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灶画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23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谜语云:“说它五脏不全,心中热火朝天,人人少不了它,日日与它见面。”谜底是灶头。
  我的故乡在江南农村,以前家家户户烧柴草的老式灶头上,必定画着吉祥的图案,即所谓灶画。灶画虽非出自美术大师之手,却也画得有板有眼,颇为生动有趣。
  农村的孩子没什么文娱活动,要不水沟里捉鱼,要不树根旁边挖知了洞,听说有人家打灶头画灶画那是非要去看一看的。小时候我曾与伙伴跑了几里地去看远房阿叔家画灶画,公鸡报晓、鲤鱼跳龙门、几叶兰草、一枝梅花,感觉神奇极了,直到黄昏暮霭,才匆匆回家。路上,炊烟渐起,美妙的记忆一直袅袅不离去。
  灶画不知起源何时,据一些老艺人说,大约始于明清;也有人认为,应源于1000多年前的隋代;但一些学者从灶身的鱼螺纹图案推断,当更早于六朝,因为鱼螺纹与上古时期的鱼螺崇拜有关。
  农村打灶是件十分隆重的事情,要选择良辰吉日才能破土动工,其重视程度仅次于造房。有些农户在打灶时还要用小甏贮米和茶,打入灶内,或者埋铜钱,希望灶神菩萨保佑全家安康。正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打灶师傅们便开始在灶头的墙壁上描绘各种寓意吉祥的灶画。灶画的意义对祖辈来说,已成为一种朴素的祈求祷祝,经历代而衍为居家布置与装饰的习俗。
  灶画绘制分三大块:灶山、灶肚、灶口,每一大块划成若干小块,即一幅画面,总体基本协调。灶画的艺术特点是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装饰性强,大都用国画颜料,采红、黄、蓝三原色,画面明亮鲜艳,热闹喜庆。内容一般选择花卉植物,如荷花、石榴、牡丹、万年青等;动物,如鲤鱼、喜鹊、仙鹤、龙凤等;神话传说,如八仙过海、聚宝盆等;小说故事,如赵云救阿斗、古城会等;风光风景,如宝塔、日出等;花边装饰。灶画配的文字一般在灶山上,大多数为“福”“喜”“年年有余”“吉祥如意”“人寿年丰”等吉祥语。有人家厨房间宏敞,三眼大灶灶山特别高大,便配对联,如联“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额“万象更新”;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额“吉星高照”;联“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额“欢度春节”;联“雪里江山美;花间岁月新”,额“红梅报春”等。
  俗话说“打灶容易画灶难”。许多泥水匠会打灶头却不会画灶画,真正画得好的凤毛麟角。灶画画得出色的泥水匠,除了要经过一番勤学苦练外,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悟性,因为这灶画是一锤定音不能涂改的,其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有美术家评论,灶画属于壁画的延续;灶头打好,粉上石灰,即画灶画,应称湿壁画。我想,灶画像有些地方的人喜爱在房舍山墙作图案、在渔船船舷绘形象一样,实在就是宽泛一点的农民画渔民画。
  故乡灶画,凝聚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祝愿、对美好的追求。它作为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构成了故乡水乡独特的民间记忆,也是故乡稻作文化的典型代表。
  随着时代的发展,柴灶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液化气灶、煤气灶或者电磁炉,古老的灶画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民间手工艺渐行渐远的现代社会,灶画这种民间美术形式正面临着断代、失传、消失的危险。不过,如今有关方面、有识之士已经关注到灶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有越来越大的可资利用的价值。浙江的嘉兴灶画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有多位,分别来自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镇、洪合镇,海盐县通元镇,海宁市斜桥镇。宁波、绍兴同样在挖掘、保护。上海甚至仿造过十几座灶头,画上灶画,像模像样摆出来展览。
  我相信,灶画这朵绵延开放了千百年的民间美术奇葩会越开越鲜艳。
其他文献
近几年,“它经济”势头正劲,悄然形成了千亿级的市场,越来越多的宠物主选择带宠物出门逛街或旅游.在宠物主想点杯饮品坐着休息一下的时候,有时会因带有宠物被商家拒之门外.饮
期刊
一、宠物主携宠物出行的注意点rn(一)交通问题rn交通问题是限制宠物旅游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我国当前相关规定,旅客一般不能携带动物乘坐高铁、飞机、客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