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iu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看到大把大把在浪费时间却以为是赚到的人。
  人,喜欢排队。
  我这样说,你可能会反对:“我最讨厌排队了!”也没错,但是我们潜意识里,就是会有“既然有那么多人愿意排队,那么它一定是好东西吧”的想法。说也有趣,辛苦得到的,人会比较珍惜,要排队很久才买得到的甜甜圈,就似乎比较好吃。
  我有个朋友是从小在美国长大的,那个牌子的甜甜圈,他在美国是吃到不想吃了,“就是甜啊也没什么特别,真是……”但发现它进军到台湾时,某天,他竟然也参与了排队阵容,仿佛心里有个声音在怂恿他:你一定要吃吃看,它一定和美国的不太一样,所以才有这么多人排队!
  他排了两个小时后,吃到了甜甜圈。结论是:“唉,还是太甜了。”他虽然觉得自己做了件好笑的事,但还安慰自己,哈,毕竟我发现,它原来是一样的。
  我们常会对浪费掉的时间合理化。像如果没有荒唐过,也不知道该珍惜些什么。
  话也没说错,但问题在于,就怕在一连串的浪费时间的举措和荒唐行为之后,你的人生所剩不多,人生中该完成的事,一样也没做。
  这可就是件很难安慰自己的事了。很多人,人到中年,才发现,专业嘛,没有;曾立志想赚钱嘛,奇怪,也不是没有努力,但也没累积到(没专业通常就没钱,这也是互为表里的,很多人立了志,却没有立志要往那个方向持续前进,没有想到步骤问题);童年的志愿没一个达成,而孩子虽然有几个,但没太多时间相处,他们已经长大了,小时没好好沟通,如今隔阂已深……
  每天不知道在做什么的人,其实活得一点也不从容。不是在享受缓慢,而是在蹉跎人生。
  越早能掌握时间越好。
  大部分的人生的专长,都要靠时间培养,越早开始,才能变成人才。
  自有史以来,人们称许的是“青年才俊”,如果蹉跎了年轻时光,在中年想要有何一鸣惊人之举,通常也很困难。孔子的那句话,两千年来,对中年人是很适用的: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矣!
  也就是说:如果有本领,四十岁以前该出头啦!这也是我们常用的俗谚“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意思。一生之计,还是在于年轻。
  时间管理的第一要诀在于,先做最重要的事!
  先决定,什么是你这一辈子一定要做到,否则会白活的。固然,这样的事可能也不止一个,先做“现在不做以后就不可能做”的那个选择吧。冒险要趁年轻。年轻时的果敢,就算错了,也是美好的经验,是成功的垫脚石。
  不要盲目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你要完成的使命,并不和其他人一样!
  编辑提点:李跃
  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你年轻时一事无成,时而自怨自艾颓废堕落,时而咬紧牙关尝试努力;但你的生活一直没有改善,你一直很痛苦,直到三十岁。”年轻人听后兴奋地问:“那三十岁之后呢?有转机吗?”算命先生微微抬起头:“三十岁之后……你就开始习惯了。”没有好好掌握时间,通常是一事无成。一事无成的人,想要得到内心的幸福,其实是困难的。也许你会经常听到有很多人在讲“慢活”。慢生活,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其实,有资格讲慢活的人,都是平时活得太快、太紧了的人,对他们来说“慢活”是种劝诫。慢活,意味着一种从容,是在品味人生,可不是浪费时间。所以,请趁着年轻,不要虚度光阴,先选择重要的事完成自己的使命吧!
其他文献
很多人都知道总结有利于提升自我,但到了总结的时候,往往又不得其法,特别是销售新人,那不妨就按照五个步骤来总结。  做销售一年了,回头想想,自己是如何走上销售这条路的。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是为了不受考勤束缚吗?是为了改变自己的一些不足吗?还是因为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而不得己做销售。不论是什么原因,走上了销售这条路,如果还要继续走下去,就有必要在年底好好总结一下,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很多人都知道不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年终的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经历的挫折与失败,也不失一种成长。  马上就到年底了,工作一年的业务新人该对自己一年的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这一年来,自己是否成长了?怎样判断自己是否成长了?成长的是否迅速?是否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
河边有处工地,一天傍晚从那儿走,就见几个农民工,在帆布搭成的工棚里,光着膀子喝啤酒。心想,炎炎夏日,河风习习,能有这样一处凉爽的所在,三五工友一起,抽着烟喝着酒,也是很惬意的一件事呀!  时间过得很快,倏忽已是冬日。一天早晨,又经过那个工棚,看见一个工人端着茶缸漱口,门帘开处,里面木板床上,横七竖八躺着几个还未醒来的工人。當下心里喟叹:这么冷的天,他们却在这里睡觉,怎么熬得过呢?  同样的地方,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