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培训体系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失衡研究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min06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大量的访谈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在职业培训方面的需求状况,本人认为我国现有的职业培训体系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之间存在失衡,并对失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职业培训地位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发展 职业培训
  作者简介:周盈孜,华东政法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1-220-03
  
  一、问题与背景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在201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又多次提及有关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议案,农民工这个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解决他们在城市中生活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使他们能真正融入社会的问题被提上了议程。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在各个城市中打工的80后、90后农民工,目前在中国总农民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根据国家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他们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而中国当下的情况使他们的现实生存状况与期望相去甚远。中国的改革开放催生了“民工潮”,它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实践,它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突破了数十年牢不可破的城乡二元分割,对整个社会结构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对城市的认同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所以他们更渴望融入城市,真正成为一个市民。然而尚且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民工即使来到城市打工,也只是城市的边缘人,无法真正融入城市,成为一个城市人。乐业是安居的前提,对于希望在城市安居乐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在城市就业成为一个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首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高学历,多数从事劳动密集产业或第三服务产业,大多缺乏技术性,所以为了体面地生存在城市,“新生代农民工”需要得到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从单纯劳动力转化为技术人才,然而无论是国家官方主办的类似“阳光培训”工程,抑或是企业内部各种培训,甚至是民间五花八门的各种职业培训学校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所提供的大量机会与选择,是否能恰到好处的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需求,是否能让他们获得自己心仪的职业,能够得到体面的工作,能够有尊严的生活,这并没有肯定的答案。因而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目光投向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过程中产生的供需失衡现象。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只有体面的职业才能帮助其有效构建自我价值体系,提升自我认同与幸福感;于各种培训机构而言,能让需要的人获得适合的职业培训才是其长足发展的保障;于中国社会而言,让上亿“新生代农民工”体面而尊严的立足于城市是达到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因而,本研究的旨在利用实地调查收集到的资料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统计资料来探索我国职业培训体系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之间的失衡现象,为进一步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规划和职业培训打下基础。
  二、资料与方法
  (一)样本选择
  本研究的样本来自于全国多个省份,安徽、湖南、云南、江苏、河北、浙江、山东、河南和四川,分布在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广州、和北京打工。样本的年龄分布在15岁到35岁之间,目前所处行业主要分布在工厂、建筑业和服务业。
  本研究的访谈工作主要在被访问者工作的地点进行,通过经人介绍、事先联系和随机访问的方式非随机抽取被访对象。本次访谈共涉及到38名农民工,其中籍贯是福建的1名,山东的5名,广州的2名,湖北的3名,河南的4名,四川的6名,贵州的1名,江西的6名,安徽的5名,湖南的3名,云南、浙江和广西的各1名。其中男性22名,女性16名。从年龄分布上看,20岁以下有16名,20岁至28岁的有18名,28岁以上的有5名;从所处行业来看,服务业的有12名,建筑业5名,个体户5名,轻工业11名,待业状态2名,还有其它3名。
  (二)信息搜集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来收集信息。在具体操作中,访谈以一对一的深度访谈方式进行。对于每一位被访者,访员都分几次完成访谈,在与被访不断的接触熟悉中逐渐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进而达到预期目标,访谈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方式。我们对每名被访者的访谈累计时间控制在不少于2小时。访谈内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向被访者了解一下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的职业经历、目前所在行业、主要工作职责等);然后,向被访者深入了解他们的个人成长史(包括出生地、家庭情况、学习经历以及重要事件),要求被访者给出具体的事例和描述;最后,请被访者谈谈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包括职业上的规划和生活上的规划)。此研究期望通过对被访者的成长经历,目前状况和对未来规划的了解,挖掘出存在于当前农民工从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影响他们职业规划的深层因素,强调对被访者人生各阶段情况以及重要事件的把握。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访谈问题进行了细化。具体的访谈问题如下:
  1.您的家庭中有哪些成员?他们对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
  2.您在学生时代有些什么记忆深刻的事情?
  3.您理想中的好工作有哪些?您認为自己可以找到好工作吗?
  4.您想过定居城市吗?如果不能定居城市,今后会做怎样的打算呢?
