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对咸宁市民间体育开展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法对本市民间体育的发展与全民健身计划贯彻的关系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民间体育;全民健身;趋势
1.民间体育及其特点:
1.1民间传统体育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简便易行的方法锻炼人民群众的身体,具有独特的运动规律和健身效果。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
1.2民间体育的特点:
1.2.1广泛的群众性
民间传统体育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从事过或看到过民间体育的实际锻炼,因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能寓锻炼于娱乐之中,因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
1.2.2独特的多功能性
民间传统体育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节人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融洽社会情感,同时对青少年的本土教育尤为突出。
1.2.3突出的普及性
民间传统体育一般不受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林间草地、室内室外均可进行锻炼。而且男女、老幼体强体弱者均可参加,投人少而效果好,因而民间传统体育具有很大的可普及性。
1.2.4民间传统体育内容极为丰富,风格各异,可选择的锻炼方式多,锻炼者可根据自身的年龄特征、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锻炼的内容,因而民间传统体育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2.咸宁市的地理和物产特点
咸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东临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靠武汉,是湖北对外开放的 “南大门”。万里长江依境东流。 1998年撤地设市,现辖一区四县一市(咸安区、嘉鱼、通城、崇阳、通山四县和赤壁市),除汉族外,有少数民族35个,人口4785人,少数民族以回族、满族、土家族、壮族、苗族、侗族为主。咸宁山多水阔,地形多样。境内山水相连,河湖纵横,山丘泊三种地貌俱全,“七山一水两分田”。全境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沿江冲积平原、湖泊、岗地、高山。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不仅粮油生产实力较强,而且是享誉中外的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桂花之乡。被植物学界誉为“中国亚热带森林自然生态平衡之典型代表”。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物产特点形成了农业特色显著的民俗民风和民间体育。
3.咸宁市的民俗民风与民间体育
桂乡的民俗民风与桂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桂花之乡,除普天同庆的新年外,一年之中的民间节日以元宵、端午、中秋三节鼎足并重。元宵节咸宁人称“正月半”一年中除春节外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各家灯火彻夜通明,设祭向天宫祈福,集体玩龙灯、舞狮子,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仲夏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咸宁人称“端阳节”。是传五月为“恶月”,除了亲友间互赠礼品,借以预祝对方得到仙子的护佑外。在赤壁、嘉鱼等水阔之县赛龙舟是该节日重要的活动之一。
“中秋节”传统习俗认为这一天是土地神的生日,土地神是决定一年辛勤劳动后有无收获的神灵。因恰逢桂花收获的季节,花农们因丰收的喜悦将收桂花的情景在感谢神灵的祭祀中表现得惟妙惟肖,于是桂花舞不仅成了文艺届钟爱的主题,而且成了近年来广场上健身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由于多山的特点,每到春天,万物复苏时节和“九九重阳”之时,人们都有如:踏青等以登山为主的一些自发的活动。
咸宁,有着栽培竹子的悠久历史竹子,也与咸宁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跳竹比赛这是竹乡独有的游戏。每当春笋勃发之时,孩子们在竹枝上显示着力量,显示着智慧。爬杆、踩高跷,竹竿舞也是竹乡人民的钟爱。
除了咸宁特有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以外,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跳绳、打沙包、跳皮筋、荡秋千等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在咸宁开展也很普遍。
4.咸宁市广泛开展的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效用分析

5.民間体育的发展与我市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关系展望
5.1将民间传统体育作为我市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民健身是全国亿万人民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跨世纪工程,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怎样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研究了十年的重要课题。客观上讲,我市由于财力的原因,仍有一些中小学配备的体育器材不全,甚至很少,学生锻炼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体育课的教学也不能按大纲进行。因此,从现实经济水平出发,要全面实行全民健身计划,需要挖掘廉价而实用的体育运动项目以适应我市的需要,而民间传统体育则是最廉价而且很实用的体育运动项目,它特别适合于广大的农村、山区的推广与运用,也适合大、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和体育课的教学。由于民间传统体育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偷悦身心,是融快乐于体育锻炼之中的运动项目,因此可以吸引众多的人参加锻炼。
5.2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推广途径的研究基础
民间传统体育目前在我市的普及程度还不高,有些项目几乎要失传,如滚铁环、打沙包、翻手绳等从事运动的人比较少。因此,为了继承和普及民间传统体育、充分发挥它的健身作用,有必要从多途径加以推广。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民间体育得到了很大的挖掘和普及,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们总结出如下普及推广途径:
5.2.1将民间传统体育列入中小学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
例如:将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踩高跷等运动量小的项目作为
课间活动内容。
5.2.2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作为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如:爬竿、荡秋千、拔河等运动量稍大的项目作为下午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5.2.3工厂、农村、机关、学校等单位可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民间传统体育的比赛活动,如:放风筝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
5.2.4高等学校开设民间传统体育选修课,增加推广民间传统体育的人数,壮大体育辅导员的队伍,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社会指导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咸宁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咸宁桂花[M]1993.1
[2]刘显勤,俞柏林鄂南奇观[M] 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2
