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一场民国的烟雨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砖百瓦,细雨微调,民国的风吹了几十年,带走了那个年代的潮湿与阴暗,留下的尽是人们对于曾经光辉的向往。当下纵身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之中,辗转腾挪留得闲暇之际,又有谁会忘了那一场民国的烟雨呢?
  1.烟雨虽好,但有乌云
  在记忆之中,江南的烟雨小巷总是令人流连往返,但是民国的烟雨除却那一把把精致的油纸伞外,还会让人联想到那头顶的一抹乌云,为了让这令人不快的乌云早日散去,亚洲东部在1911年爆发了一场名为辛亥革命的战争。尤记得那场战争让中华民族的男人们退去了头上的辫子,随之而来的是精致的短发以及那庄重的中山装,就这样民国的烟雨淅淅沥沥的飘洒向这片拥有五千年历史的热土,而这片热土在经历了良久的乌云之日后,也贪婪的拥抱着这场烟雨。虽然乌云随着烟雨的到来已经渐渐退去,但是人们最不该忘记的却是这片乌云带给整个民族的教训。
  在乌云蔽日之前,中华民族在世界上也是鼎盛且繁荣的,但是随着近代历史舞台上清朝政府的昏庸与无能,近代列强在贪欲的趋势下逐渐于我国上方汇聚成了那一片乌云。它用军火与科技让清政签订了一条条不平等的条约,更用鸦片与毒药渐渐侵蚀人们的身体与精神,在乌云笼罩之下,这片曾经属于国人的土地已经丧失了应有的话语权利,在上海,道貌岸然的金发碧眼以“租界”的形式不停的宣示着他们在亚洲的主权,而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却只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之道,当被欺凌与蛮横压得抬不起头时,却只能看到一片厚重的乌云。太阳在哪里?人们没有资格去问这个问题,若不能赶走这片乌云,中国人是没有权利向天空眺望的。
  然而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片乌云是能永恒的,当烟雨飘洒之际,正是乌云褪去之时。终于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跳了起来,并用双手勇敢的给这边乌云捅出了一个窟窿,当太阳透过窟窿倾洒下来时,人们不仅看到了久违的阳光,更看到了那场让人记忆犹新的民国烟雨。烟雨中,尤记得小巷内的她身着旗袍,任由这雨滴轻轻的打在身上,她看着头顶的乌云渐渐散去,本该欢呼的她却仿佛心头依旧萦绕着愁绪。是呀,这场烟雨还未停,就如同她的命运,该何去何从?
  2.乌云褪去,烟雨未散
  乌云已经褪去良久,但是烟雨依旧。
  这一天一位来自南京的男子,身着肃穆的中山装,从轿车中缓缓的走了下来,身旁的人为他撑起了伞,但是他摆了摆手看着眼前这场烟雨,愁眉紧锁。一旁的人看出这位男子的心思,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上车休息,勿要因为这场无休无止的烟雨而着凉。但是男子不肯,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抓起这眼前的烟雨说道:“这烟雨一日不停,人们心中的青天白日就不会出现。”
  然而此时此刻,在遥远的乡下,有这样一位农民,他身着汗衫和草鞋,头顶的汗巾总是那么洁白,手中的镰刀很锋利,锤子也很厚重,他看着眼前的庄稼,又看了看眼前的烟雨,没有说话。他只知道这场烟雨下久了对庄稼不利,于是即刻低下头干起了农活,累了他就抽一口旱烟,即便这旱烟有时候会被烟雨浇灭,但是他依旧在吐纳间思考,思考着如何结束这一场烟雨,思考着如何带领大家过上富足的生活,更思考着他与那位身着中山装的南京人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会晤,又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以及在这期间是否还会有哪些不安分的意外出现。
  如这位善于思考的农民所料,正在他为了这件事一筹莫展之际,在这片烟雨之中,出现了几位军人,他们身着不同颜色的军装,在烟雨中同样对着天空透露出几分愁思。他们在想,自己手中的军权到底是为何而建立,而这场淅淅沥沥的烟雨又什么时候能够结束。
  有的时候不得不去感叹,相同境遇下的思考者们总会为了共同的目的汇聚到一起。终于,这场经久不衰的烟雨将那位庄重的南京人、乡村田地中的农民、以及各方的军人们汇聚到一起,希望可以寻得良方让这场烟雨停下来。但是这场雨下的太久了,久到已经让人们忘记了晴天的模样,对于如何将这场雨停下来的议题也陷入了僵局,各方人马都希望让对方退出这场治雨的活动,全权由自身负责,因此在僵持不下之际,得到了一个共识,即谁能让烟雨中的百姓永远吃得饱、穿得暖,谁就有资格带领大家共同走向晴天。
  而实际上,对于群众需要什么,群众想要什么,雨中的军人们不晓得、轿车里的南京人也不晓得,只有在农田中一门心思想要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的农民伯伯才真的了解停下这场旷日持久烟雨的办法。他用实际行动为这场烟雨画下了句号,而那柄锤子和那把镰刀也在风雨的洗礼下越发闪亮。
  3.烟雨已停,草木受惠
  如今,当我们回顾那段民国烟雨,都会感叹这位农民伯伯的智慧与勤劳,同时也会感叹那场看似漫无目的没有终点的烟雨为当下环境带来的恩惠。
  面对当前的盛世留在心中的更多为感叹。我们感叹从那个人人自危、乌云蔽日的年代走向了烟雨连绵,更感叹在烟雨连绵、混乱如麻的日子中找到了太阳的方向,更要感谢那位农民伯伯拿着手中的镰刀和锤子带领人们用智慧和汗水换来了当前的美好生活,这一切回忆起来正如那一场烟雨,烟雨中依稀记得有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子,他受一位身着中山装的男子点拨退去了头顶的乌云,又披上农装在那位农民伯伯的指引下止住了风雨。如今,她正在慢慢展示出她几千年来的底蕴,在经历了那段不堪与黑暗的日子之后,只會令她的未来之路更加顺畅与光明。
  民国的那场烟雨令人怀念,我们谨记烟雨之前的乌云有多压抑;民国的那场烟雨令人怀念,我们忘不了烟雨倾泄乌云褪去那一刻的畅快;民国的那场烟雨令人怀念,我们懂得失去太阳的日子有多么迷茫;民国的那场烟雨令人怀念,我们更珍惜烟雨之后的宁静与复苏。
