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电影:娱乐背后的财富盛宴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0211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月,007新片《皇家赌场》在北京新世纪影城举行了中国内地首映式,并于1月30日起全国公映,这标志着这部007新片正式抢滩登陆内地市场,而在此之前,《皇家赌场》已经创造了5.4亿美元的票房神话。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007电影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巧妙地携手商业,联袂上演了一出出好戏,其背后是娱乐和商业的完美结合,视听之余,为我们奉上了一道精彩绝伦的财富盛宴。
  
  票房带来滚滚红利
  
  1952年,伊恩·弗雷明笔下第一次出现了詹姆斯·邦德的名字,也许他不会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他笔下的主角会风靡一时,席卷全世界。随着詹姆斯·邦德的名字被搬上银幕,007系列电影成为风靡全球的间碟片,并逐渐形成了其成功的经典模式:007总会在电影里接受一项看上去无法完成但最终又总是能够完成的任务,性感神秘的邦女郎以及时尚眩目的特工装备总是伴随其左右,贯穿影片的始终。不断变换的时代背景、故事、外景、服装、特技、音效成了能否给观众新鲜刺激的关键因素,007剧集就象一棵每年定期搬出来的圣诞树,树干树枝一成不变,不同的只是每次挂上的新鲜玩意儿。
  在过去的40多年间21部007电影为制片方带来了50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成为制片方不停转动着的巨大“印钞机”。007系列电影的观众总数达到了20亿人次,20亿是个什么概念?地球上每3个人就有1个曾经看过007的电影!作为英语电影中最长寿的影片,007系列电影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加快了“印钞”的速度,三四亿美元的票房已不新鲜,作为最新推出的007大片,《皇家赌场》至目前为止的5.4亿票房收入又一次刷新了007系列电影的票房纪录,而制片方也如愿以偿地赚了个盆满钵满。据悉,《皇家赌场》在华上映后,将占据2007年从情人节到春节的“黄金档期”,该片有可能成为2007中国第一部票房过亿元的影片。假如真是这样的话,007系列电影的票房传奇无疑又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衍生产品不断涌现
  
  如果说票房收入是007系列的庞大财富链中最重要的一环,那么票房之外的种种衍生品的地位也是不可或缺的。小说、漫画、电视、游戏、玩具等等,众多的007衍生品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为制片方带来了滚滚财富。
  若说创造财富的第一亮点,则应该非道具拍卖莫属。曾经出现在007系列电影中的道具,大到汽车小到打火机,无不受到影迷们的热烈追捧:2001年在伦敦举办的一场007电影道具拍卖会上,来自21部电影的逾250件道具被一拍而空,其中第一位邦女郎厄拉·安德斯所穿的比基尼泳衣甚至拍出了4.1125万英镑的高价,但与另一件拍品相比,泳衣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电影《黄金眼》中詹姆斯·邦德驾驶的一款出产于1965年的经典车——阿斯顿·马丁DB5跑车已然拍出了15.7万英镑的天价,至今保持着007电影道具拍卖成交价最高的纪录。
  随着007系列电影的全球热映,007系列小说也畅销全球、风头甚健,最新的007小说《银鳍》融勇气、竞争、冒险、神奇诸要素于一身,在英国本土一面世就立即成了畅销书,销量甚至超过了《哈利·波特》。据说该书的中文版不久即将问世,对于当下国内脂粉气过浓的图书市场而言,这样的“男旋风”图书无异是销量的绝对保证。
  网络时代一切皆有可能。电影、图书之余,网络游戏也有了007的一席之地:第一款真正忠實于电影版的游戏《詹姆斯·邦德007:来自俄罗斯的爱》业已推出,其受欢迎的程度大概连最初创作者也始料未及。在玩具、藏品方面,007电影的魅力也无可抵挡,全世界的007影迷都热衷于收藏与詹姆斯·邦德有关的东西,帮德座驾的汽车模型、邦德和邦女郎的人物造型都成为市场的宠儿,法国品牌都彭甚至还推出了让影迷兴奋至极的詹姆斯·邦德钢笔,搭配邦德系列圆珠笔、打火机、袖扣和钥匙圈,经过金属拉绒处理的钢笔和圆珠笔,笔帽和笔身内的子弹均以手工刻有007图案。
  
