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探讨辽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均衡问题,是做好辽阳市水资源评价的关键环节。通常在天然状态下,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应呈现均衡的关系。通常建立地下水多年总补给量、总排泄量和浅层地下水蓄变量三者之间的均衡。获得的计算结果应用绝对均衡差和相对均衡差加以衡量,其精度和可信度都比较高。
[关键词] 平原区 地下水均衡蓄变量辽阳市
中图分类号:P64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实际应用地下水均衡理论,不但要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因素,更重要的还要考虑选定的计算均衡期间的基础资料系列的年数不够长或者不能包含丰枯水交替的整个过程,其浅层地下水在丰水期或枯水期所产生的蓄变量这一关键因素,它将打破地下水均衡关系。通过对辽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均衡要素的分析,除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外,把浅层地下水蓄变量因素加进去,建立辽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均衡关系,使之演变成地下水总补给、总排泄和浅层地下水蓄变三种因素之间的均衡关系(即:)。
1.辽阳市地下水均衡要素
1.1. 潜水蒸发量
潜水蒸发量是潜水通过包气带毛细管蒸发的水量(包括被植物叶面蒸散发量),计算采用下式:
式中:——潜水蒸发量(m3);
——水面蒸发量(mm);
——潜水蒸发系数(无因次);
——计算面积(km2)。
按照辽阳市平原区潜水水位变幅带岩性和地下水埋深的特点,划分16个潜水蒸发系数分布区,分别确定各分布区1980~2000年期间的潜水埋深、蒸发系数。
1.2. 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
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是平原区各行业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以1991~2000年10年平均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基准。
1.3. 河道排泄量
平原区河道排泄量是河水位低于岸边地下水位时,岸边地下水向河道排泄的水量。汛期河道流量中,除上游来水、区间来水、地下水排泄外,还包含大量的土壤水。但土壤水不属于地下水资源范畴,水文分析法计算河道排泄量,剔不出土壤水,会给计算成果带来较大的误差。故采用剖面法计算:
式中:——年河道排泄量(m3);
——排泄时间。
沿主河道切割剖面并分段逐年计算。剖面水力坡度采用1980~2000年逐年平均值,排泄時间根据地下水位与河水位的高低关系确定,其他参数取值参看山前侧渗补给量计算。
1.4. 地下潜水流入或流出量
地下潜水流入量或流出量是平原区以地下潜流形式流入或流出的水量,又称地下潜水补给量,计算采用剖面法:
式中:——年侧向流出量(m3);
——时间,一般采用365天。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等参数取值参看山前侧渗补给量计算,采用1980~2000年期间地下水位平均值计算。
由于辽阳市平原区不是一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即不封闭),有区外地下径流入境而无法分割,因此下潜水流入量或流出量不宜计算。另外,这部分水量对区域地下水均衡构不成重大影响。
1.5. 浅层地下水蓄变量
浅层地下水蓄变量是指地下水均衡区时段初的储存量与时段末的储存量的差值,通常采用下式:
式中,——年浅层地下水蓄变量(m3);
——计算时段初地下水水位(m);
——计算时段末地下水水位(m);
——地下水水位变幅带给水度(无因次);
——计算面积(km2);
——计算时段长度(年)。
、分别采用1991年、2000年地下水位的年均值。
2. 辽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均衡
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地表水入渗补给量与井灌回归补给量之和为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中扣除井灌回归补给量即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w总补=P降补+Q侧补+Q河补+Q表补+Q井回补
w地资=W总补-Q井回补
经均衡分析,全市平原区(地表水矿化度M≤2g/L)1980~2000年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9.20×108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8.64×108m3,其中外境水形成的地下水资源量3.80×108m3(见表2-1)。
表2-1辽阳市平原内各流域分区多年地下水均衡计算表 单位:104m3
为保证计算成果的精度,一般采用绝对均衡差和相对均衡差衡量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均衡程度,取下式:
与
式中:——绝对均衡差(104m3);
——相对均衡差(%)。
辽阳市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总排泄量9.02×108m3, 区域地下水总补给量9.20×108m3,蓄变量0.18×108m3;绝对均衡差64.3×104m3,相对均衡差0.07%。补给量与排泄量均衡程度比较高。
分别计算各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太子河干流全市最大,地下水资源量4.10×108m3,占总量的47.5%;其次是柳壕河地下水资源量1.75×108m3,占总量的20.3%;浑河干流地下水资源量1.39×108m3,占总量的16.1%;北沙河1.05×108m3,占总量12.1%;运粮河0.25×108m3,占2.9%;南沙河全市最小,地下水资源量0.099×108m3,仅占总量的1.1%。
分别计算各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辽阳县全市最大,地下水资源量4.52×108m3,占总量的52.3%;其次是灯塔市2.18×108m3,占总量的25.3%;太子河区1.21×108m3,占总量的14.1%;市区(白塔区、文圣区)0.56×108m3,占总量的6.4%;宏伟区全市最小,地下水资源量0.17×108m3,占总量的2.0%(见表2-2)。
表2-2辽阳市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分布汇总表水量:104m3
3. 结论
合理应用平原区地下水均衡理论,了解辽阳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相互循环关系和平衡方式,就能对辽阳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对辽阳市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作出合理的判断。辽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均衡,一般包括降水入渗补给、库塘渗漏补给、河道渗漏补给、渠系渗漏补给、渠灌田间入渗补给、人工回灌补给、山前侧向补给和井灌回归补给的均衡。无论按流域计算,还是按区域计算,其实结果是一致的,而且经得起绝对均衡差和相对均衡差的检验。
