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现代生物技术在人类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因而逐渐形成发展速度快、规模大的现代生物制药产业,也是截至目前生物技术应用最多的新领域。本文就几种常见的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作了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技术;医药领域;制药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是当今生物技术应用和研究的重点,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引入和普及的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使用成效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六成以上的药物都来自生物技术合成,究其原因是因为生物技术可以有效减少传统制药技术造成的原材料浪费、节约资源,并能更好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确保人类身体健康。
  1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概述
  当今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也是各种人类疾病频发的阶段。面对这种时代背景,生物制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朝着社会各领域蔓延,已成为保健食品、生活用品、医药等领域常见技术手段,特别在现代医学领域更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解决了过去人类无法医疗的各种疾病,极大提升了人类寿命和身体健康水平。
  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系统的内容,它包含了医学、生物学、医药学等多门学科,并充分的利用了分子生物、分子遗传学、生物工程等基础科学。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各种先进制药仪器的产生,生物制药技术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已成为当今社会中发展最活跃、最迅速的新兴技术产业。目前,我们常见的生物制药技术包含了基因工程技术、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制药产业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崭新道路,为解决人类医药难题提供了最有希望的技术依据。
  2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
  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生物技术研究成果都应用在医学领域,其中医药制药领域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这也引起了医药工业生产体系的重大变革。为此,下面我们有必要就现代生物制药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2.1 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活性因子与激素是当今人体生理代谢和机能调节的主要物质,它以活性强、诊疗效果明显的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关注。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物质在自然界存在很稀少,而不管是从动物还是人类身体中提取,难度都相当大且困难重重,这种有限的来源与无限的临床诊疗需要之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而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则有效的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就拿胰岛素来说,它在糖尿病诊疗方面效果十分突出。在过去,胰岛素主要是从动物体中提取,一方面资源匮乏,而且价格也不便宜,而采用基因工程来提取胰岛素,则不仅减少了因为胰岛素提取而对人体和动物造成的危害,另外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来实现大量的生产与制作。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得出,在胰岛素提取中,利用基因工程菌在200L的发酵罐中可以提取10g的胰岛素,相当于从450kg胰脏中提取的胰岛素总量。人体中的胰岛素通常都是由脑下垂体分泌产生的,产量非常细小,这种激素在人脑垂体前叶中分离纯化提取,不仅难度非常高,而且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预计,未来工作中业界必然会更加重视基因工程的研究。现如今,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胰岛素提取已成为医药领域的常见手段,这种激素已经广泛的应用在相关临床领域,且很好的满足了临床诊疗需要。
  2.2 酶及细胞固定化技术
  酶催化技术、微生物转化技术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制药领域,成为制药工程中的常见方法。但是一直以来,这种生物制药技术在药物药性、药物品质方面存在不足,而酶与固定化技术的结合则有效的弥补了这方面的问题,在制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我们常见的犁头霉素生产氢化可的松、乳酸菌转化的蔗糖等药物中经常见到。在原青霉素酞化酶固定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他们用聚丙酞胺凝胶包埋法制成微型小球状固定化酶已投人生产,其表面活性为100~150U/g,lkg固定化酶可生产500kg6~APA,能连续反应300次,他们用第二代工程菌的固定化酶转化率达到85%~90%,反应次数达900次,有人用固定化后活力可维持100天以上,固定化细胞、特别微生物细胞在抗生素、激素、氨基酸等药物的合成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用固定化酶的膜反应器分离布洛芬可得到许多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体外试验证明其S~异构体比R~异构体活性高100倍。酶及固定化技术直接用于临床。酶通过微囊化过程固定在0.2~0.3un厚的半透膜内,组成20~1000u,m的人工细胞,再配上固定的氦吸附剂就组成了初步的人工肾。近年采用多种固定化系统组成的人工肾可在体内反复返转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2.3 细胞工程及单克隆抗体
