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o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陜西安康烟区采取小区试验,初步研究了不同氮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烤烟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用量的增加,烤烟的株高、茎围、有效叶数和叶片大小均增加;不同密度对烤烟的株高、茎围、有效叶数和叶片大小影响较大;不同氮用量对产量、产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但氮用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产量、产值影响不显著;氮用量和种植密度对均价、上中等烟叶比例影响不显著。综合考虑,陕西安康烟区合理种植密度在1.5万株/hm2左右,氮用量在112.5~127.5kg/hm2,同时应根据土壤基础肥力、烟株长势及当年雨水特征合理施肥。
  关键词:烤烟;施肥;密度;产量;质量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40-03
  针对当地植烟区土壤营养过剩问题,本试验拟采用提高烤烟种植密度,调整烤烟群体结构,及降低氮肥用量等栽培措施,使烟株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养分,致使烤烟前期充分生长,后期养分适当亏缺,适时成熟,尤其是提高上部烟叶成熟度,进而提高烤烟产质量。同时通过综合分析,探索出适合地土壤条件的烤烟种植密度及其配套的氮肥用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神河镇丰家岭村。该点地处汉江以南,巴山北麓,肥力中等,海拔620m。地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森林覆盖48.7%,年均降雨量851~1 0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790.4h,年平均气温15.4℃,年均稳定通过≥10℃的积温4 748.3℃,稳定通过≥20℃的积温2 787℃;年无霜期为252d左右。
  1.2 供试材料 试验烤烟品种:K326。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密度(D)为主区,氮用量(N)为副区,密度设置3个水平:固定行距为1.1m,株距为0.60m(D1,1.5万株/hm2),0.52m(D2,1.725万株/hm2),0.45m(D3,1.95万株/hm2)。经过调查,当地普遍使用的烟草专用复合肥(N∶P2O5∶K2O=10∶12∶18),平均施氮量为127.5kg/hm2。氮用量设置3个水平:N1,127.5kg/hm2(常规用量);N2,112.5kg/hm2;N3,97.5kg/hm2。固定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53kg/hm2,229.5kg/hm2。其它措施按当地规范化措施进行。
  施肥按表1统一进行,氮肥选用尿素(46.4% N);磷肥选用过磷酸钙(16% P2O5);钾肥选用硫酸钾(51% K2O)。施肥方式、管理同常规。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小区面积5.5m×7.2m,每小区5行。D1,每行13株烤烟;D2,每行15株烤烟;D3,每行17株烤烟。试验地四周设置保护行。
  表1 试验处理设计方案
  [处理\&1\&2\&3\&4\&5\&6\&7\&8\&9\&种植密度
  (万株/hm2)\&1.5\&1.5\&1.5\&1.725\&1.725\&1.725\&1.95\&1.95\&1.95\&氮用量
  (kg/hm2)\&127.5\&112.5\&97.5\&127.5\&112.5\&97.5\&127.5\&112.5\&97.5\&]
  1.4 试验过程 试验于2013年2月25日开始育苗,育苗采取湿润育苗方式,5月4日移栽,其他田间管理均与常规一致。生长期田间管理按大田栽培技术要求进行。观察记载各生育期、烟株长势、农艺性状、重点病害发病率、小区产量,产量验收分小区摘叶烘烤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性状比较
  2.1.1 生育期性状差异比较 由表2可见,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现蕾期推迟,脚叶成熟期推迟,大田生育期增加;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随着氮用量增加,大田生育期延长,主要原因是氮用量增加导致烤烟叶片贪青晚熟。
  表2 各处理生育期差异比较
  [处理\&移栽期(月/日)\&团棵期(月/日)\&现蕾期(月/日)\&打顶
  时间(月/日)\&脚叶成熟期(月/日)\&顶叶成熟期(月/日)\&大田
  生育期(d)\&1\&5/4\&6/13\&6/28\&7/4\&7/2\&9/10\&130\&2\&5/4\&6/13\&6/28\&7/4\&6/29\&9/7\&126\&3\&5/4\&6/13\&6/28\&7/4\&6/29\&9/5\&124\&4\&5/4\&6/13\&6/29\&7/4\&7/1\&9/5\&124\&5\&5/4\&6/13\&6/29\&7/4\&7/1\&9/3\&122\&6\&5/4\&6/13\&6/29\&7/4\&7/1\&9/3\&122\&7\&5/4\&6/13\&6/30\&7/4\&7/3\&9/5\&124\&8\&5/4\&6/13\&6/30\&7/4\&7/3\&9/3\&122\&9\&5/4\&6/13\&6/30\&7/4\&7/3\&9/2\&121\&]
  2.1.2 农艺性状差异比较 由表3可见,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株高、茎围增高,叶片长宽值增大;在施肥量相同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茎围、有效叶片降低,叶片长宽值变小。
  表3 各处理农艺性状差异比较(现蕾期)
