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夺“啃老”族福利非良策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似乎愈演愈烈的啃老问题,昔日舆论都是停留于道德批判的层面,而有专家提出了建议,要上升到法律层面。比如政协委员景天魁就提出《关于激励啃老族自立自强的提案》。对于屡次拒绝就业建议,长期赋闲在家的年轻人,他则建议,取消其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格,以起到鞭策作用,教育和激励年青一代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综合近日媒体报道)
  去年江苏拟立法禁止啃老,曾引起很大争议。自然,景委员关于“取消啃老者福利”的建议,也引起了激烈的舆论交锋。
  这样的建议,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怎么定义“啃老”。如果没有一个严格的边界,无法清晰地定义啃与非啃的界限,这样的建议只能流于空谈。从事实看,啃老与否是很难定义的,是不是成年了还跟父母要钱就算啃老?并不尽然,如今房价这么高,如果没有父母的帮助,刚工作的年轻人是很难付清房贷首付的。是不是毕业后不出去工作,而“赖”在家里靠父母供养,就叫啃老?也不一定,比如一些年轻人毕业后选择继续考研考博,算不上是啃老。
  正因为“啃老”无法定义,所以各种关于啃老族的数据是很混乱的。比如有的调查称中国65%家庭存在啃老现象,有的调查则称三成青年在啃老。啃,是一种文学语言,并且带有道德歧视,很难用法律的语言进行清晰地定义。
  再来看“长期赋闲在家就取消享受各种福利的资格”,很多人看到这个规定都笑了。没有保障和福利,有什么好“取消”的?中国社会保障并不完善。正因为不完善,很多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才无奈地赖在家里啃老。养儿本是防老,可在保障不完善的现实下,养儿却先被儿啃。年轻人本就没有什么福利保障,即使有,也是很少的失业保障。这种聊胜于无的社会福利,取消有什么意义呢?很难对年轻人起到激励效果。
  更重要的是,有那么一点儿保障,取消之后,年轻人更无依无靠,更得去向父母伸手,去啃老了。这样的政策,不仅无助于解决啃老问题,反而是在把年轻人往啃老的路上去推。
  虽然我也反感啃老,但并不赞同以这种苛求的手段去对待他们;虽然我没有啃过老,也没有去啃老的压力,但我能够理解那些正在啃老的年轻人。有几个人愿意这样厚着脸皮在成年后还跟父母伸手要钱的?多是很无奈。最典型的啃老,是买房压力下的啃老,房价这么高,工资这么低,想结个婚,丈母娘说“结婚不买房,就是耍流氓”。为了不背负这个“耍流氓”的恶名,只能买个婚房,可那么高的首付依靠自己的收入是根本无法支付的,只能向父母伸手。
  还有当下就业难的问题,很多年轻人不是不想找工作,而是工作实在难找,无奈之下只能宅在家中。啃老,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很多并不是独立的问题,而是其他社会问题的附产物,是其他问题的结果。其他社会问题不解决,盯着啃老族批评,这对年轻人是很不公平的。
其他文献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云报纸”这一独特的媒体形式正式出现在读者眼前。2012年5月18日,京华时报云报纸问世,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    什么是“云报纸”  “云报纸”,就是将有前后两个终端(前端是传统形态的报纸,后端则架在“云”上),这两个终端将互为入口,使互联网“活”在报纸上。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满足用户对新闻资讯的延伸阅读需要。  和传统纸质媒体单一的阅读方式不同,云报纸将纸媒体内容
5月28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工业园区西部,占地242亩的一块住宅工地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这里是京南“人才家园”一期工程的所在地。按照规划,这片2010年12月底开工建设的住宅区将有公共租赁房1600套。  如果不出意外,这些房屋在今年年底就可以入住。“人才家园”是2010年底河北省提出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之后,为吸引人才而启动的项目。作为国务院层面“首都经济圈”框架下的功能区,河北省希望此举能有
人们可能都有这种经历,每到感冒多发的秋冬季节,医院的输液病房内,都会人满为患,甚至在楼道中都会有输液人站着挂输液瓶。  输液是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进入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  输液的类型以下几种:第一,用以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等的电解质输液。如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
春节将至,回家过年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车站上,看着那些背着沉重的行囊,身上仍沾满灰土的打工仔,一个个风尘仆仆、归心似箭般地涌向车站、码头,我的心不禁感慨万千,记忆的闸门也像洪水般地涌向我的心头。  高中毕业后,我从贫瘠的故乡到繁华的大都市闯荡。出门前,我曾经暗暗发誓,不混出个人样来誓不还乡。可是,外面的世界并非我想象的那样简单。几年下来,我一事无成。尤其那年,由于经营不善,所做的生意赔得一塌糊涂
能够走进一所国际知名大学,是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可最近有两位中国农民的经历却让人大吃一惊。2010年11月底,他们不但造访了哈佛大学,还站在了哈佛大学举办的农业与食品论坛上侃侃而谈介绍自己科技致富的经历,让外国专家听了都赞不绝口。  这两位农民就是陕西农民致富带头人惠国海和曹谢虎。去哈佛做演讲,赢来赞誉无数,两位农民却把一大半功劳记在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身上。    红枣致富的惠国海  现年57岁的陕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表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时光荏苒,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几年,虽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极端特例,但仍然有更多人,继承和发扬了雷锋乐于助人、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精神,默默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生活空间中,做着平凡却闪亮的“螺丝钉”。    3月5日一早,湖南省长沙县暮云镇高云村青年党员杨士泉急匆匆直奔他的“爱心基地”。一路上,不
静静是一名在信用社工作的高材生,最近被单位安排到某市基层网点锻炼。离开繁忙的城区,来到偏远的乡下,新的旅程,也让她有了新的感悟。  “大暑”刚过,气温就“飙”了上去,室外热得像个蒸笼。基层网点不比市区,这里没有大型的购物超市、商场、图书馆等休闲场所。如何避开高温热浪的“威逼”,免费纳凉成为不少老百姓的梦想。所幸的是,基层网点的房子虽然简陋,但设备齐全。 ATM机自助服务区内配置的空调更是24小时待
台湾的美容美颜游,泰国的变性手术游,韩国的整形手术游,新加坡的老花眼矫正医疗观光……随着全球医疗旅游的兴起,到国外体检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国外医疗旅游的内容正在日渐丰富,也将面向更广大的市场。    一流的环境  “医疗旅游”是将旅游和治病、疗养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自己的游览区,在旅游的同时进行治疗。  一家有着一流就医环境的新加坡医疗机构在我国推
今年下半年,全国全面启动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8月1日,卫生部发布《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为防止收受红包、回扣、过度检查治疗、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要实行医患双方签署协议书制度。患者入院时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  住院先签拒绝红包的双向协议,有点像高考生要签“诚信承诺书”、奥运参赛运动员要宣誓“公平比赛”,既是一
近日,“爱心衣櫥”基金启动“衣 衣·春暖行动”,号召爱心人士将闲置衣物捐给贫困地区的人。此次活动收集的衣物主要是八成新的棉衣、羽绒服、外套类御寒冬衣。北京城区的31处荣昌·伊尔萨和香港拓铺洗衣店成为临时收衣点,接受普通居民的捐赠。  据“爱心衣櫥”基金发起人王凯介绍,“衣 衣·春暖行动”通过联合各企业,搭建免费消毒、免费包装、免费运送、到达公示的便利平台。这批衣物将送往四川凉山,捐赠给当地的贫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