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价动脉途径给予rt-PA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Solitaire AB支架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应用rt-PA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或)Solitaire AB支架治疗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闭塞脑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再通率为100%;其中37例完全再通,完全再通率88%.术后1
【机 构】
:
30045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30045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30045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30045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内科,30045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动脉途径给予rt-PA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Solitaire AB支架对急性脑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应用rt-PA结合微导丝、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或)Solitaire AB支架治疗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闭塞脑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再通率为100%;其中37例完全再通,完全再通率88%.术后1例发生基底节区脑出血,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出现昏迷并持续高热,于术后8d死亡.9例(21%)经后期内科治疗后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NIHSS评分及ADL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治疗时间窗内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微导管、微导丝机械性碎栓和(或)Solitaire AB支架结合动脉内注射rt-P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瘤颈位置和分型,以指导手术中动脉瘤夹的选择.方法 回顾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单一术者开颅手术夹闭的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其瘤颈位置、宽窄、术中动脉瘤夹类型和型号等.瘤颈位置按时钟模式的12个钟点方向分类,根据动脉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对动脉瘤进行分型.术后对患者以门诊、电话、脑血管造影进行随访.结果 55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开颅夹闭病例
我国和军队神经外科专业的创始人之一段国升教授因病于2012年9月20日零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段国升教授1919年生于沈阳市,1942年毕业于辽宁医科专业学校(盛京医科大学和辽宁医学院前身),后在附属医院做外科住院医师和住院总医师。
目的 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切除鞍膈内型颅咽管瘤的手术适应证和疗效。方法收集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鞍膈内型颅咽管瘤10例,通过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3:7,发病年龄在15~48岁之间,多以视力减退、闭经泌乳和头痛作为首发症状,女性尤以闭经泌乳常见。病变呈囊性或囊实性。2例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1例发生术后脑脊液鼻漏。10例均得到随访,闭经泌乳、视力下降、尿崩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约占脑血管病的15%,多为脑动脉瘤,其次是动静脉畸形和高血压动脉硬化[1].少见的原因包括烟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1-2].大多数SAH能够明确病因,但仍有部分SAH患者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2-6].研究显示,首次DSA阴性的SAH患者,再次造影的阳性率可达到2%~24%[3-4].本文对120例首次DSA阴性的SA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因以及处理的方法。
目的 探讨弹簧圈闭塞基底动脉治疗巨大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1例巨大的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动脉瘤内的支架植入.术后DSA复查见夹层动脉瘤继续发展,并波及左侧椎动脉,且在椎基底动脉结合处呈球形扩张.采用弹簧圈将动脉瘤及基底动脉下端一并闭塞,闭塞后左侧椎动脉造影见基底动脉及动脉瘤不显影,右侧椎动脉造影仅见少量的血流缓慢通过.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后遗症.随访至6个月时复查DSA,见基底动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darterectomv,CEA)曾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1].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材料的发展,特别是新型血管内支架的应用,使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CAS)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2].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收住院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资料,其中应用PROTéGé自膨式支架治疗的患者55例(
目的 探讨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 将45例头颅CT诊断为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入院后即行颅内压(ICP)监测,依据ICP初始值确定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相应的治疗策略,并对开颅手术者术前及术后ICP值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结果 45例中33例ICP初始值>35 mmHg,其中31例行开颅手术,1例因ICP过高放弃手术,1例经甘露醇脱水后ICP稳定在30mmHg以下而行
谷川痴呆量表由日本学者长谷川和夫于1974年编制,我国常用的为修订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HDS—R增加了即时回忆和延迟回忆等内容,增加了记忆功能的权重,侧重于痴呆的早期筛查,其敏感性高于MMSE,主要用于痴呆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患者 男,25岁.2004年9月20日因车祸致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入院,入院后急行双额部开颅探查、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持续昏迷,47 d后因双侧脑室内积水、减压窗膨隆,行右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腹腔端从左下腹(反麦氏点)置入长约30 cm,分流术后6个月神志逐渐清醒,双额部减压窗微凹陷,随行双额部颅骨成形术。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持续输注万占霉素的血清药代与药效学特点.方法 选择开颅术后保留脑室引流患者12例.术后12 h内开始以万古霉素0.5 g泵入60 min,然后以2 g/24 h匀速持续泵入,在不同时间点采集静脉血和脑脊液标本,测定万占霉素浓度.结果 万古霉素0.5 g泵入结束即刻血药浓度达峰值(26.19 ±9.38)mg/L,2 h后浓度最低(7.87±2.25)mg/L,12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