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和技术创新,进而提升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分析机电一体化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途径,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信息创新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410135-01
1 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六个方向
20世纪90年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机电一体化发展迅速,各国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自身的技术,并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进而研发出众多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机电一体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它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机电一体化呈现出这样六个发展方向:智能化、网络化、模块化、微型化、绿色化和系统化。这六个发展方向是机电一体化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必要趋势,也是现代技术发展对于其提出的新要求。
2 智能化发展方向
智能化即实现机器设备的在人工智能条件下的自我控制与执行。这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智能化的发展必须依靠信息化的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信息化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智能化发展方向下,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不同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改造,进而符合智能化的要求,实现设备管理和运行的智能化。在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实现执行以及简单决策的智能化。在实现这个智能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现有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内部设计及运行机制,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从而创新设备制造技术。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智能化方向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必要的技术革新和设计创新,改造传统设计,采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手段,进而提升整体的设计质量和设计科学度。
3 网络化方向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及各类电子终端设备互联起来,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所有用户都可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现在,计算机网络在交通、金融、企业管理、教育、邮电、商业等各行各业中,甚至是我们的家庭生活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各国都在致力于三网合一的开发与建设,即将计算机网、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合为一体。将来通过网络能更好的传送数据、文本资料、声音、图形和图像,用户可随时随地的在全世界范围拨打可视电话或收看任意国家的电视和电影。近几年计算机联网形成了巨大的浪潮,它使计算机的实际效用得到大大的提高。
可见,信息化条件下的机电一体化需要不断加强网络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网络化建设方向和研究方向。不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工具和理论进行技术创新,进而提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网络化水平。
4 模块化方向
模块化指的是在进行机电一体化设计时对产品进行必要分块处理,进而增强各模块之间的契合度,实现整体设计质量和制造质量的提升。模块化设计是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实现设计最优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现设计管理最优化的重要措施。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由于机电一体化设计需要更加精细的设计过程,同时在制造过程中也需要全程的高度精确化操作,因此,模块化相当于分解了原有的设计过程和操作过程,实现分步骤、分阶段的执行和实施,进而提升整体设计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程度。模块化不仅仅是要进行设计过程的模块化,同时还要进行操作过程的模块化。信息化条件下的机电一体化要求精确化,这就使得整个过程必须在高度的精细化操作规程中进行,而信息技术利用模块化的操作方式实现了这一要求,进而促进了整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可以说信息化提供了机电一体化模块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技术条件。
5 绿色化方向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但要有能力去发展新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以防止化学污染;而且要让年轻的一代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为绿色化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机电一体化中实现绿色化需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基于信息化條件下的机电一体化使得整个设计尽可能的减少了污染以及化学因素的影响,更加的符合环保和现代绿色的理念。信息化技术利用其强大的监控和管理工具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的低碳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6 微型化方向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7 系统化方向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特别是“人格化”发展引人注目,即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含义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8 结语
机电一体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和操作理念,创立新的符合现代要求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才能真正使得机电一体化在现代信息条件下得到不断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雁文,开放教育《英语报刊阅读》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才智,2008(23).
[2]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管俊杰、杨海,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辽宁高职学报,2008(12).
[4]张雪梅、田玉珍,试论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5]卢飞跃、渠川钰,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6]陈燕群、唐海标、唐妍,顶岗实习和“三下乡”活动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7]张崟、刘达玉、王卫,本科生实习制度改革的建议,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3).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信息技术;信息创新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1)0410135-01
1 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六个方向
20世纪90年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机电一体化发展迅速,各国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展自身的技术,并不断进行技术革新,进而研发出众多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机电一体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它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机电一体化呈现出这样六个发展方向:智能化、网络化、模块化、微型化、绿色化和系统化。这六个发展方向是机电一体化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必要趋势,也是现代技术发展对于其提出的新要求。
2 智能化发展方向
智能化即实现机器设备的在人工智能条件下的自我控制与执行。这是机电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是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智能化的发展必须依靠信息化的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信息化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智能化发展方向下,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不同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改造,进而符合智能化的要求,实现设备管理和运行的智能化。在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实现执行以及简单决策的智能化。在实现这个智能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现有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内部设计及运行机制,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机电一体化设计,从而创新设备制造技术。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智能化方向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必要的技术革新和设计创新,改造传统设计,采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手段,进而提升整体的设计质量和设计科学度。
3 网络化方向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及各类电子终端设备互联起来,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所有用户都可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现在,计算机网络在交通、金融、企业管理、教育、邮电、商业等各行各业中,甚至是我们的家庭生活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各国都在致力于三网合一的开发与建设,即将计算机网、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合为一体。将来通过网络能更好的传送数据、文本资料、声音、图形和图像,用户可随时随地的在全世界范围拨打可视电话或收看任意国家的电视和电影。近几年计算机联网形成了巨大的浪潮,它使计算机的实际效用得到大大的提高。
可见,信息化条件下的机电一体化需要不断加强网络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网络化建设方向和研究方向。不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工具和理论进行技术创新,进而提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网络化水平。
4 模块化方向
模块化指的是在进行机电一体化设计时对产品进行必要分块处理,进而增强各模块之间的契合度,实现整体设计质量和制造质量的提升。模块化设计是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实现设计最优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现设计管理最优化的重要措施。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由于机电一体化设计需要更加精细的设计过程,同时在制造过程中也需要全程的高度精确化操作,因此,模块化相当于分解了原有的设计过程和操作过程,实现分步骤、分阶段的执行和实施,进而提升整体设计的精细化和科学化程度。模块化不仅仅是要进行设计过程的模块化,同时还要进行操作过程的模块化。信息化条件下的机电一体化要求精确化,这就使得整个过程必须在高度的精细化操作规程中进行,而信息技术利用模块化的操作方式实现了这一要求,进而促进了整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可以说信息化提供了机电一体化模块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技术条件。
5 绿色化方向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但要有能力去发展新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以防止化学污染;而且要让年轻的一代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为绿色化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机电一体化中实现绿色化需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基于信息化條件下的机电一体化使得整个设计尽可能的减少了污染以及化学因素的影响,更加的符合环保和现代绿色的理念。信息化技术利用其强大的监控和管理工具实现了机电一体化的低碳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6 微型化方向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立方厘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7 系统化方向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特别是“人格化”发展引人注目,即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含义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8 结语
机电一体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和操作理念,创立新的符合现代要求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才能真正使得机电一体化在现代信息条件下得到不断进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雁文,开放教育《英语报刊阅读》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思考,才智,2008(23).
[2]薛伟,现代远程教育5S学习支持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管俊杰、杨海,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辽宁高职学报,2008(12).
[4]张雪梅、田玉珍,试论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5]卢飞跃、渠川钰,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6]陈燕群、唐海标、唐妍,顶岗实习和“三下乡”活动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7]张崟、刘达玉、王卫,本科生实习制度改革的建议,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