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使老年社区和老年住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首先概述了老年社区和老年住宅的现状,再简述了三种老年住宅模式——二代居老年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老年住区。其中老年住区是今后发展趋势,因此进一步探讨了老年社区规划设计及老年人住宅的建筑设计要点。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住宅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社区
中图分类号: G81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继续延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住区规划及老年住宅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老年住区及老年住宅现状
我国老年住宅的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二代居老年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老年住区(公寓或别墅等)。
1.1二代居老年住宅是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可分为合居和邻居二种。合居即为子女与老人同居在一套住宅内,有共同的出入口。邻居即为子女与老人分别居住在各自住宅内,两套住宅临近,或为一栋楼或同为一个住宅小区。按照我国目前实行的住宅建设标准,住宅小区内宜建设一定比例的无障碍住房,实施下来,真正建设的数量不多。由此可见,二代居老年住宅大部分为普通住宅,存在着较大缺陷。具体有:
·公共走廊宽度未达到1.2m即轮椅与一行人的通行宽度,入户门口净空未预留轮椅回旋空间。
·门厅面积不足,不能满足轮椅回旋空间所需面积。鞋柜旁未设座椅,给老人换鞋带来不便。
·厨房面积不足,不能满足轮椅回旋所需空间。操作台面不连续,使老人制作饮食时需要来回移动,非常不便。厨房远离餐桌,使老人在拿物品时行动十分不便,容易跌倒或产生烫伤。
·卫生间面积不足,不能满足轮椅移动所需空间,或提供未来改造扩大的可能。卫生间远离卧室,老人容易起夜,晚间使用非常不便。
·卧室面积不足,不能满足轮椅回旋所需空间。卧室内通行宽度无法满足900~850mm的轮椅通过宽度。
·套内平开门开启侧墙面未预留400mm净空或未改为推拉门,使使用轮椅的老人开门不便。
·在一些节点空间处,如入户门口、走道尽头、多房间门交汇处未预留轮椅回旋空间,使使用轮椅的老人行动十分不便。
·必要空间未预留设置扶手的位置,如卫生间。
·未预留充足的储存空间。
·不能满足不同老人不同的作息时间要求,未分床或分卧室安排老人就寝。
·无南向卧室,使长期卧床老人无法接受阳光照射,影响健康。
·设计布局不够灵活,不能在未来为老人不同的身体需求做相应改造。
1.2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多为自理能力较差的老人服务,老人需要护理要求的比例较高,医疗设施和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较高。仅能适应一部分老年人使用。
1.3老人住区是老年人的一种集合住宅,它适合活动能力较强,生活完全能自理的老人,群居的生活有利于老人间的联系和交往,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在我国也逐渐出现一些老年社区,如上海康桥亲和源-老年公寓。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项目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康桥镇,投资近6亿元,社区占地面积8.4公顷,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绿化率51%,容积率1.2,土地年限为50年;装修为宜老式精装全配。亲和源老年公寓由12幢多层电梯住宅楼组成,共设838套居室,可供1600位左右的老人居住,全部采用无障碍化设计,以老年公寓、健康会所、老年护理院、公共服务大楼、配餐中心、景观花园等完备的设施。
老年社区作为一种住宅市场细分的产物,已经逐渐进入了开发商的视野,保利、首创、万科、绿地、华润等大型开发商纷纷进军养老地产,风头一时无二。
老年住区规划及老年住宅设计探讨
2.1总平面布置
老年社区应位于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临近医療设施的地段。大型、特大型老年社区应独立建设并配套相应设施。老年人居住用房应布置在采光通风好的地段,应保证主要居室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道路系统应简洁通畅,具有明确的方向感和可识别性,人车分行。道路应设明显的交通标志及夜间照明设施,在台阶处宜设置双向照明并设扶手。道路、停车场及建筑出入口要考虑救护车通行及停靠,并进行无障碍设计。应为老年人提供一定规模的绿地及休闲场地,场地布局宜动静分区,供老年人散步和休憩的场地设置健身器材、花架、座椅、阅报栏等设施,并避免烈日暴晒和寒风侵袭。