  (三)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访谈记录的整理和分析采用类属分析的方法来进行。
  第一步,我们将访谈的原始记录输入计算机。第二步,我们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找出关键信息,并归纳后以概化以后的短语形式出现,再在语段中提炼出具体的行为事件和行为描述,这些事件和描述将最终成为我们归类的项目。第三步,我们在提炼出来的项目中找出意思相近或是有共同点的项目,将它们归入到一个类别当中,并发现这些项目因性别、年龄和个人学历的不同而出现类别间的区别,因此最终将项目分别归入到3个类别当中。
  三、结果与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种类的分布
  由于本次研究的覆盖面较小,所以所得数据不能真实反映新生代农民工从业的行业分布情况,在此引用中国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在常规的农民工监测调查的基础上,2010年在10个省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从中可以看出,与上一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情况不同,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具体来说,上一代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比例分别为31.5%和27.8%,而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制造业的比例上升到44.4%,从事建筑业的比例仅为9.8%。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在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服务行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比重分别提高了3.3个和1.4个百分点。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行业时,不仅看重岗位的工资水平,也很看重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前景。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较体面、较安全和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岗位。
  (二)新生代农民工从业过程中的问题
  从个案访谈获得的资料以及对资料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于新生代农民工从业过程中的共同问题。
  首先,规划不明确,频繁变更工作。上文提到的新生代农民工“三高一低”的特点必然导致农民工职业规划不明确以及频繁变更工作。职业期望高往往会导致眼高手低,现实生活的打击往往使新生代农民工不断改变自己的职业目标,所以他们规划不明确,或者规划不切合实际。在受访者中,29.4%的受访者表示有换工作意图,52.9%的人频繁变更过工作。这些都突出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规划不明确,无法使自己在固定的行业或既定的职业道路上发展。
  其次,学历较低,专业方面知识欠缺。在受访者中,小学文化水平9人,初中文化水平为23人,为高中文化水平为3人,大学文化水平为1人,还有2人未提及自己的文化程度,对比发现学历为初中水平的人数最多,这一结果也与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数据相吻合。在农民工中有从事技术工作的,比如烧砖、轧钢,但都是由于自己学历低,专业知识欠缺导致刚开始时工作吃力,大部分都是自己在从业过程中学会相应技能。由于专业知识欠缺,有两名员工出过安全事故,导致自己受伤,一名员工生产出次品被罚半个月工资,如果能够掌握专业知识,这些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规划还应在掌握职业技能,参加有效的职业培训方面寻找出路。
  再次,职业培训的内容与农民工职业中所需技能不匹配,大多表示受过的职业教育对实际工作帮助不大。在受访者中,6人参加过技能培训,都表示对自己实际工作帮助不大,自己现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还是在工作中习得的,这也反映出社会上的技能学校大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今后就业的问题不予关注,这也导致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不再参加技能培训。
  最后,农民工的医疗保障,工伤赔偿意识欠缺以及个人卫生安全缺少保护。农民工权益保护历来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新生代农民工刚刚步入社会,他们能否保证自己权益不受侵害以及能否照顾好自己,保证自己不受伤害是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在调查采访中,有两名工人表示自己曾受过工伤,但是老板只是付了医疗费,并未进行赔偿,而且农民工本身也未要求赔偿,表明农民工工伤索赔意识的欠缺。被访的农民工中大多在私营店或私营企业中打工,私营业主不会给予他们健全的医疗保障,有的甚至劳资双方没有签订合同,各项社会保障就更加无从谈起,这一点应当是农民工缺乏基本人生安全保障问题的根源。而这些内容也应该成为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
  (三)新生代农民工所碰到的困惑与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民工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在城市安居乐业,然而乐业是安居的前提,就业对于渴望融入城市的农民工来说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业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有三种期望:接受培训、工资合理和用工安全。面对工业化过程中工厂等提供的工作,新生代农民工发现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和职业教育的缺失已经无法胜任,能够提高自己的就业技能从而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很多农民工的梦想,然而却有种种原因导致他们无法通过职业培训来有效地提高技能。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缺乏预期。在实地调查获得的资料中,有部分农民工表时他们不信任职业培训机构,对于自身提高的渴望并不认为能够在培训机构中得到实现,加之现下各种培训广告纷涌而来和他们来自信息封闭的农村,他们无法了解市场需求,更无法在完全陌生的招聘广告中找到信任和发展方向。
  2.培训成本过高。农民工工资比较低,他们可接受的培训费用有限,并希望尽量缩短培训时间,以期能够尽快达到市场要求,同时减少培训费用支出。在对一名新婚的九零后女性打工者的访谈中,她表示自己很希望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来学习制作糕点的技能,但是自己的经济条件无法支付高昂的学费,生活的压力只能让她抓住眼前的工作维持生计。另外,这名打工者表示在自己的孩子年龄大一点时,可能自己和丈夫也有了积蓄,她还是很愿意去专业的学校学习技能,并憧憬自己能成为一名蛋糕店的老板。
  3.职业培训地位低。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内涵建设也得到显著提高,但目前的职业教育还是处于较低的位置。职业学院的招生总是排在本科之后,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参加职业学院的学习不能给自己的学历带来提升,学校也没有什么好老师,最后也学不到什么知识,不如早出来打拼两年,社会上的经验要比学校无用的知识来得实在。
  四、结论及对策
  通过对样本资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职业培训近年来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是职业教育并没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起到多大的作用,两者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失衡现象。
  首先,从一组数字表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明显低于其他类教育。2000-2007年,职业教育经费总量增加了不少,但职业教育的經费占总的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却有所下降。“要知道职业教育的成本通常比普通教育要高2-3倍,这意味着增加职业教育经费还有很大的空间。”2007年国家预算内财政拨款中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比重分别占20.3%和9.3%,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经费拨款中比重又名不副实。职业院校生均培养经费最低是多少,最高是多少,教育经费拨款不能低于什么标准,哪些地方没有落实该怎么处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国家虽然对学费有所补贴,但是有些并没有落到实处,况且新生代农民工作为职业培训对象之一,并没有经济实力支付高昂的学费,这对我国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其次,师资力量相对匮乏是制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没有一支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的队伍,就不可能有一个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我国目前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大约刚刚超过80万,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人数则大概为28万,目前的师生比是1:23,而我国高中阶段师生比的现行编制标准是1:16,而实际上,严格的讲,职业学校的师生比比还应该再高一点,因为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不单单只是课堂传授,实践操练亦甚为重要——有一些甚至要手把手、一对一,因此,职业教育师资的短缺将会严重影响教育的质量。