  植物细胞工程培养技术为开辟药物新资源、使微生物原料生产工业化、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中医临床应用之中,中草药数千种,其中89%来源地植物,初始靠手集野生资源,最后鉴于野生资源有限,及不断开发利用,难以满足需要,许多名贵药材如天麻、人参、当归、黄茂等均采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其所含有效成份较天然植物含量高。由此可知,植物细胞工程将为人类创造一代新型中药制剂造福人类。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主要以植物的微生物难以生产出蛋白质类药品,并实现工业化、商品化。英国韦尔科母公司采用8立方米培养罐培养生产。一干扰素为工业化动物细胞培养典型实例,被称为“超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获得成功。1975年英国科学家通过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融合产生的杂交瘤,经体外培养、分离可得到一些无性繁殖细胞株,它们能分泌免疫学均一抗体。这种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一经问世显示巨大生命力,由于单克隆抗体目前在医药领域具有特异性强、操作方便等特点,因此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单克隆抗体代替传统的抗血清用于临床诊断。由于单克隆抗体对相应抗原结合,具有高度专一性,因此有人试用肿瘤抗原的抗体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携带者,将药物导人肿瘤细胞,从而使肿瘤药物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而不傷害正常细胞,这种由单克隆抗体和抗癌药物组成的导向药物为“生物导弹”。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技术的单克隆抗体与同位素结合还可进行体内定义诊断。抗癌药物有阿霉素、丝裂霉索、阿糖胞昔、甲氨喋吟、新制癌素等。
  结束语
  总之,现在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业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传统生物制药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其应用价值不可估计。有人预言,在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制药技术将迅猛发展,对开发医药新产品,创造新工艺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成,钱坤.浅析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研究应用[J].品牌(下半月),2012(2).
  [2]李珂.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8).
  [3]闫景晨.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我国,由钢筋混凝土拱板屋架构成的建筑具有特殊的功能,这种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可以被用作粮库。储藏粮食的房屋必须具有较强的隔热性与保温性,而钢筋混凝土拱板屋架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一功能。建筑企业在不断发展,很多建筑单位,为了提高这类建筑的质量与施工效率,不断提高与改进拱板屋架预应力的施工工艺。笔者对钢筋混凝土拱板屋架的施工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预应力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以供专业人士参考。  关
摘 要:要想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可以高效的开展,就需要各种相关技术的支持,而在档案管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技术就是二维条码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存储更多的档案数据。但是这一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因此,要注重合理的应用二维条码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推动档案管理的发展。本文就二维条码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同行交流。  关键词:二维条码技术;档案
摘 要:多机通讯理念的提出和应用,使得分布式单片机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得到了优化,使得其通讯的成本降低、运行的速度提升以及抗干扰能力得到较强,在其通讯效果得到改善后,也将更好的推动分布式单片机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希望本文的参考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分布式单片机;电气傳动控制系统;多机通讯  现阶段,人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已经使得多单元联合机电气传动控制系统逐渐朝着单片机分
摘 要:目前,施工人员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和强度,就在工程施工中加入一定量的外加剂,从而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加剂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而且根据工程施工的不同需求,外加剂的种类也逐渐的增多。目前,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人们掺有的外加剂主要有三种,它们分别是减水剂、缓凝剂以及膨胀剂。下面文章就根据这三种外加剂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
[目的]探索卫星搭载对“先锋”高丹草农艺性状的影响:[方法]将搭栽后的“先锋”和未搭载的作比较试验,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比较评价。[结果]与未搭载处理相比,搭载后物候期变化不
摘 要:在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中,实现信息的自动化建设工作是促进档案建设工作的重点,也是今后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从我国档案系统发展的现状上可以看出,物质技术和手段都比较完善。但是,实际的工作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对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介绍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档案信息自动化;管理;问题  档案信息的自动化是随着信息社会而出现的一种趋势,经过不同阶段的档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环境中,用户经常提交的查询是时空查询,如"获得区域A在某个给定时间段内的感知数据".由于传感器节点能量十分有限,因此,能量高效的时空查询处理是目前亟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