2.2建筑设计
功能性要求
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因此在居住空间的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要合理布置室内每一件家具设备,其尺寸要方便老人使用。要适当减少家具的数量,最大限度的减小老年人房间的面积,从而降低老年人行动的能耗。一些具有连带功能的房间,如厨房与餐厅、卧室与卫生间,应当尽量靠近,以方便老人使用。并且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
安全性要求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从老人的安全、舒适、方便的角度出发。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腿、脚等肢体动作变得不灵活,从户型平面设计上来说,一方面房间之间距离应尽量缩小,以减少老年人移动距离,另一方面各个房间应当具有一定的“回游性”—即两种途径到达,以保证老人在房间内突遇意外时看护人员能够及时到达给予救助。在厕所和浴室应设置必要的辅助设施,门最好是推拉式。
健康性要求
老年人的健康卫生状况最为重要,所以在住宅设计中要注意使老人的居室、卫生间、浴室、厨房容易清扫,并尽量设计有对外开窗,以保证通风换气。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长,所以居室要考虑设计有良好的朝向、通风、采光条件。
功能房间设计要点
a楼梯及电梯
·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设踏步。
·缓坡楼梯踏步踏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
b门厅和走道
·套内门厅部位应具备设置更衣、换鞋橱柜和椅凳的空间。套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00m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窗开启空间。
·套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900mm。
·老年人出入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
c厨房和餐厅
·供老年人自行操作和轮椅进出的独用厨房,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平方米,其最小短边净尺寸不应小于2.1m 米,较为经济的尺寸为2.4*3m,以保证轮椅使用者所需要的回旋空间。
·厨房操作台面高不宜小于750~800mm,台面宽度不应小于500mm,台下净空高度不应小于600mm,台下净空前后进深不应小于250mm。
·水池下部的柜体最好是空的或向里凹进,以便轮椅插入或坐凳子操作。
·微波炉、冰箱等旁边应设有一定的操作台面,以方便老人临时放置物品,及时倒手防止烫伤等。
·在炉灶和水池的两边都要留有台面,以便烹饪和洗涤时方便放置物品。
·厨房与餐厅整体设计是老年住宅的一大特点。餐桌要靠近厨房设计,设置连续台面,并在一侧墙体上开窗直通餐桌,方便使用轮椅的老人递送、取拿食物和餐具。
·厨房的墙体尽量设计为隔墙,这样便于日后改造为开敞厨房,使空间更为方便和灵活。
·在设计中尽量为厨房设计单独阳台,用于放置洗衣机或用于储藏。
d卫生间
·老年住宅中应设紧邻卧室的独用卫生间,配置三间卫生洁具,包括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或淋浴器。
·安装浴缸的老人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浴缸高度450mm以下为宜,颜色以白色为佳,要做好防滑处理。浴缸不宜过长,部分的边缘宽度應达到250~300mm,便于老人坐着移入。在浴缸附近必要的位置应安装扶手,便于老人抓扶。淋浴使用比较频繁,应与浴缸分设,有专门的冲洗位置。
·洗澡时卫生间内应该有方便老人坐下的地方,或可以放置小凳子的空间。
·卫生间内的坐便器相邻墙面、贴墙浴盆的墙面以及入盆一侧墙面均应预留扶手位置。
·卫生间内如有暖气,其位置需要精心设计,做好防护,且不能影响通行,如放在门后、墙壁上等较为隐蔽、安全的地方,防止老人被烫伤或碰伤。
·扫帚、拖把等清洁用具需要设置专门的挂置空间,做到分门别类、洁污分开。
手纸盒的位置应便于老人在如厕时拿取,一般距离地面750mm,距离恭桶前方250mm。手纸也要有充足的预备空间,且应保证手纸在储存的过程中不会受潮。
·因为老人平时喜欢用脸盆,需要从龍头接水,所以洗手池的形状及龙头高度应便于放置脸盆。
·洗浴最好能分离出一个单独的场所,而且空间不必过大,以便在冬季使热气集中,保证温度恒定及便于干湿分离。另外,洗浴空间尺度应方便老人动作的伸展,并预留护理人员的操作空间,及扶手等的位置。
·卫生间的门应向外开或可从外部解锁打开,防止老人在卫生间内倒下后挡住门,外部人员无法进入救护。
·卫生间与卧室的分隔墙以轻质隔墙为宜,以易于改造以增大和缩小空间。
e起居室
·老人一天中呆在起居室的时间最长,除去睡觉几乎都在起居室内度过。老人需要晒太阳,并且不喜欢空调,所以保证起居室内的自然采光与通风非常重要。起居室内窗的采光面积要大,开启扇应保证一定的数量和面积,且布置位置应使气流均匀。
·老年住宅起居室使用而积不宜小于14平方米,矩形居室的短边净尺度不宜小于3.0m.