[3]王俊奇试论我国岁时体育的文化特征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9P302-304
[4]秀群,于建华 民间体育在健身中的重要性 体育文化导刊 2006.3P90-92
关键词:民间体育;全民健身;趋势
1.民间体育及其特点:
1.1民间传统体育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简便易行的方法锻炼人民群众的身体,具有独特的运动规律和健身效果。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
1.2民间体育的特点:
1.2.1广泛的群众性
民间传统体育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从事过或看到过民间体育的实际锻炼,因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能寓锻炼于娱乐之中,因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
1.2.2独特的多功能性
民间传统体育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节人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融洽社会情感,同时对青少年的本土教育尤为突出。
1.2.3突出的普及性
民间传统体育一般不受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林间草地、室内室外均可进行锻炼。而且男女、老幼体强体弱者均可参加,投人少而效果好,因而民间传统体育具有很大的可普及性。
1.2.4民间传统体育内容极为丰富,风格各异,可选择的锻炼方式多,锻炼者可根据自身的年龄特征、健康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锻炼的内容,因而民间传统体育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2.咸宁市的地理和物产特点
咸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东临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靠武汉,是湖北对外开放的 “南大门”。万里长江依境东流。 1998年撤地设市,现辖一区四县一市(咸安区、嘉鱼、通城、崇阳、通山四县和赤壁市),除汉族外,有少数民族35个,人口4785人,少数民族以回族、满族、土家族、壮族、苗族、侗族为主。咸宁山多水阔,地形多样。境内山水相连,河湖纵横,山丘泊三种地貌俱全,“七山一水两分田”。全境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沿江冲积平原、湖泊、岗地、高山。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不仅粮油生产实力较强,而且是享誉中外的楠竹之乡、苎麻之乡、茶叶之乡、桂花之乡。被植物学界誉为“中国亚热带森林自然生态平衡之典型代表”。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物产特点形成了农业特色显著的民俗民风和民间体育。
3.咸宁市的民俗民风与民间体育
桂乡的民俗民风与桂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桂花之乡,除普天同庆的新年外,一年之中的民间节日以元宵、端午、中秋三节鼎足并重。元宵节咸宁人称“正月半”一年中除春节外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各家灯火彻夜通明,设祭向天宫祈福,集体玩龙灯、舞狮子,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仲夏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咸宁人称“端阳节”。是传五月为“恶月”,除了亲友间互赠礼品,借以预祝对方得到仙子的护佑外。在赤壁、嘉鱼等水阔之县赛龙舟是该节日重要的活动之一。
“中秋节”传统习俗认为这一天是土地神的生日,土地神是决定一年辛勤劳动后有无收获的神灵。因恰逢桂花收获的季节,花农们因丰收的喜悦将收桂花的情景在感谢神灵的祭祀中表现得惟妙惟肖,于是桂花舞不仅成了文艺届钟爱的主题,而且成了近年来广场上健身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由于多山的特点,每到春天,万物复苏时节和“九九重阳”之时,人们都有如:踏青等以登山为主的一些自发的活动。
咸宁,有着栽培竹子的悠久历史竹子,也与咸宁人民有着密切的联系。跳竹比赛这是竹乡独有的游戏。每当春笋勃发之时,孩子们在竹枝上显示着力量,显示着智慧。爬杆、踩高跷,竹竿舞也是竹乡人民的钟爱。
除了咸宁特有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以外,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跳绳、打沙包、跳皮筋、荡秋千等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在咸宁开展也很普遍。
4.咸宁市广泛开展的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效用分析

5.民間体育的发展与我市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关系展望
5.1将民间传统体育作为我市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民健身是全国亿万人民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跨世纪工程,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怎样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研究了十年的重要课题。客观上讲,我市由于财力的原因,仍有一些中小学配备的体育器材不全,甚至很少,学生锻炼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体育课的教学也不能按大纲进行。因此,从现实经济水平出发,要全面实行全民健身计划,需要挖掘廉价而实用的体育运动项目以适应我市的需要,而民间传统体育则是最廉价而且很实用的体育运动项目,它特别适合于广大的农村、山区的推广与运用,也适合大、中、小学的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和体育课的教学。由于民间传统体育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偷悦身心,是融快乐于体育锻炼之中的运动项目,因此可以吸引众多的人参加锻炼。
5.2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民间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推广途径的研究基础
民间传统体育目前在我市的普及程度还不高,有些项目几乎要失传,如滚铁环、打沙包、翻手绳等从事运动的人比较少。因此,为了继承和普及民间传统体育、充分发挥它的健身作用,有必要从多途径加以推广。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民间体育得到了很大的挖掘和普及,经过十多年的探索,我们总结出如下普及推广途径:
5.2.1将民间传统体育列入中小学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
例如:将跳绳、跳皮筋、踢毽子、踩高跷等运动量小的项目作为
课间活动内容。
5.2.2将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作为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如:爬竿、荡秋千、拔河等运动量稍大的项目作为下午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5.2.3工厂、农村、机关、学校等单位可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民间传统体育的比赛活动,如:放风筝比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
5.2.4高等学校开设民间传统体育选修课,增加推广民间传统体育的人数,壮大体育辅导员的队伍,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社会指导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咸宁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咸宁桂花[M]1993.1
[2]刘显勤,俞柏林鄂南奇观[M] 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2
[3]王俊奇试论我国岁时体育的文化特征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9P302-304
[4]秀群,于建华 民间体育在健身中的重要性 体育文化导刊 2006.3P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