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来源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造林成活率是巩固造林成果的重要手段。造林成活率偏低,造林质量不高,始终是制约造林绿化事业发展的一大难点问题,而且也影响了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下面就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谈些看法。
  1、从做好造林设计入手,坚持适地适树
  造林前,通过对造林地区的自然条件、立地条件等进行实地调查,编制造林技术方案,作为施工的依据,真正把造林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造林设计要以造林地块的立地条件为依据,根据地形地势、气候、土壤、植被及地下水等条件差异,结合经营目的、培育目标和造林技術等原则,选择造林树种、确定初植密度、整地方式、造林时间、造林方式、抚育方法及管护形式。并严格按照造林设计和造林技术规程组织施工。
  2、从开展秋季整地入手,坚持顶浆造林
  造林整地,是蓄水保墒、增高地温,提高土壤含水率的关键环节,是造林绿化的第一道工序,是实现抢抓造林,顶浆造林的基础。春季土壤解冻较晚,待土壤解冻开始整地造林,顶浆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就难以实现,坚持高标准整地,把秋季整地作为造林绿化的重点工作来抓,增加整地的数量,提高整地质量,对采伐迹地规划采用大苗造林绿化的地块,全部进行秋季整地,提前挖好植树坑切实做到顶浆造林。对设计的不同林种、树种、不同规格的苗木,采取不同的整地标准,对不同的立地条件,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做到全面整地与穴状整地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3、从严把苗木关入手,坚持优质壮苗
  在造林苗木品种的选择上,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最适应本地条件,选择乡土树种造林,成活率相对较高,按照适地适树要求,选择抗病、抗逆性及适应性较强和本地区分布普遍、生长旺、群众有栽培经验的乡土树种中的良种壮苗进行造林,一级苗率在90%以上,切实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同时在苗木质量的选择上,要选用无人为或机械损伤,木质化程度好的苗木用于造林。
  4、从强化各项造林措施入手,坚持高标准植苗
  造林方式主要以植苗造林为主,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与栽植方式及苗木本身是否能维持水分平衡有密切关系。因此,要采取一系列以植苗造林为主的造林配套技术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是起苗不伤根。树苗起挖时,要做到不伤根或尽量少伤根,否则造成根系损伤,移栽后吸水能力将显著下降,导致苗体萎缩;二是近距离调苗。尽量就近调剂苗木,避免跨地区、跨积温带调运苗木。运输苗木时,坚持不离水,用塑料袋或草袋包裹根部,用帆布盖严等保湿措施,保证根系湿润;三是苗木假植。苗木运到造林地不能及时造林时,立即进行假植,栽多少取多少,以防风吹日晒;四是高标准栽植。植苗造林,特别是大苗造林时应深浅适宜,栽正扶直,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保持根系舒展,根土密接,浇足底水,用脚踩实;五是适度修枝去叶。对阔叶树,根据树体的大小,适当剪掉一些枝叶,减少水分蒸发,尽量使苗体的水分维持平衡,有利于树苗成活;六是因地制宜,先阳坡,后阴坡;先山上,后山下;先易旱地、沙土地,后湿润地、粘土地;先萌动早的树种,后萌动晚的树种;先裸根苗,后容器苗。
  5、从推广抗旱造林新技术入手,全面提高成活率
  在应用传统抗旱造林技术的同时,积极推广应用抗旱造林新技术。一是采用容器苗造林。应用针叶树容器苗造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极为有效方法之一。是根据苗木类型选用大、中、小容器,装入营养土育苗,实现了带原土坨上山,根系不受损、不脱水的目的,栽植后不缓苗延长生长期,很快进入生长旺季。二是采用先进的抗旱造林新工艺。大面积推广应用ABT生根粉、根部保湿剂、保水剂等抗旱新技术,全面提高造林绿化成活率。三是增加备用行。对针叶树换床苗,春季造林时,采取五行或十行加一行备用行的方式,解决雨季补植用苗。
  6、从加强技术培训入手,提高造林者的技术水平
  始终坚持县、乡(林场)、村三级培训体系,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在培训林业技术人员的同时,重点对广大林农、林场职工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对广大林农造林、育苗以及果树栽培技术的培训,使他们学懂会用,努力提高造林者的造林技术水平,提高造林标准质量。
  7、从加强抚育管护入手,确保成活成林
  抚育管理是提高新植幼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的重要技术环节。及时对新植幼林进行包括扩穴、培土、除草、扶正、踩实等一系列抚育管理工作,促进幼林生根成活,健康生长。造林后,幼林未郁闭前,每年在杂草生长旺季及时进行镰刀抚育。同时也采取林粮、林草、林药、林苗等合理间作方式,达到以耕代抚目的,既可以实现一定经济收益,减少抚育成本,又可以为苗木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三分造,七分管,十分措施才保险”,林木管护工作在造林绿化中所占的位置是极其重要的,层层签订管护经营合同,落实好管护责任制,真正把新植幼林的管护责任落实到户、到人。
其他文献
高产奶牛一般指在日泌乳量30千克以上,产奶期(305天)的产奶量达到6吨以上的奶牛。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奶牛的健康以及使用年限和生产性能。因此加强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奶牛的泌乳规律  母牛在同一泌乳期内,不同泌乳月的产奶量常随其品种、个体、健康和年龄状况,以及饲养管理不同而异。通常是牛产犊后,产奶量逐步上升,约在第2个或第3个泌乳月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步下降。一般高产
玉米是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玉米连作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因提出主要防治措施。  玉米丝黑穗病又名乌米、黑疸,属种苗侵入系统性侵染的黑穗病。幼苗期多数病株不表现异常,但后期植株矮化,且抽穗较迟。中后期在雄穗上全部或部分分枝被破坏,形成病瘤,外面包有白膜,破裂后露出黑粉,不易飞散,黑粉散出后残留丝状穗轴,有的小花颖壳增生成小叶
<正>森林在不断生长,只要符合材种需要和经济收入合理的要求、林木应以逐次采伐为宜,一次性的主伐是不妥的。所以抚育伐应具有抚育保留木,利用采伐木的双重目的,在生产中应慎
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财务仍比较混乱,在财务管理中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搞好农村财务管理是解决当前农村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对新人结婚时,新郎发现有人浑水摸鱼摸新娘,将该人打伤。日前,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对这起故意伤害案进行了公开宣判,判决新郎王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高,规模化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和圈舍条件也在不断提高和改善,寄生虫病的发生也由显性逐渐变为隐性。因此,寄生虫对规模化猪场所造成的危害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大量资料证明,寄生虫病可使猪的增重降低5%~35%,饲料转化率降低3%~33%。寄生虫病可能在某一时期表现得不太直观,但它对猪只所造成的危害却依然存在。因此,寄生虫病必须引起养猪行业的重视,尤其是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养猪场,必须制定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绿化的投入也不断增多,但一些城市的绿化却缺乏理论指导,出现了一些盲目跟风,不讲实际的作法,致使有些地方绿化树种选
通过对几十人近4年的跟踪调查,我们筛选出游泳者认为与冬泳关系密切的气象因子,并建立了这些气象因子和冬泳间的指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