一本书,除了文字内容的气质,它的外观形态的气质则
劳动、做饭、生活,从远古进化而来的我们,正慢慢地改变着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本质。工业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吃饭的时间缩短了,花在劳动上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  其实我们生活的所有本源,都来自耕作。除却食物,服装的诞生,需要种植棉花;日用品的诞生,需要从各种植物中提取汁液。但在人工可以制造一切的面前,农产品——那个最原始、最直接的承载体已经显得微不足道。  但总有人会选择回到传统,回归自然。他们
俗语云:“羊,祥也。”这款雅致的“祥羊”摆件出自水晶品牌莱俪 (Lalique),透着内敛优雅的贵族气质。采用液态黄金手工压印技艺,在清水晶上将黄金加温至510℃,再用手描的方式制作成卷曲的羊毛。亮丽的金色与磨砂水晶的纯净度形成鲜明对比,完美至极。  出品:Lalique  材质:水晶  工艺:描金  价格:17200元
作为家乡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查体照在都市生活了13年,突然有一天,他说:“辞职,回家。”从辞职到返乡,前后不到一个月。  他的家乡在云南恩荣小寨,是一个没有网络,也没有水电的深山。“我很习惯,每天日出而作,修剪山上的树苗,修葺院中的百年核桃树,清扫满地的落叶;日落而息,点一盆篝火,放空自己,在沉沉的夜色中与天地融为一体。”饿了就在山里挖野笋摘野果,渴了就去小溪边饮清泉。看着山中的那些枯树枝桠,他想
30年来,陈修林雕刻了上千尊罗汉。然而,当别人尊称他为雕刻大师时,他却说自己只是捍卫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兵。  陈修林的雕塑艺术工作室在潍坊市寒亭区通亭街与祥亭路交叉口,是一座独立的砖墙大院。推开虚掩的铁门,眼前全是真人大小的铜雕罗汉,着实震撼。不过,还没来得及感叹,一条大狗便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帅帅,回来!”正不知所措,一个浑厚的男声传来。大狗闻声站住,掉头跑开。  须臾,陈修林从雕像后面钻出来。
长沙“老口子”的一天是这样开始的:起个早,熟门熟路地往学宫门背街上走。老远,就看见陈叔在油锅前忙碌,一边擀面,一边翻动着锅里的面团。彭姨则在一旁给客人打包、上桌。看见常来的“老口子”,不用问,早早就把油货准备好。而那些刚发现“新大陆”的客人,则会在店前踌躇,犹豫着吃什么?其实,吃什么,在陈叔的店里真不是问题。因为几十年来店里的黑板上就只写着三个品种:香油饼、扇形馓子和甜酒冲蛋。眼见着旁边的“老口子
杨越晴就像一团海绵,努力吸收各种知识,从内向的高中生,成长为受全世界瞩目的设计师,在设计舞台上树立个性鲜明的旗帜。  在三个月前的“上海时装周·2015春夏时装发布会”上,杨越晴与女装设计师品牌TNC group的合作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是杨越晴设计的饰品第一次在国内正式亮相。设计灵感来自西班牙画家达利的作品“永恒的记忆”。杨越晴将作品命名为“融化的珠宝”,采用铜镀黄金,将传统珠宝做出了融化流
坐落于太湖之滨的灵山梵宫被誉为“东方大教堂”。殿内墙壁上彩色的琉璃,精美绝伦的壁画,令人流连忘返。尤其是穹顶上规模宏大、如梦似幻的木雕装饰,绝对是梵宫的神来之笔。  值得注意的是,灵山梵宫建成于2008年,并非古代建筑,里面的所有装饰,体现的都是现代工匠的水平。当下,致力于木雕工艺品制作的企业很多,技艺也不亚于古代,但把木雕运用于装饰的专业团队并不多,能够承揽梵宫这样大的工程,并且出色完成的,就更
老去的旧舍,重修新筑,未必是焕然一新,也许是找回它最初的模样。  是否觉得自己的房子老旧得已经跟不上潮流?  是否想让自己的老房子看上去更加清新大方?  又或者想要寻一间老屋,做成人见人爱的工作室?  老屋改造,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重新布局、重新规划、重新打造,需要更多的创意、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投入……毕竟,不管当初,还是如今,都有自己特殊的味道,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且看上海、北京、成都三座城市
手工业的兴盛,需要更多人的参与。而手工企业的壮大,需要不断地学习——学习榜样企业,成就更多的榜样企业!    中国工艺礼品和手工DIY蓬勃发展,但反观整个行业,仍存在种种问题:  产品守旧且千篇一律,缺乏创新;  工艺与设计脱节,研发力度不够;  市场认知度低,缺乏品牌意识;  产品定位不明晰,店面业绩糟糕……  这些问题困扰着工艺礼品和手工DIY企业的经营者。  手工业的兴盛,需要更多人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