  最后,是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模式还不是很成熟。课堂上的理论讲解与实践不能有效的结合,主要由于资金的原因,很多学生无法对所学技能进行实践和实训。另外,目前情况下,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所从事的工作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差距过大。尽管国家高级高技能人才奇缺,甚至某些岗位的报酬比研究生还要多,但仍然缺乏吸引力。
  针对我国职业培训体系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之间的失衡,笔者在实地调查及对国家政策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一)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
  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引导和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在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二)加大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投入
  第一,建议国家出台实施细则,明确规定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标准,增强地方政府对资金的操作性,有利于职业院校争取办学经费,有利于打算进城打工的准农民工群体参加职业培训。
  第二,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工培训工作,用于补贴农民工培训的经费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
  (三)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改变现有评价模式
  改变唯学历与文凭是举的人才评价模式,变学历和文凭优先为注重能力和资格的评价标准。改变职业教育招生居后以及教育层级不完善的现状。把职业院校也分批次,与本科院校同时进行招生,改变把职业院校定位成考生考不上高中或本科,不得已而选择的去处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简新华,黄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2]江汛清.新农村就业服务.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3]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王萍萍,张毅,彭丽荃,王冉.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
  [5]余幸辉,孙志河.农民工职业培训改革探析.职业技术教育.2010.
  [6]林园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农村经济学.2010.
  [7]郑小兰,冯海涛.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启示.经济论坛.2010.
  [8]赵树凯,赵晨.农民工培训的绩效挑战.湘湘三农论坛.2010.
  [9]夏良玉.论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教育培训.教育评论.2010.
  [10]刘平请,姜长云.我国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与思考.上海经济研究.2005.
  [11]张秋林,张晔林.需求视角下的农民工两阶段主动培训投入影响因素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 近些年来乡镇站所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屡发,且呈上升趋势。乡镇站所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中,窝案、串案多发;作案时间跨度长,次数多等特点。其中,心态失衡,制度虚设,监督不力是职务犯罪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此,提高人员素质、强化规范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对于预防乡镇站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 乡镇 职务犯罪 规范管理  作者简介:罗靓燕,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预防科。  中图分类号:D924文
本文以华阳时代与回民牛羊合作社的上访案件为例,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案例纠纷的思路和法律适用,并为渭南市旧城区改造房屋征收过程中提出了几点法律建议。
目的 研究护理管理在控制烧伤病房医院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本院2017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护理管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然而,对于素质教育到底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施素质教育不能降低教学
期刊
[摘要]“右脑潜能开发”是一个崭新而重要的教育领域。右脑潜能开发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尤其是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三个方面。  [关键词]右脑教育 右脑潜能开发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34-01  一、研究背景  “右脑潜能开发”是一个崭新的教育领域,右脑的有效开发,势必掀起一场
具有突出的“人化”特征的希腊神话,实质是古希腊人以神秘的形式对人自身的设问和解答,内蕴着丰富的自我意识--自我生成意识、自我本质意识、自我价值意识、自我责任意识.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辅导员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辅导员工作队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辅导学生的同时,他们也需要被辅导。文章浅析了大学生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
摘 要 时代的发展对法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当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和能力,融法律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与公民素质。  关键词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 案例教学 辩论教学 多媒体教学  作者简介:何笑丛,上海市贸易学校。  中图分类号:D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1-213-0
摘 要 汽车专业英语是汽车专业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在实践操作中也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汽车专业英语的特点,对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汽车专业英语 课程特点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刘媛媛,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教师,助教。  中图分类号:D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1-21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
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公认沈从文的有牧歌般的田园诗风格,在诗意性的话语和简约的叙述中,作品笼罩着一股淡淡的忧伤,用沈从文的话说,就是“美丽总是愁人的”,而这种“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