·起居室轴线宽度以3.6m为宜,这样保证使用轮椅的老人可以更为自由的活动。即要合理有效的摆放电视柜等家具,同时尽量使得居住者在就餐和坐在沙发上休息时都可以看电视而无视线遮挡。
f卧室
·老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平方米。卧室轴线尺寸以3.5~ 3.7x4.7m为宜,保证轮椅使用者的通行宽度。
·卧室门内外部需预留1.5×1.5m的轮椅回旋净空。
·床边缘距外墙内墙面保持0. 9m宽度。
·卧室中的床可放置在靠近窗户的地方,白天可以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防止冷风吹到床头。
·床头应该放置较高的家具,便于老人从床上站立时撑扶,最好有较宽的桌面与足够的抽屉,便于放置水杯、电话、照片、药品等物品
·冰箱不应放置在卧室之内,以免噪音影响睡眠。
3结束语
老年社区及老年住宅将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工作者,要以老年人为本,在老年社区及老年住宅设计中既要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环保等要求,又要同时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特殊居住需求。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住宅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社区
中图分类号: G81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国民整体健康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继续延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住区规划及老年住宅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老年住区及老年住宅现状
我国老年住宅的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种:二代居老年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老年住区(公寓或别墅等)。
1.1二代居老年住宅是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方式,可分为合居和邻居二种。合居即为子女与老人同居在一套住宅内,有共同的出入口。邻居即为子女与老人分别居住在各自住宅内,两套住宅临近,或为一栋楼或同为一个住宅小区。按照我国目前实行的住宅建设标准,住宅小区内宜建设一定比例的无障碍住房,实施下来,真正建设的数量不多。由此可见,二代居老年住宅大部分为普通住宅,存在着较大缺陷。具体有:
·公共走廊宽度未达到1.2m即轮椅与一行人的通行宽度,入户门口净空未预留轮椅回旋空间。
·门厅面积不足,不能满足轮椅回旋空间所需面积。鞋柜旁未设座椅,给老人换鞋带来不便。
·厨房面积不足,不能满足轮椅回旋所需空间。操作台面不连续,使老人制作饮食时需要来回移动,非常不便。厨房远离餐桌,使老人在拿物品时行动十分不便,容易跌倒或产生烫伤。
·卫生间面积不足,不能满足轮椅移动所需空间,或提供未来改造扩大的可能。卫生间远离卧室,老人容易起夜,晚间使用非常不便。
·卧室面积不足,不能满足轮椅回旋所需空间。卧室内通行宽度无法满足900~850mm的轮椅通过宽度。
·套内平开门开启侧墙面未预留400mm净空或未改为推拉门,使使用轮椅的老人开门不便。
·在一些节点空间处,如入户门口、走道尽头、多房间门交汇处未预留轮椅回旋空间,使使用轮椅的老人行动十分不便。
·必要空间未预留设置扶手的位置,如卫生间。
·未预留充足的储存空间。
·不能满足不同老人不同的作息时间要求,未分床或分卧室安排老人就寝。
·无南向卧室,使长期卧床老人无法接受阳光照射,影响健康。
·设计布局不够灵活,不能在未来为老人不同的身体需求做相应改造。
1.2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多为自理能力较差的老人服务,老人需要护理要求的比例较高,医疗设施和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较高。仅能适应一部分老年人使用。