  念,一场民国的烟雨,更念,这场烟雨中的人和事,愿在烟雨中离去的人早日归家,愿在烟雨中留下的人为其照亮归家的路。这场烟雨不仅是那位雨中女子的珍贵回忆,更是我们这些雨后看客们需要深思并铭记的一段历史。故愿烟雨不再重复,愿盛世如她所愿,吾辈唯有自强不息,华夏方能岁月长兴。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脑出血患者42例,对照组1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上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观察NIHSS评分及血肿吸收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血肿吸收情况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脑出血有一定效果,提示临床护理人员在治疗期间,注意中药使用过程中的护理观察指导,并提高
炎炎的夏日,总是如期而至,虽然消暑的用具不断更新:蒲扇、电风扇、空调,但每年的炎热丝毫不减她的威风,这倒让人觉得夏天有些可爱了,也不由得回忆起那些夏天的往事。  儿时的夏天,尤其是夜晚,是最令人向往的呢!  夏天的傍晚是从父母下工回来的身影出现在隔壁二奶奶家和我家之间的巷口开始的。在农田里劳作了一天的父亲背着治虫的药桶,母亲肩上扛着锄头或者是除草的耙子回来了,懂事的二姐會第一个跑过去,接过母亲手中
期刊
截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及功能障碍,很容易出现褥疮.在褥疮发生的初期,对其加强护理是极其重要的,而护理的关键是避免局部再次持续受压.在以前对于褥疮的护理工作中,大多数给患者使用的是气圈,但是气圈的缺点很多,不透气、潮湿、同时容易对皮肤造成刺激,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毛巾圈可以代替气圈。
期刊
患者男,49岁,2007年12月1日主因"头晕,视物旋转伴声嘶,右偏身麻木无力14 h"收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右侧肢体肌力3级.通过溶栓绿色通道经家属签字同意,检查相关化验指标,患者市即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显示:舣侧颈内动脉起始部位轻度狭窄,右椎动脉闭塞。
期刊
阅读是一种吸收,而写作就是一种倾吐,阅读和写作是相得益彰,不可分割的。《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找到两者的结合点,用写作来促进阅读,使阅读为写作服务,以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不
期刊
临床护士是接触和处理医疗废物的首要人群,传统的医用废物收集桶活动盖需护士用手推开,废物桶活动盖上附着的大量病源微生物易使护士面临二次污染的危险,为此,我科对常用医疗废物收集桶拉盖装置进行了改进,减少了护士在使用过程中对手部的污染,现介绍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主动参与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或)大血管病变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同时给予糖尿病饮食和规范的降血糖治疗,同时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及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足部护理,教育指导,时间3个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治
目的 改进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方法,提高培训效果.方法 将骨干培训改为全员直接培训,即通过修订标准、视频录制、全员培训、到病床旁考核等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的培训考核方法.并与改革前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人员的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改进后的成绩优秀率为43.9%明显高于改进前的26.8%(P<0.01);改进后患者对护理操作的满意率为99.4%明显高于改进前的95.7%(P<0.01).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继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开颅手术之后的一种新技术,术前备皮是开展手术的重要环节.我院开始时使用电动剃毛器、剃须刀、推剪等工具辅助备皮,因这些工具不能一次剃去头发的根部,需要多次重复剃,不但时间较长,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_r能快捷、高效地完成备皮上作,我院使用直止血钳夹一次性刀片备皮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期刊
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有些病人需同时进行静脉采血和静脉输液,护士必须分开操作,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护理工作带来难度.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际护理操作过程中,总结出2种可一次性采血和输液的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