  植入式广告牵手名牌
  
  
  曾有人对007电影中越来越频繁出现的各种名牌颇有微辞,殊不知这正是007电影的聪明之处:让知名品牌成为电影情节的一部分,让品牌在不知不觉中深入人心。宝马(BMW)、欧米茄、Walther、Buoni一长串熟或不熟的名字都能在007电影中寻到“蛛丝马迹”,看似有意无意间它们的名字就在更大范围内被人们所熟知,与此同时大笔的巨额广告费也源源不断地流入了制片方的腰包,这无疑是一场双赢。无论是制片方还是那些知名品牌,都在这场财富盛宴中喜笑颜开。
  这种品牌商业信息与娱乐产品不分你我的传播形式,并非是007电影的首创,但007电影无疑运用得极为成功,大笔的广告费让制片方眉开眼笑的同时,也让007系列电影的财富大厦看上去更加金壁辉煌。
  007系列电影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使其成为被争相模仿的对象,2007年的《皇家赌场》,又为我们奉上了一道绝美的视听大餐。007系列电影还能延续多久没人能回答,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属于007系列电影的财富神话,必将继续成为未来日子里的“美丽传说”。
其他文献
在政府转型、放权的大背景下,对于行业协会之间的境遇差异,在接受《中国企业文化评论》记者采访时,越来越多人士倾向于将问题归结到各协会的内、外部治理上——认为是否内部有健全的组织构架并有效运行,是否对会员企业有足够吸引力,外部能否保持和政府的适当距离,是其中关键因素。    内部治理知易行难    行业协会对外应在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中发挥独特价值,在内部应有制衡机制、重大决策应当集体讨论决
期刊
国内行业协会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政府机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行业协会不断壮大。目前,全国各类行业协会已达4万多个,约占国内社会团体总量的近1/3。行业协会已成为国内民间组织中发展最迅速、门类最齐全,作用日益显著者。    脱胎于政府    在初始阶段,国内行业协会主要是从体制内生成的,民间自发性的生成约始于1990年前后。因此该阶段制度变迁的推动主体
期刊
好吃不贵:一个桂林游客的米粉心得  >>布克    桂林米粉声名在外,好像不少城市都有写着“桂林米粉”的小店。曾经去吃过,感觉没什么特别之处,后来有桂林的朋友告诉我:“那不能算是正宗的桂林米粉,徒有虚名。”  到桂林玩时,我吃了不少米粉,感觉确实物美价廉。  在桂林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米粉店,有的连续好几家,一家挨一家地摆着许多简陋的桌椅,蔚为壮观。特别是早上,我猜一定不会低于50%的桂林人每天是用
期刊
北京老壶    我没有去过武夷山,却到过与其相近的地方。当时乘着火车,顺着一条宽宽的山溪从南平到福州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那一片区域。后来老婆去那边旅游回来告诉我,武夷山是连洗衣粉都不让用的地方,于是我坚信了武夷山的岩茶。  武夷岩茶是青茶的一个大类,产在福建北部武夷山地区,周围约120华里,峰峦叠翠,峡谷纵横,九溪回转其间,有36峰和99岩,岩岩生长着密茂的岩茶。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
期刊
前几年,“十佳企业”,“十佳公司”等评选活动曾经在媒体界盛行一时,从企业本身单纯的经济指标上考评,包括年营业额、年利润额等等,证明的是企业的实力和经济后盾;而这两年,来自媒体、独立第三方等不同主办方开展的“大学生最佳雇主”、“农民工满意雇主”、“中国最佳雇主”的调查在企业界引起了不同凡响,参与评选者扩大到大学生,企业员工等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的一线人员。    “经济指标”优先    众所周知,中国现
期刊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士擅长“相马”,后人忘其名而称其为伯乐。一日,楚王命其寻觅千里马,伯乐步履燕赵大地而未果。返国途中。见一匹瘦马拉着盐车,气喘吁吁艰难前行。伯乐于马之嘶鸣中认定其天一匹骏马,将其带回目中,立见楚王。楚王不解,策马扬鞭。喘息功夫已驰行百里之外。后人称奇,感叹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于是千里马们开始了“等待伯乐”的漫长之旅。  求职者和企业都看到过人才招聘会的火爆场面,人们不禁
期刊
与本刊以往刊登的企业内刊一样,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主办的《鸿路报》也是成功发挥内刊价值的一例。去年12月2日,全国工商联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鸿路报》荣获“2006年全国民营企业优秀报刊”称号。  日前,记者采访了《鸿路报》主编沈友信。记者获悉,《鸿路报》创刊才不到三年时间,那么当时做内刊的初衷是什么?沈友信说:“内刊,其实承载的是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所以大有文章可做。对
期刊
在政府转型的大背景下,行业协会进一步发挥作用已成为趋势;但另一方面,行业协会的治理危机尚未得到解决。如何看待这种局面?就此,《中国企业文化评论》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NGO研究所副所长贾西津。  《中国企业文化评论》:您如何评价国内行业协会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何在? 贾西津:我国行业协会依据产生模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自上而下”(体制内),“自下而上”(市场内生)和“中
期刊
我国20多年的企业文化建设证明:当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符合外部环境(外化)、员工能够内化企业的价值观的时候,企业文化实践就能取得成就。在实践中,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如果能够通过制度,或者一个强力型的人物推动,能够作用到员工的行为层时,换言之,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共享的价值观时,企业文化的实效就显现出来。  经济的全球化,更进一步导致了不同民族之间价值观的冲突和融合,员工价值观多元化呼唤企业文化的深度创新,共
期刊
回顾2006年的文学,让我记住的只有一个词,那就是恶搞。从年初到年尾,文学都在恶搞中苟生。网络与文学、情色、金钱、名利纠缠在一起,搞得乌烟瘴气,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使出了各种怪招,文学界成了新闻爆料单位,时评界、评论界骂声一片,但文学恶搞还在继续。  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恶搞古代文学或者古代名人。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南京的两位著名作家,苏童恶搞孟姜女、叶兆言惡搞后羿,拿古人说事,搞得一塌糊涂。还有人要给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