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率、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效应——基于260个城市CLDS的数据研究

来源 :河北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3052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通过促进国内居民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释放消费巨大潜力等方式提升消费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是提振中国经济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基于中山大学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微观数据,结合中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从个体层面和区域层面分别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居民消费支出、居民消费率、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1)从消费总量的视角来看,居民消费支出均能够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居民消费率和人力资本积累越高,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越强.(2)从消费结构升级的视角来看,发展型消费比重越大,消费带来的增长效应越强.因此,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积极引导并促使居民消费,尤其是当期消费,改善消费环境,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与此同时,从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旅游度假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的发展型消费支出,倡导个人提升受教育程度,促进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
其他文献
东魏北齐国家沿续北魏的做法,继续设置特进职官.这一职官仍为二品级的荣誉官,且可作为任职官员的加官除授,也能比照执事官除授,但加授特进的执事官的品级,一般不能低于三品级.特进职官还能够转任为执事官,或其他的荣誉官.由特进转任的执事官的品级要低于原来的品级,但由特进转任的其他执事官,则高于原来的品级.东魏北齐国家实行以任职官员具有的"功德"作为授任特进的依据,因而使任职特进的群体受"亲贵"身份条件的约束明显减弱.特进职官具有的这些特征,为这一职官向散官转化创造了条件.隋文帝推行官制改革,实行散官制,从而就使得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理论与现实关系问题的探索大致经历了相互衔接又依次递进的五个环节和三个阶段.最初,马克思、恩格斯从理想和自我意识出发探索理想、哲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随着世界观的转变,他们便立足于唯物主义原则和生产劳动,探究物质利益与理性原则、物质生产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而后又从社会实践出发深刻地阐述了理论与现实的关系.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探索理路中可以发现,实践在处理和解决理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一,实践是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桥梁.实践是理论与现实关系生成的基础,没有实践就根本不可能有
宣德画院是明宣宗时期的宫廷绘画机构,其画家系由全国各地征召而来,因受原生地域特征的深刻影响而画风迥异,一般统称明代院体绘画,以区别于明代中晚期的文人画.这些画家来源以浙、闽两地为主,因地域相连,两地画家的绘画风格又有很多融通之处.明代宣德画院的院体风格来源于四种绘画样式和因素的并存交混:一是李成、郭熙的绘画样式及笔墨法;二是马远、夏圭的南宋院体山水画范式;三是元末吴镇的绘画风格;四是具有闽浙地域特征的绘画因素.院体风格在明宣德画院的发展,促成了其后一个特殊的绘画流派"明代浙派"的产生.
作为明清劝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劝善小说的兴盛与教化政策、乡绅劝善运动、善书的兴盛密切相关.与善书相比,劝善小说有着特殊的教化形式,不仅能够结合当下实际,而且善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国家在重建政治文化的过程中,政治社会化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存在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在政治社会化的路径选择上,应以政治文化认同为基础,努力使政治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塑造民众的政治信仰;政治社会化的各主体和机构之间应相互协调与配合;充分依靠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构性,实现社会教化与自我内化的有机结合,重建政治社会化长效机制;利用网络新媒体,创新激活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机制,建立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政治社会化体系.
"论"体的产生可追溯至先秦散文,其概念界定一直模糊不清.上博简《慎子曰恭俭》《鬼神之明》等文献已见"论"体端倪.本文拟以这些保留了先秦语言文字真实面貌的出土文献为中心,对比相关传世文献,来探究先秦"论"体的要素与特点.先秦"论"体是史传散文或诸子散文中出现的一种以明辨事理为主旨的议论性体裁,其内容题材一般为"论政"或"论学",依据言说背景有无可将其分作"论说体"和"专论体".早期形态的"论说体"脱胎于"对话体","专论体"则是"论"体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先秦"论"体还孕育了"论辩体""经论体"等文体,影
在当前历史研究中,史料范围逐渐扩大,墓志成为一种重要史料类型,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在运用墓志史料时却仍有许多注意事项,其中需有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历史学实证
伎乐天边饰背屏式造像是北朝背屏式佛教造像的代表.本文通过梳理河北定州与邺城地区北朝伎乐天边饰背屏式佛教造像的时代风格,考证了数件时代不明的佛教造像,力图揭示北魏后期至北齐定州与邺城地区背屏式造像的复杂关系.河北北朝伎乐天边饰背屏式造像风格的演变,既与南朝文化的影响、定州与邺城传统地域特色有关,又与当时汉化与胡化的思潮此消彼长关联密切.另外,通过对比伎乐天在佛教文本中的表现,可知背屏边饰伎乐天像是为法音供养,表现闻法成佛的信仰主旨,这也为其艺术特色的形成提供了创造表现空间.
皮日休入吴后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江南地域文化特征。这些诗歌记录江南山水名物和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情;而江南的道教文化、隐逸传统以及诗性精神也渗透于其中。在诗歌创作方式上,皮日休与陆龟蒙频繁唱和,诗作丰富,一方面是对江南南朝以来诗歌唱和传统的继承,又从题材风格上有发展和创新。
社会学及民族学是西方"泊来"的产物,在早期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中离不开留洋学生开拓式的贡献.与在早期中国社会学发展中占主体的留美社会学人相比,作为"旁门"的留学欧洲尤其是英法的社会学人一样为这门学科的"东渡"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以留学法国里昂中法大学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杨堃为个案,通过查证杨堃在法求学时留存于里昂市立图书馆中法大学档案库的相关史料,追溯其留法生活,探寻其学术轨迹,并结合其早期的翻译及研究成果,从语言能力、学术旨趣、学科积淀、批评意识等方面揭示了留法经历对于杨堃学术之路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