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开头第一炮

来源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的六字秘诀是“凤头、猪肚、豹尾”,其中“凤头”就是说开头要像鳳头那样美丽精彩,才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从而激发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
  【出错举例】
  有人喜欢色鲜味香的各种花儿,有人喜欢生命力顽强的小草,有人喜欢百折不挠的仙人掌……而我最喜欢的是杨树。杨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它生长迅速,高大挺拔,用途广泛,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给人们带去了绿荫、氧气和木材。
  名师纠错
  例子中先用排比句式罗列出有人喜欢花儿、小草、仙人掌的理由,接着介绍了“我”喜欢杨树及喜欢的理由。可是,这其中缺乏一种情感、一种气势。第一句中都赋予了那些植物以人类的性格特征,因此能与人类的情感产生共鸣。下文小作者既然说喜欢杨树,那也一定是喜欢杨树身上的某种品质才对,建议可从此入手修改。
其他文献
我常听爸爸讲以前的家乡,那时的家乡和现在有着天壤之别。  周末,我和爸爸走在大街上,看著干净的路面,心里觉得美滋滋的。还记得以前街道地面很脏,路边到处都是摆摊叫卖的。后来,创建卫生城市活动的开展像一阵春风吹进中山市,使得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地面干净了,马路两旁栽满了整齐的花草树木。特别是小区的变化,不仅有健身器材,还有绿油油的草坪,奶奶每次锻炼身体回来后,都夸小区变化真
期刊
阳光下,她笑盈盈地走了过来,马尾辫一甩一甩的,红扑扑的脸蛋上,清澈明净的大眼睛格外有神。若她看到一本书,眼睛立刻就如同两颗星星,熠熠生辉。她就是大家口中有名的“小书虫”。  “小书虫”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兼图书管理员,她酷爱读书。有段时间,我俩都迷上了杨红樱的作品,我给她看《云朵上的学校》,她给我看《女生日记》。当她听到同学有《漂亮老师和坏小子》,就风一样跑去借来看。一捧起书,她就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期刊
模拟考场  《少年闰土》写了有关闰土的几件事情,使闰土的形象跃然纸上;《草房子》写了油麻地小学孩子们的许多事情,使桑桑、禿鹤等小伙伴的形象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请你也拿起笔来,用一两件事来介绍熟悉的小伙伴吧!注意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题目自拟。  写作点拨  写作前,我们首先要弄清习作要求——用一两件事来介绍熟悉的小伙伴,注意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也就是说,本次习作是写人记事
期刊
仪式感是什么?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到开学季,开学典礼就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学典礼意味着自由、快乐的假期结束,一个紧张、快节奏、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新学期开始。值此开学季,让我们看看其他学校有哪些开学仪式吧!  集“五福”  张美娟  新的学期在我们的期盼中来到了,同学们即将开始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本学期,我们学校准备了有趣而有意义的开
期刊
老师:林海音的《窃读记》中,“窃”就是偷。可是她偷了什么呀?  學生甲:书是老板用来卖的。可她没有那么多的钱,不能买回去慢慢看,就只能“窃读”了。  老师:“窃读”很舒服吗?  学生甲:肚子咕咕叫,隔壁饭菜香。还得挤人多的地方,假装是别人的女儿或者妹妹。能舒服吗?  学生乙:怕被老板发现,还得不停地换地方,甚至换书店。  学生丙:还希望下大雨。可是下大雨的日子能有几个啊?  老师:清代学者袁枚说过
期刊
学生一:“窃”就是偷,《窃读记》的作者林海音小时候不就是在书店里“白看”吗?她为什么要说自己“偷”呢?  王老师:那她真的认为自己“偷”了别人的东西吗?  学生二:不是。她只是觉得应该花钱买来再看。可是,自己不花钱却来看书,于是说自己是在“偷读”。  王老师:理解得很好。她不是说自己“偷”了什么,只是在内心说出了自己“偷”的感觉。我们从一个“窃”字看到她渴望读书,又没有那么多钱来买书,只好费尽心思
期刊
学生在习作中,尤其是在写景状物的习作方面,描述景物的语言空泛且无味,没有美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主动利用修辞手段使语言生动优美。  【出错举例】  三月的校園里,竹子也都开始生长了。有的竹子很高,有的竹子很矮,有的竹子很细,还有的竹子很粗。下雨的时候,竹叶上湿湿的。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把竹叶上的水珠晒干了。  名师纠错  例子中的竹子美吗?除了高的、矮的、细的、粗的、湿湿的、晒干了等表述外,我们丝
期刊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节选自尤安·艾肯《走
期刊
我在报纸上发现了一道数学题,觉得很有趣,就拿去跟爸爸一起探讨。  题目是这样的:有个卖香蕉的,他的香蕉共10斤,每斤3元。有个人来买香蕉,对他说:“这香蕉我全要了,但必须把皮和肉分开,皮1斤1元,肉1斤2元,合起来正好3元。”卖香蕉的答应了。香蕉剥开之后,皮4斤,肉6斤,合计16元。那人付了钱,提着香蕉大摇大摆地走了。卖香蕉的回家后总觉得不对劲,香蕉本来可以卖30元的,可现在只收了16元,还有14
期刊
写作源于生活,因此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习惯于从生活中取材,比如描写身边的某个人,记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这样写来不仅得心应手,而且真实可信。不过在写记事类作文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将事件讲述清楚,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正确的角度去立意。  【出错举例】  我可是一个超级手机迷。  那天一起床,我就开始了我的游戏之旅。妈妈叫我买盐去,我就边走边玩,结果走進一家卖鱼店。来到百货店,我看到一包像盐的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