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课堂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师在授课中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要以生活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创设有利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是从我国所处的国际经济大环境来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背景,是全书的结束。因此,在组织教学中,我力图充分利用教材,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带着浓厚的兴趣亲身体会经济全球化给当中国带来的变化。
给予真实选择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与学生更多的、真实的选择权,尤其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能够作出科学的、合理的选择,更是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在本课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无论从知识性还是从实际的运用上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然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正处于发展中的新事物,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在教学中,我调整了教材结构,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入手,创设情境:播放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动工有关新闻视频:空中客车A320型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开工建设。空客A320系列飞机是空客公司在欧洲之外的唯一一条总装线,是空中客车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目前我国航空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民机制造商之间最大的工业合作项目,工程包括飞机总装车间、飞机交付中心、办公楼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总装线建成后将有全世界70多个国家生产的飞机零部件运往天津组装成机,经过调试、试飞、喷涂之后,飞往世界各地。
请学生结合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动工的有关资料,思考我国航空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民机制造商之间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合作?我国与世界70多个国家之间的生产合作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好处?
此活动用于引导学生跳出经济全球化仅限于商品交流的局限,让他们从生产、资金、技术、劳务交流等角度进一步感受经济全球化,使他们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既涉及商品交流,也涉及生产要素的交流。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同时还能渗透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加强推动了生产社会化向经济全球化转变的知识点。
对经济全球化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接着,我引入对经济全球化定义的讲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这也是教材给出的定义。如果让大家来给经济全球化下个定义,你还可以怎么下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各种各样自己的认识:
学生:我读过萨拉写的《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书中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依赖。作者一家经过一年没有中国的日子后感叹道:“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來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就是经济全球化。
教师:一个生动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学生:经济全球化就是我在乌鲁木齐可以通过淘宝网、拍拍网买到世界各个地方的东西。我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经济全球化,比如:我喜欢吃的KFC,我用的苹果手机。
教师:大家对他的亲身体验感同身受吗?哪位同学能结合这种生活经验概括一下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呢?
学生:经济全球化就像是一个地球村,各个国家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而形成的全球的经济整体。
教师:形象的比喻、全面的概括帮助我们从理解了经济全球化。
[教学反思]
“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作为教师,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各种各样的发现,敢于争辩、乐于探索。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而应该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教学资源不仅仅来自于教材,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是最鲜活的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教师只要学生认真听自己的讲和问,却很少顾及学生的议和答。其实无论学生的说法是否正确,教师应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教师也应该竖起大耳朵专心听讲,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一员。
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做一个卓越的教师,就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要求上还要周密思考,以求能够深化教材内容。例如:作为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你将怎样转变被动局面,使你的企业变成强大的企业?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不强,容易造成学生重复作答或是冷场的局面。教师在面对开放性问题时,如果能够细化问题,比如这里把学生分成技术组、外观组、节能组、价格组分别讨论,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2、本课探究问题的广度还不够,创设汽车的情境容易引发男生的兴趣,大部分女生由于平时关注不多,不能引起她们积极参与的热情,所以,研究性教学模式对教师的问题设计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调查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大多数学生愿意参与、能够参与的情境。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是从我国所处的国际经济大环境来介绍我国经济活动的背景,是全书的结束。因此,在组织教学中,我力图充分利用教材,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带着浓厚的兴趣亲身体会经济全球化给当中国带来的变化。
给予真实选择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与学生更多的、真实的选择权,尤其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能够作出科学的、合理的选择,更是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在本课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无论从知识性还是从实际的运用上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然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正处于发展中的新事物,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在教学中,我调整了教材结构,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入手,创设情境:播放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动工有关新闻视频:空中客车A320型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开工建设。空客A320系列飞机是空客公司在欧洲之外的唯一一条总装线,是空中客车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目前我国航空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民机制造商之间最大的工业合作项目,工程包括飞机总装车间、飞机交付中心、办公楼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总装线建成后将有全世界70多个国家生产的飞机零部件运往天津组装成机,经过调试、试飞、喷涂之后,飞往世界各地。
请学生结合空客A320系列飞机天津总装线动工的有关资料,思考我国航空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民机制造商之间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合作?我国与世界70多个国家之间的生产合作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好处?
此活动用于引导学生跳出经济全球化仅限于商品交流的局限,让他们从生产、资金、技术、劳务交流等角度进一步感受经济全球化,使他们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既涉及商品交流,也涉及生产要素的交流。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同时还能渗透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加强推动了生产社会化向经济全球化转变的知识点。
对经济全球化有了感性认识之后,接着,我引入对经济全球化定义的讲解:“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这也是教材给出的定义。如果让大家来给经济全球化下个定义,你还可以怎么下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了各种各样自己的认识:
学生:我读过萨拉写的《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书中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依赖。作者一家经过一年没有中国的日子后感叹道:“没有中国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会越來越麻烦,而且代价会越来越大。以后10年我可能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就是经济全球化。
教师:一个生动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学生:经济全球化就是我在乌鲁木齐可以通过淘宝网、拍拍网买到世界各个地方的东西。我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经济全球化,比如:我喜欢吃的KFC,我用的苹果手机。
教师:大家对他的亲身体验感同身受吗?哪位同学能结合这种生活经验概括一下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呢?
学生:经济全球化就像是一个地球村,各个国家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而形成的全球的经济整体。
教师:形象的比喻、全面的概括帮助我们从理解了经济全球化。
[教学反思]
“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作为教师,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各种各样的发现,敢于争辩、乐于探索。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内容的传授者,而应该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教学资源不仅仅来自于教材,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是最鲜活的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教师只要学生认真听自己的讲和问,却很少顾及学生的议和答。其实无论学生的说法是否正确,教师应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教师也应该竖起大耳朵专心听讲,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的一员。
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做一个卓越的教师,就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要求上还要周密思考,以求能够深化教材内容。例如:作为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你将怎样转变被动局面,使你的企业变成强大的企业?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如果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不强,容易造成学生重复作答或是冷场的局面。教师在面对开放性问题时,如果能够细化问题,比如这里把学生分成技术组、外观组、节能组、价格组分别讨论,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还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2、本课探究问题的广度还不够,创设汽车的情境容易引发男生的兴趣,大部分女生由于平时关注不多,不能引起她们积极参与的热情,所以,研究性教学模式对教师的问题设计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调查学生实际情况,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大多数学生愿意参与、能够参与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