1.3老人住区是老年人的一种集合住宅,它适合活动能力较强,生活完全能自理的老人,群居的生活有利于老人间的联系和交往,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目前,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在我国也逐渐出现一些老年社区,如上海康桥亲和源-老年公寓。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项目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康桥镇,投资近6亿元,社区占地面积8.4公顷,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绿化率51%,容积率1.2,土地年限为50年;装修为宜老式精装全配。亲和源老年公寓由12幢多层电梯住宅楼组成,共设838套居室,可供1600位左右的老人居住,全部采用无障碍化设计,以老年公寓、健康会所、老年护理院、公共服务大楼、配餐中心、景观花园等完备的设施。
老年社区作为一种住宅市场细分的产物,已经逐渐进入了开发商的视野,保利、首创、万科、绿地、华润等大型开发商纷纷进军养老地产,风头一时无二。
老年住区规划及老年住宅设计探讨
2.1总平面布置
老年社区应位于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临近医療设施的地段。大型、特大型老年社区应独立建设并配套相应设施。老年人居住用房应布置在采光通风好的地段,应保证主要居室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道路系统应简洁通畅,具有明确的方向感和可识别性,人车分行。道路应设明显的交通标志及夜间照明设施,在台阶处宜设置双向照明并设扶手。道路、停车场及建筑出入口要考虑救护车通行及停靠,并进行无障碍设计。应为老年人提供一定规模的绿地及休闲场地,场地布局宜动静分区,供老年人散步和休憩的场地设置健身器材、花架、座椅、阅报栏等设施,并避免烈日暴晒和寒风侵袭。
2.2建筑设计
功能性要求
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因此在居住空间的设计方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要合理布置室内每一件家具设备,其尺寸要方便老人使用。要适当减少家具的数量,最大限度的减小老年人房间的面积,从而降低老年人行动的能耗。一些具有连带功能的房间,如厨房与餐厅、卧室与卫生间,应当尽量靠近,以方便老人使用。并且要给护理人员或家人留有护理空间。
安全性要求
老年人住宅设计要从老人的安全、舒适、方便的角度出发。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腿、脚等肢体动作变得不灵活,从户型平面设计上来说,一方面房间之间距离应尽量缩小,以减少老年人移动距离,另一方面各个房间应当具有一定的“回游性”—即两种途径到达,以保证老人在房间内突遇意外时看护人员能够及时到达给予救助。在厕所和浴室应设置必要的辅助设施,门最好是推拉式。
健康性要求
老年人的健康卫生状况最为重要,所以在住宅设计中要注意使老人的居室、卫生间、浴室、厨房容易清扫,并尽量设计有对外开窗,以保证通风换气。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长,所以居室要考虑设计有良好的朝向、通风、采光条件。
功能房间设计要点
a楼梯及电梯
·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设踏步。
·缓坡楼梯踏步踏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
b门厅和走道
·套内门厅部位应具备设置更衣、换鞋橱柜和椅凳的空间。套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00m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窗开启空间。
·套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900mm。
·老年人出入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