  [处理\&株高 (cm)\&茎围 (cm)\&有效叶数\& 上部叶(cm) \& 中部叶(cm) \& 下部叶(cm) \&长\&宽\&长\&宽\&长\&宽\&1\&107.7\&8.5\&26.5\&35.7\&14.3\&58\&23\&46.3\&24.3\&2\&106.3\&8.5\&26.6\&35\&13.3\&56\&22.3\&45\&24\&3\&105.3\&8.5\&26.3\&34.3\&13\&55.3\&21.7\&44.3\&23.7\&4\&105\&8.4\&26.1\&34\&12.3\&54.7\&21\&43.7\&24\&5\&104.7\&8.3\&26.1\&33.3\&11.7\&53.7\&20.7\&42.7\&23.3\&6\&104.3\&8.3\&25.8\&33.2\&11.6\&53.3\&20.5\&42.6\&23.2\&7\&104\&8.2\&25.7\&33\&11.5\&53\&20.4\&42.2\&23\&8\&103.7\&8.2\&25.5\&33\&11.7\&52.3\&20.1\&41.6\&22.2\&9\&103\&8.1\&25.6\&32\&11.4\&51.7\&19.7\&40.4\&21.5\&]   2.1.3 抗病性比较 根据陕西安康烟区历年病虫害发生形势统计,大田中后期赤星病对产量质量影响最大,本试验选择赤星病作为抗病比较因素。由表4可见,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赤星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升高,施肥量增加、烟株后期长势旺盛,导致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易于赤星病的发生与传播。在施肥量相同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赤星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升高,其原因可能是种植密度增加,导致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易于赤星病的发生与传播。发病指数整体高于常年平均值,可能与2013年旬阳地区7月降雨量偏多有关,达184.7mm,加之小区内烟株相互传播影响。
  表4 各处理病害比较(8月15日)
  [处理\&赤星病\&发病率(%)\&病情指数\&1\&17.19\&9.38\&2\&15.63\&8.59\&3\&14.06\&7.81\&4\&18.75\&9.77\&5\&15.63\&7.81\&6\&14.06\&7.03\&7\&26.56\&14.45\&8\&20.31\&10.55\&9\&17.19\&8.98\&]
  2.2 经济学性状比较 由表5可见,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增加,在1.5万株/hm2及1.72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值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在1.9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中肥表现产值最高;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减少。所有处理中以处理4种植密度1.725万株/hm2、氮用量127.5kg/hm2产量、产值最高。
  表5 各处理经济学性状统计
  [处理\&均价
  (元/kg)\&产量
  (kg/667m2)\&产值
  (元/667m2)\&上中等烟
  比例(%)\&1\&19.9\&129.34\&2574.28\&85.21\&2\&20.24\&121.94\&2468.47\&85.94\&3\&20.66\&121.74\&2514.72\&86.96\&4\&19.59\&136.05\&2665.56\&83.81\&5\&19.89\&129.06\&2567.43\&85.59\&6\&19.82\&123.44\&2446.56\&85.96\&7\&19.39\&132.36\&2565.9\&83.19\&8\&20.45\&127.65\&2610.18\&87.03\&9\&20.15\&124.02\&2499.31\&87.6\&]
  3 结论与讨论
  (1)在氮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现蕾期推迟,脚叶成熟期推迟,大田生育期增加,株高、茎围、有效叶片降低,叶片长宽值变小,赤星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升高,产量先增加后减少。
  (2)在种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株高、茎围增高,叶片长宽值增大,赤星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升高,产量增加。所有处理中以种植密度1.725万株/hm2、施氮量127.5kg/hm2产量、产值最高。
  (3)陕西烟区多年来在6月份多以干旱天气较为普遍,此时烟株处于旺长至现蕾期,7月以后降雨量较多,烟株后期长势旺盛,种植过密或施肥量过多,导致田间通风透光性差,易于赤星病的发生与传播,因此合理密植及施肥意义重大。建议陕西安康烟区合理种植密度在1.5万株/hm2左右,氮用量在112.5~127.5kg/hm2,同时应根据土壤基础肥力、烟株长势及当年雨水特征合理施肥。
  参考文献
  [1]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李明福.不同施氮量对烟草雄性不育K326产量和产值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9(3):88-89.
  [3]何禮军.不同形态氮肥及其施用水平对烟苗及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 424-1 428.
  [4]艾绥龙.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3,12(2):80-82.
  [5]胡国松,郑伟,王震东,等.烤烟营养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6]陈莹,谭建,杨建志,等.不同施氮水平对特色烟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4):88-90.
  [7]毕文荣,吴永明,刘彦中,等.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产质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1-4.
