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就业”说起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kym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被就业”类语词传播迅速,它们并不符合传统的语法。社会现象是此类语词产生的根本原因,“被”的传统涵义也促使此类语词产生,类推作用使得此类语词出现泛化趋势。
  关键词:被就业;类推;泛化;论元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40-02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被就业”等一类语言现象频繁出现在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上。如《特别文摘》(2009年11期)中有“……老百姓感受到的是‘被就业’、‘被增加工资’、‘房价被下跌’,统计数据的公信力将不复存在。”当我们看到这样的“被类”语言,总觉得有些生疏和别扭,然而它们确确实实涌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在某些地方或某些群体中还十分盛行。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这些语词并不符合传统语法,那么对这类现象就有必要进行探讨和分析了。
  一、“被就业”类语词不合常规语法特点
  “被”在汉语中往往是被动的标记。“被就业”等语言现象也体现了被动的意思。《现代汉语辞典》对“被动”一词的解释是:①待外力推动而行动;②不能造成有利局面使事情按自己的意图进行。[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被动就是有外力作用,事情不以自己意愿进行。如“他被打了一下”“花瓶被小孩打碎了”,“他”和“花瓶”处于被动。关于“被”的相关被动意义,《应用汉语词典》中列有以下几项解释。……④(介)在句中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施动者放在被字后;⑤(助)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的被动性,但不说明施动者;⑥(助)跟少数单音节动词构成固定词语,多指不好事,如被害,被捕;⑦(助)用在动词前,跟少数名词组合,构成名词,如被害人。[2]然而“被就业”类语词虽然也体现出一种被动,但它的构成方式、表达的意义等却与传统的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施事论元被强迫为受事论元。一般的被动句主语为动作的接受者,是受事论元;表示“动作”的词是及物动词或及物性的词组,如侮辱、侵略、骂、埋怨、欺负、揭发、抛弃、极力掩盖等。因为这些语词会涉及施动者和受动者,如“侮辱”,有被侮辱者,就会有侮辱者,也就是说,“侮辱”可以有两个论元,是及物动词。所以我们可以说“昨天,他被侮辱了一番。”而“被就业”类语词中,“被”后的动词却是不及物动词。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不符合语法的用法。像其他的“被自杀”、“被下跌”等与此类似。
  2.“被就业”类的“必有论元”形式单一。“必有论元”是被动句中必须有的论元,可出现或可不出现的是“可有论元”。[3]如“牛被贼偷了”,其中“牛”是必有论元,此句中必须出现;而“贼”是“可有论元”,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传统的被字句的“必有论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事件。因此,普通的被动句的“必有论元”,即受事论元是宽泛的。如王振来考察受事论元基本有六种类型:主语为动词的受事论元(有或无生命语义特征);主语为动词的与事论元;主语为动词的处所论元;主语为动词的材料论元等。[3]相比之下,“被就业”类语词所构成的语句,其“必有论元”很单一,只能是人,而且常常是某种利益被侵害的人。
  3.“被就业”类语词不同于传统的“被类词语”。“被就业”类语词所说的那种“被”也并不是《应用汉语词典》中⑥“跟少数单音节动词构成固定词语”,也不是⑦所说的“用在动词前,跟少数名词组合,构成名词”。这两种词在语言中比较少,比较固定。“就业”、“自杀”等词不是单音节的,构不成“被害”、“被捕”、“被迫”等类词语。而且“就业”类语词与“被”结合更体现动词性特征,也难以构成如“被害人”之类的名词。“被就业”类词虽然与它们有某些相似之处,但是毕竟是一种新的构式,需要从新的角度去识解。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被就业”类词确实不合于常规语法特点。
  二、“被就业”类语言现象兴起的原因
  “被就业”类语词出现时间并不长,但其传播速度很快,影响力也很大。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此类语言现象兴起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现象是此类语词产生的根本原因。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被就业”类语词之所以产生,根本原因还在于社会现实。我们依然拿“被就业”来说。我们知道,自从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与此同时,部分大学生就读的母校为了宣传,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造假伪称他们已经就业。这种做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但这种现象终究被某些学生发觉,使得一种被欺骗、被愚弄的情绪冲击着他们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带着愤怒和无奈的新语词“被就业”就产生了。“被”字反映出当事人的不知情、被动性,而“就业”按说没有当事人的主动性是完不成,这样矛盾的现实促成了满含矛盾的语词。其他类似的语词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出这样的境况。