c厨房和餐厅
·供老年人自行操作和轮椅进出的独用厨房,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平方米,其最小短边净尺寸不应小于2.1m 米,较为经济的尺寸为2.4*3m,以保证轮椅使用者所需要的回旋空间。
·厨房操作台面高不宜小于750~800mm,台面宽度不应小于500mm,台下净空高度不应小于600mm,台下净空前后进深不应小于250mm。
·水池下部的柜体最好是空的或向里凹进,以便轮椅插入或坐凳子操作。
·微波炉、冰箱等旁边应设有一定的操作台面,以方便老人临时放置物品,及时倒手防止烫伤等。
·在炉灶和水池的两边都要留有台面,以便烹饪和洗涤时方便放置物品。
·厨房与餐厅整体设计是老年住宅的一大特点。餐桌要靠近厨房设计,设置连续台面,并在一侧墙体上开窗直通餐桌,方便使用轮椅的老人递送、取拿食物和餐具。
·厨房的墙体尽量设计为隔墙,这样便于日后改造为开敞厨房,使空间更为方便和灵活。
·在设计中尽量为厨房设计单独阳台,用于放置洗衣机或用于储藏。
d卫生间
·老年住宅中应设紧邻卧室的独用卫生间,配置三间卫生洁具,包括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或淋浴器。
·安装浴缸的老人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浴缸高度450mm以下为宜,颜色以白色为佳,要做好防滑处理。浴缸不宜过长,部分的边缘宽度應达到250~300mm,便于老人坐着移入。在浴缸附近必要的位置应安装扶手,便于老人抓扶。淋浴使用比较频繁,应与浴缸分设,有专门的冲洗位置。
·洗澡时卫生间内应该有方便老人坐下的地方,或可以放置小凳子的空间。
·卫生间内的坐便器相邻墙面、贴墙浴盆的墙面以及入盆一侧墙面均应预留扶手位置。
·卫生间内如有暖气,其位置需要精心设计,做好防护,且不能影响通行,如放在门后、墙壁上等较为隐蔽、安全的地方,防止老人被烫伤或碰伤。
·扫帚、拖把等清洁用具需要设置专门的挂置空间,做到分门别类、洁污分开。
手纸盒的位置应便于老人在如厕时拿取,一般距离地面750mm,距离恭桶前方250mm。手纸也要有充足的预备空间,且应保证手纸在储存的过程中不会受潮。
·因为老人平时喜欢用脸盆,需要从龍头接水,所以洗手池的形状及龙头高度应便于放置脸盆。
·洗浴最好能分离出一个单独的场所,而且空间不必过大,以便在冬季使热气集中,保证温度恒定及便于干湿分离。另外,洗浴空间尺度应方便老人动作的伸展,并预留护理人员的操作空间,及扶手等的位置。
·卫生间的门应向外开或可从外部解锁打开,防止老人在卫生间内倒下后挡住门,外部人员无法进入救护。
·卫生间与卧室的分隔墙以轻质隔墙为宜,以易于改造以增大和缩小空间。
e起居室
·老人一天中呆在起居室的时间最长,除去睡觉几乎都在起居室内度过。老人需要晒太阳,并且不喜欢空调,所以保证起居室内的自然采光与通风非常重要。起居室内窗的采光面积要大,开启扇应保证一定的数量和面积,且布置位置应使气流均匀。
·老年住宅起居室使用而积不宜小于14平方米,矩形居室的短边净尺度不宜小于3.0m.
·起居室轴线宽度以3.6m为宜,这样保证使用轮椅的老人可以更为自由的活动。即要合理有效的摆放电视柜等家具,同时尽量使得居住者在就餐和坐在沙发上休息时都可以看电视而无视线遮挡。
f卧室
·老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平方米。卧室轴线尺寸以3.5~ 3.7x4.7m为宜,保证轮椅使用者的通行宽度。
·卧室门内外部需预留1.5×1.5m的轮椅回旋净空。
·床边缘距外墙内墙面保持0. 9m宽度。
·卧室中的床可放置在靠近窗户的地方,白天可以接受阳光照射,但要防止冷风吹到床头。
·床头应该放置较高的家具,便于老人从床上站立时撑扶,最好有较宽的桌面与足够的抽屉,便于放置水杯、电话、照片、药品等物品
·冰箱不应放置在卧室之内,以免噪音影响睡眠。
3结束语
老年社区及老年住宅将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工作者,要以老年人为本,在老年社区及老年住宅设计中既要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经济、环保等要求,又要同时满足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特殊居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