[作者简介]张洪义(1968—)男,辽宁省岫岩县人,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水资源评价工作。
[关键词] 平原区 地下水均衡蓄变量辽阳市
中图分类号:P64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实际应用地下水均衡理论,不但要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因素,更重要的还要考虑选定的计算均衡期间的基础资料系列的年数不够长或者不能包含丰枯水交替的整个过程,其浅层地下水在丰水期或枯水期所产生的蓄变量这一关键因素,它将打破地下水均衡关系。通过对辽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均衡要素的分析,除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外,把浅层地下水蓄变量因素加进去,建立辽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均衡关系,使之演变成地下水总补给、总排泄和浅层地下水蓄变三种因素之间的均衡关系(即:)。
1.辽阳市地下水均衡要素
1.1. 潜水蒸发量
潜水蒸发量是潜水通过包气带毛细管蒸发的水量(包括被植物叶面蒸散发量),计算采用下式:
式中:——潜水蒸发量(m3);
——水面蒸发量(mm);
——潜水蒸发系数(无因次);
——计算面积(km2)。
按照辽阳市平原区潜水水位变幅带岩性和地下水埋深的特点,划分16个潜水蒸发系数分布区,分别确定各分布区1980~2000年期间的潜水埋深、蒸发系数。
1.2. 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
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是平原区各行业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以1991~2000年10年平均地下水实际开采量为基准。
1.3. 河道排泄量
平原区河道排泄量是河水位低于岸边地下水位时,岸边地下水向河道排泄的水量。汛期河道流量中,除上游来水、区间来水、地下水排泄外,还包含大量的土壤水。但土壤水不属于地下水资源范畴,水文分析法计算河道排泄量,剔不出土壤水,会给计算成果带来较大的误差。故采用剖面法计算:
式中:——年河道排泄量(m3);
——排泄时间。
沿主河道切割剖面并分段逐年计算。剖面水力坡度采用1980~2000年逐年平均值,排泄時间根据地下水位与河水位的高低关系确定,其他参数取值参看山前侧渗补给量计算。
1.4. 地下潜水流入或流出量
地下潜水流入量或流出量是平原区以地下潜流形式流入或流出的水量,又称地下潜水补给量,计算采用剖面法:
式中:——年侧向流出量(m3);
——时间,一般采用365天。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等参数取值参看山前侧渗补给量计算,采用1980~2000年期间地下水位平均值计算。
由于辽阳市平原区不是一个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即不封闭),有区外地下径流入境而无法分割,因此下潜水流入量或流出量不宜计算。另外,这部分水量对区域地下水均衡构不成重大影响。
1.5. 浅层地下水蓄变量
浅层地下水蓄变量是指地下水均衡区时段初的储存量与时段末的储存量的差值,通常采用下式:
式中,——年浅层地下水蓄变量(m3);
——计算时段初地下水水位(m);
——计算时段末地下水水位(m);
——地下水水位变幅带给水度(无因次);
——计算面积(km2);
——计算时段长度(年)。
、分别采用1991年、2000年地下水位的年均值。
2. 辽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均衡
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地表水入渗补给量与井灌回归补给量之和为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中扣除井灌回归补给量即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w总补=P降补+Q侧补+Q河补+Q表补+Q井回补
w地资=W总补-Q井回补
经均衡分析,全市平原区(地表水矿化度M≤2g/L)1980~2000年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9.20×108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8.64×108m3,其中外境水形成的地下水资源量3.80×108m3(见表2-1)。
表2-1辽阳市平原内各流域分区多年地下水均衡计算表 单位:104m3
为保证计算成果的精度,一般采用绝对均衡差和相对均衡差衡量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均衡程度,取下式:
与
式中:——绝对均衡差(104m3);
——相对均衡差(%)。
辽阳市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总排泄量9.02×108m3, 区域地下水总补给量9.20×108m3,蓄变量0.18×108m3;绝对均衡差64.3×104m3,相对均衡差0.07%。补给量与排泄量均衡程度比较高。
分别计算各流域地下水资源量:太子河干流全市最大,地下水资源量4.10×108m3,占总量的47.5%;其次是柳壕河地下水资源量1.75×108m3,占总量的20.3%;浑河干流地下水资源量1.39×108m3,占总量的16.1%;北沙河1.05×108m3,占总量12.1%;运粮河0.25×108m3,占2.9%;南沙河全市最小,地下水资源量0.099×108m3,仅占总量的1.1%。
分别计算各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辽阳县全市最大,地下水资源量4.52×108m3,占总量的52.3%;其次是灯塔市2.18×108m3,占总量的25.3%;太子河区1.21×108m3,占总量的14.1%;市区(白塔区、文圣区)0.56×108m3,占总量的6.4%;宏伟区全市最小,地下水资源量0.17×108m3,占总量的2.0%(见表2-2)。
表2-2辽阳市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分布汇总表水量:104m3
3. 结论
合理应用平原区地下水均衡理论,了解辽阳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相互循环关系和平衡方式,就能对辽阳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对辽阳市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作出合理的判断。辽阳市平原区地下水均衡,一般包括降水入渗补给、库塘渗漏补给、河道渗漏补给、渠系渗漏补给、渠灌田间入渗补给、人工回灌补给、山前侧向补给和井灌回归补给的均衡。无论按流域计算,还是按区域计算,其实结果是一致的,而且经得起绝对均衡差和相对均衡差的检验。
[作者简介]张洪义(1968—)男,辽宁省岫岩县人,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水资源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