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标志物在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检验医学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710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在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减少非Q波型AMI误诊的机会。方法通过单克隆金标志双抗免疫渗滤快速分析法,动态观测心肌标志物在非Q波型AMI时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对非Q波型AMI的相对敏感性为38.3%~85.1%,诊断符合率为62.1%~82.8%,均随时间增加逐渐增高;相对特异性为75.0%~100%,漏诊率为14.9%~61.7%,均随时间增加降低
其他文献
研究了三江平原小叶章和毛果苔草两种地表覆被下的贴地气层CO2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叶章和毛果苔草两种地表覆被下贴地气层CO2平均浓度要明显高于全球大气中CO2平均浓度及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可自动检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在血红蛋白(Hb)中活性的方法。方法用自配的检测试剂,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抗凝血标本的G-6-PD活性,同时检测H
根据SOHO飞船上的LASCO和EIT探测器和GOES卫星的关于太阳活动的观测资料以及ACE和Wind飞船在地球轨道附近关于太阳风等离子体和行星际磁场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日冕物质抛射(CME
对铑催化的1,6-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这类反应具有较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在转化过程中,卤素发生了分子内转移.这类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具有α-氯烯基结构的丁内
文章通过对引航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分析,提出作为一名优秀引航员如何缓解工作中的心理压力,做到安全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