  [8]杨通隆,吴峰,李洪勋.不同植烟密度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 617-14 618.
  [9]张少军.烤烟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7):59-60.
  (责编:施婷婷)
其他文献
该文以猕猴桃品种秦美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叶面喷硒对猕猴桃光合参数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硒处理可以提高叶片光合色素的含量和光合参数的水平,猕猴桃的总产
摘 要:为了使气象为“三农”服务,掌握大气降水资源程度,采用建平气象站1960-2012年各月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建平老哈河流域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历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其中,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4.872mm/10a,年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1.412d/10a,≥5.0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031d/10a。降水量和降水日
摘 要:《食品添加剂》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基础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该文详细介绍了新乡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互动式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互动式教学法;探析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134-02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它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
摘 要:《作物育种学》是农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以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为契机,对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进行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通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科研平台以科研促进教学、灵活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对《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为提高《作物育种学》教学效果、
通过对氨氮水质在线自动分析仪测定氨氮过程的分析,探讨了测试各环节中可能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并汇总合成得到扩展不确定度,确定了对不确定度贡献最大的因素,为其他类似实验减少误差提供参考。
通过测定17个南方春大豆品种在莆田地区秋播下的生物学性状,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7个春大豆品种底荚高度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大豆秋播条件下,单株粒重与单株粒数呈显著正
摘 要:山东省嘉祥县自2008年开始实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建设以来,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取得了明显成效。文章介绍了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建设现状,取得的成效,展望探讨了打造2.8万hm2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建设的背景、规划、目标及对策。  关键词:粮食;高产创建;建设规划;展望;嘉祥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47-02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摘 要:为了更好的宣传、推广玉米新品种,颍泉区筛选了一批近几年国审或省级审定的玉米新品种开展品种展示试验,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为颍泉区玉米品种选用与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展示;颍泉区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42-03  进行玉米新品种的示范展示,是玉米品种推广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保障粮食稳产高产的有效
摘 要:水稻施用硅肥能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以增穗、增粒而增加稻谷产量;我地水稻施用硅肥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增产效果,水稻产量与硅肥(SiO2)用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16.435x2+103.85x+459.14(R2=0.933 9),SiO2的最佳用量为2.71kg/667m2。  关键词:水稻;产量;硅肥;用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