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桑产茧量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l_dol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分析了通过栽培优良高产桑树新品种、加强桑园肥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选用优良无毒蚕种、做好桑叶的采运储、养好小蚕、做好蔟中保护等是提高桑产茧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桑园管理;桑茧产量;优良品种;推广
  中图分类号 S8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062-02
  霍山是全省十大蚕桑基地县之一,茧丝绸产业是我县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全县有11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栽桑养蚕,现有桑园3 333hm2(可采面积约2 000hm2),蚕农近万户,一家蚕种场,一家缫丝企业,正常年份,年产蚕种8万盒,农民养蚕5万盒,产茧2 300t,户均养蚕收入5 800多元,丝厂农民工年收入3.35万元,白厂丝400t,生丝平均等级4A+90以上,家纺产品3.5万件,桑枝香菇、木耳120万棒,桑枝竹荪13hm2,桑叶红茶10余t,茧丝绸综合收入3.5亿元,利税2 000余万元。
  近年来,由于受茧丝绸行情波动、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蚕桑生产有所下滑。2016年全县有93个村、1 433个村民组、9 989户养蚕,全年养蚕26 551盒,产茧1 263t,平均单价42.00元/kg,产值5 331万元。平均1hm2桑养蚕13.275盒、1hm2桑产茧631.5kg(按可采面积2 000hm2计算),与全国养蚕发达地区江苏省富安镇平均1hm2桑养蚕45盒、1hm2桑产茧2 250kg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是抛荒弃管严重,二是每年只养一季春蚕,三是桑园立地条件较差,四是养蚕水平还有差距。
  提高桑产茧量是提高桑收入,增强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的重要途径。虽然影响桑产茧量的因素很多,但笔者认为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 提高桑产叶量是提高桑产茧量的物质基础
  1.1 要推廣栽培优良高产的桑树新品种 (1)强桑1号是浙江省蚕桑研究所选育的桑树品种。是一个产量超高、抗旱、耐寒、秋叶硬化晚、生长期长、抗逆性强的优良桑树品种,在黄河以南各蚕区都可种植推广。(2)育711是中国蚕业研究所近年培育的桑树新品种,其特点是生长快、枝条长、节间短、叶面大、营养好、产量高,是江浙太湖流域及沿江地区最适宜、产效比最高的桑树品种。(3)农桑14号是浙江省蚕桑研究所选育的桑树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长势旺盛、枝条叶节密、产叶量高,抗病虫害、抗寒性、抗旱性能强等特点。
  上述3个桑树新品种在霍山都适合推广栽培,与过去推广的湖桑系列品种相比,桑产叶量明显提高,桑叶质量也明显提升,是提高桑产茧量的物质基础。
  1.2 要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栽植桑树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一经栽植,就不能随便更改。因此,蚕桑基地要选择在交通较为便利,远离排放煤灰、粉尘和含有各种重金属废水的厂矿2km以上,因为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桑树的生长,还会引起蚕儿中毒。立地条件应达到土层厚度1m以上,丘陵地坡度在25°以下,地下水位离地1m以下,有适当的排水和灌溉沟渠,便于调节土壤水分。栽桑前,要对栽桑土地进行深翻(20cm以上)、施基肥(农家肥75 000kg/hm2)和挖栽植沟(深宽各50cm),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活条件,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为桑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桑苗要新鲜、粗壮、整齐、根系完整,无病虫害。一般在冬季桑树落叶后土壤封冻前或春季桑树发芽前进行栽植,这时土壤墒情较好,桑树处于休眠阶段,体内贮藏养分较多,蒸腾量较少,成活率高。我县一般按株行距50cm×133cm,1hm2栽1 000株左右。
  1.3 加强桑园的肥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每年多次采收桑叶和整枝伐条,要从土壤中带走大量养分,如不及时补充,会使土壤养分缺乏,肥力减退,影响桑树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败,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桑叶。所以增补肥料,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不断供给桑树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是达到增强树势,增产桑叶,提高桑叶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分春、夏、秋、冬4个时期施肥,春肥一般在春蚕期用叶前15~30d施用,占全年总施肥量的30%。夏肥在桑树夏伐到7月下旬施,占全年总施肥量的30%。秋肥立秋后到8月下旬施入桑园,占全年总施肥量的20%,应施速效性肥料,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冬肥在桑树落叶后土壤封冻前施入,占全年总施肥量的20%,应施迟效性有机肥。一般丝茧育桑园施肥,氮、磷、钾之比为13∶6∶8。
  春季家蚕二眠時开始摘芯,不仅可以增加15%的产量,还能明显提高桑叶质量,防止大蚕过多食用嫩叶虚胖而导致不结茧蚕的发生。
  此外要根据病原及害虫发生情况,及时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进行有效防治,以控制病虫危害,确保桑园丰产丰收。
  2 选用优良无毒蚕种是确保养蚕成功、提高桑产茧量的前提条件
  蚕病是蚕桑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蚕病,不仅直接影响蚕茧产量,更影响蚕茧质量。因此在当前微粒子病有所抬头的情况下,选用优良无毒蚕种是确保养蚕成功、提高桑产茧量的前提条件。此外要控制蚕病发生,消毒防病工作应放在首位,落到实处,抓出成效。要做好蚕前、蚕中、蚕后的消毒防病工作,蚕区消毒要做到“四统一”,即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检查,并相应地建造消毒池,蒸气灶和蚕沙坑。消毒药品必须经准确测定后,方可按技术要求配制使用。养蚕前、养蚕后消毒時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都要面面俱到、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3 做好桑叶的采运储,确保家蚕良桑饱食是确保养蚕成功、提高桑产茧量的必要环节