  2.“被”字的传统含义促使此类语词产生。“被”字是表示被动的一个明显标志,当然能表示被动的还有“让”、“给”等字。许多学者研究表明,传统的表示被动总与不好的、不愉快、有损害等意思联系在一起。李珊认为:“‘被’含‘蒙受’义,表示一种遭受现象,这种语义上的独特之处使汉语被字句于被动意义之外,一开始就多了一层不幸、不如意、不愉快、有所损害的语义色彩。这一语义色彩长期存在,沿用至今,五四之后才稍稍打破。”汉语中被动句相对较少可能与其所含的“遭受”意义有关。“被就业”类语词不仅能体现出被动的特点,更能体现出“遭受”意义。这些“被就业”的大学生受到的是欺骗、侮辱、抛弃,这种不公的遭受与“被”的传统蕴含“一拍即合”,而且对“被”的这种蕴含有所增大,“被”在此与“就业”结合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所以,“被”的被动意义和“遭受不幸”的蕴含意义促使“被就业”类语词的产生。
  3.类推作用使得此类语词出现泛化。“被就业”类语词迅速传播和广泛使用不仅和社会现实相关,也和语言的类推现象有很大关系。类推作用是一种语言现象,具有使语法要素整齐划一的特点。它是指“某些语法规则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扩大自己的使用范围把另外一些语法成分纳入该规则。”实当中不仅仅就业问题有造假操作,其他方面也有类似的问题。这样,“被就业”类词的类推作用产生就有了现实的依据和心理的依据。于是用于描述当事人不知情、被动地被操作现象的语词就接连不断地产生,并被使用、传播,如“被代表”、“被捐款”、“被失踪”等传统认为是错误、不合语法的语词在语言的现实中开始活跃。它们有共同的特点,“被”后的词语义主要牵涉人,即当事人,按理应该是动词的施事论元,但实际上只作受事论元,被动性和遭受性十分明显,用此类词的时候能体现出人们对某些现象的不满和愤慨。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辞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7.
  [2]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应用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9.
  [3]王振来.被动表述式的论元结构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9-63.
  [4]李珊.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
  [5]王大昌.普通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83-184.
其他文献
针对俄制500 MW汽轮机对称进汽结构中压转子的弯曲进行分析,认为高温蠕变是导致转子发生塑性永久变形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中压转子进行热-固耦合分
在110 kV线路带电作业时,更换耐张杆塔单串绝缘子是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开展带电作业四十多年来,虽经众多专家的努力,但更换耐张绝缘子串的后备保护措施一直没有得到
土地勘测定界工作是土地信息资料收集、综合开发利用、地籍管理及用地审批等多项工作的基础,准确、精准、真实、可靠的土地勘测能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全面、综合的资料,对于提高土地综合利用、土地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测绘技术是土地勘测的技术基础,测绘技术水平是影响最终土地勘测基结果的决定性因素。
拥有“话语权力”并笼罩着“神秘色彩”,一直是人们赋予电影导演这一具有“特殊”身份的职业的特点。然而,近年来,随着微电影的出现,电影导演的身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以微电
3C定律:Coffee(咖啡)、Creative(创意)、Communication(沟通)Windows操作系统的形象标识是窗口,而Java操作系统则是一只冒着热气的咖啡杯。为什么选择了咖啡杯?因为太阳公司(Sun)当年为
使用2017年CHFS截面数据从微观层面建模分析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我国居民就业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养老金保障水平、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和医疗保
为了解决粉砂粉土地层富水条件下既有线间人工挖孔桩施工中的涌水、涌砂难题,采用水位线上部分混凝土护壁与水位线下易塌孔段钢护筒护壁相结合的组合护壁方式,并辅以自反压钢
采用UV-Fenton法对液体推进剂偏二甲肼(UDMH)废水进行了氧化降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初始质量浓度为400mg/L的UDMH废水,当质量分数30%H2O2投加量为10.2g/L,pH值为3.5,FeSO4&#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