  桑叶采、运、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叶质量的好坏,从而直接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因此必须根据不同龄期及每个龄期的不同阶段(饷食期、中食期、盛食期、减食期、将眠期)确定采桑的多少和桑叶的老嫩,保证各龄蚕都能吃到新鲜适熟的桑叶。桑叶必须轻采、快运,尽可能少贮、短贮。喂叶时要剔除过老过嫩叶、萎凋叶、虫口叶、沙尘叶。桑叶必须专室贮存,勤翻动以防蒸热而降低叶质。贮桑室要勤清洗、勤消毒,采叶篓和除沙篓必须绝对分开,以免蚕沙污染桑叶,造成食下传染。
  4 养好小蚕是确保养蚕成功、提高桑产茧量的关键环节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期对温湿度、叶质要求高,因此加强小蚕共育或联户共育,严格按照小蚕期高温、多湿、明饲育,大蚕期低温、干燥、自然光线的要求调节好温湿度以及光线气流等,保证家蚕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是确保养蚕成功、提高桑产茧量的关键。
  5 做好蔟中保护是提高桑产茧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上蔟和蔟中保护是提高桑产茧量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必须坚持适熟上蔟,勤捉快上,少上多蔟,并保持蔟室、蔟具及周围环境干燥,尽可能推广使用方格蔟,保持好温湿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不结茧蚕、蔟中死蚕及死笼茧的发生,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
  此外采茧时要注意轻采轻放,并将上茧、双宫、薄皮、印烂分别放置,分类出售,防止污染,这样才能卖上好价钱,增加养蚕收入。
  (责编:吴祚云)
其他文献
摘 要: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江门市种业有限公司在台山下川岛建立了20hm2有机稻米生产示范基地,并结合当地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等条件,以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为核心示范生产有机稻米,通过试验示范和效益分析,总结出配套关键技术,为今后江门地区大面积生产有机水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有机稻米;稻鸭共作;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
摘 要:利用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2016—2017年度氮高效品种筛选和展示田的试验数据,研究了小麦群体动态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茎蘖数随时间、叶面积系数随积温呈e的二次多项式指数曲线变化;干物重随时间变化为Logistic曲线,随积温变化为二次多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产量主要取决于穗数,冬后茎蘖数与穗数正相关,挑旗后茎蘖数与产量、叶面积系数与穗数、产量正相关,拔节后干物重积累与穗数、产量
摘 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资源。江苏溧阳承担并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相关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以促进该行动的推广。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  中图分类号 S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058-02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摘 要:该文介绍了常优5号审定、示范和推广情况,总结了品种形态特征和高产优质特性,分析了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生产实践,从生产方式、秧苗培育、大田栽插、肥料运筹、水浆管理、病虫防控等6个方面提出了常优5号高产高效栽培具体技术措施。  关键词:常优5号;特征特性;高产高效;栽培措施  中圖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065-02  常优
摘 要: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竹子起源地和分布中心,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竹资源大国,素有“竹子王国”的美誉。无论是竹资源的生产、利用,还是竹产品的生产规模和品种,均居世界首位。浙江省嵊州市是重要的竹产业区,该文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揭示了当地竹林经济产业现状,分析了其生态经济价值和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及保护对策,为我国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竹
摘 要:以冷冻鱼糜为原料,按照不同配方制作鱼面筋,利用评分法对制品质量进行感官评价。为确定合理的配方和加工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鱼面筋制作的最佳配方为鱼糜(含调味料)60%、蛋清20%、淀粉15%、水5%。较好的加热方式为80℃低温浸炸5min,再180℃高温油炸5min。  关键词:鱼糜制品;配方;感官评定;鱼面筋  中图分类号 TS2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针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设计与控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详细介绍合理设计与控制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重要作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特点,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
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对10k V配电房进行安装与设计,因为配电房的安装在电力工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所以在现阶段的安装过程中,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