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透视,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知道,相机镜头的焦距与相机传感器尺寸对于拍摄视角的影响——换句话说,这两个因素会影响单次拍摄时能够“装下”的场景。
  视角并不以长度进行测量,而是以角度为单位进行表示。以广角镜头为例,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广角镜头的视角非常广,而长焦镜头的视角则相对更窄。如果使用的是变焦镜头,拍摄的视角会随着镜头焦段的改变而改变。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移动自己位置的方法来达到类似变焦的效果,改变画面所容纳的场景大小。这一点改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画面的整体比例——改变的程度甚至比站在原地改变变焦镜头的焦段还要大。
  举个例子,如果你拍摄同一个对象的两张照片——一张使用广角镜头拍摄,另一张则使用长焦拍摄,但是每次拍摄的时候都通过移动拍摄位置以保证被摄物体在照片中的大小一致,最终两张照片的效果看起来会相差很多,因为在移动拍摄位置时我们同样改变了拍摄的透视关系。
  摄影中的透视说的是画面中各个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如果你只是站在原地改变焦距,实际上并没有改变透视关系——焦距越长,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但背景和主体的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如果相机/拍摄者的位置发生改变,背景和主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就会改变,也就是摄影师和画家所说透视关系发生了变化。

透视与焦距


  改变镜头的焦距并不会改变透视关系。
  透视关系并不会受到镜头焦距的影响,而是由拍摄距离和位置决定的。例如,在使用长焦镜头拍摄时,为了保证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通常拍摄者会站在比较远的位置进行拍摄;而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则可以采用比较近的拍摄距离。如果站在同一个位置使用两支镜头拍摄,两张照片中主体和背景的透视关系是相同的,只不过使用长焦镜头拍摄的照片中,主体占的比例会更大一些。
  有意地站在更远的地方使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会拍出特有的“压缩效果”,主体和背景之间的距离看起来会比实际更近。因为长焦镜头的视角更窄,所以画面拍到的背景更少,看起来距离更近。
  长焦镜头
  长焦镜头视角更窄,在拍摄相同主体时你需要站得更远。此时拍摄的照片虽然主体在画面中大小不变,但是背景覆盖的范围会变小。
  视角
  通常在全画幅上小于50mm(或者是非全画幅上的等效焦距)的镜头都称为广角镜头,如名称所示,这类镜头的视角较广。
  被摄对象和背景
  尽管使用的镜头不同,但是被摄主体与背景的距离是一致的。
  广角镜头
  为了保证主体在画面中占相同的比例,拍摄距离相对会更短。虽然与长焦镜头所拍摄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相近,但是画面中所容纳的背景却多了很多,这也就增加了画面中的信息量——这在拍摄环境人像时会显得更加明显,因为背景中的细节看起来更小,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实际距离看起来也就更远。

TIPS拍摄位置非常重要


  即便是没有长焦镜头,你也可以通过对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进行裁切来达到类似的“压缩”效果。例如,在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上进行裁切能够获得与在相同地点上用长焦镜头拍摄类似的视角。当然实际的景深范围和分辨率上会有所区别,但是最终的结果几乎是完全相同的。所以透视关系并不在于镜头的焦距,而是在于拍摄的位置!

压缩变形


  使用长焦镜头会让画面中前景、被摄主体和背景之间的距离看起来比实际更短。在拍摄时你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营造出一些特別的视觉效果。
  1 - 人像
  从远距离拍摄人像会有几个好处,首先长焦镜头的压缩效果会让人物的五官更紧凑,看起来更加立体,所以对于脸型比较窄的拍摄对象来说更加合适。使用长焦镜头的虚化效果也更容易将主体从环境中剥离出来。通常全画幅上的50mm(以及其他画幅上的等效焦距) 和85-135mm镜头非常适合半身人像特写。当然,对于街拍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2 - 风光
  风光类摄影并不只属于广角镜头。长焦镜头能够突出有趣的主体,使其不会被过多的场景信息淹没。此外利用长焦镜头压缩变形效果还会让照片中静物的密度增加。比如,使用长焦镜头拍摄一片树木会让它们看起来密不透风,像一堵树墙一般。在拍摄山脉时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手法来凸显主体的壮丽和宏伟。
  3 - 抽象风格
  因为长焦镜头特有的“压缩效果”,它能够减轻画面中实际存在的距离,并且将前、中、后景强行“压缩”到一起,使原本相距很远的景物发生关联,因此拍摄时可以找到很多额外的拍摄兴趣点。例图是用长焦镜头以低角度拍摄的湖面上的反光,但是看起来更像是多种材质合成的抽象作品。
  4 - 城市风光
  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建筑群会让它们看起来挨得更近,能够更加凸显城市的拥挤和空间不足(前提是,这是你想要的拍摄效果)。携带一支笨重的镜头在城市里走动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所以从轻量化和画质以及焦段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一支70-200mm F4镜头和紧凑设计的100-400mm镜头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经验的拍摄者都知道,在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希望主体能够填满整个画面,拍摄者需要采用比较近的拍摄距离。这样的拍摄方法能够增强照片中的距离感和空间感,并且强调画面中的主体。不过对于人像拍摄来说实际效果并不算好,除非你所追求的就是拉伸的效果,使用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人像会加重五官的纵深感,最直白的表现就是让被摄对象的鼻子看起来无比巨大。   如果希望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到画面占比相同的主体,那么拍摄距离就会相应地增长。更窄的视角能够更好地将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但同时,因为拍到的背景更少,相应的放大效果会给人一种背景离主体非常近的错觉。这种“压缩变形”能够让画面中的主体看起来比实际挨得更近。这类效果在人像摄影中能够起到分离主体的效果,更加凸显主体(人物)。长焦镜头非常适合拍摄拍到的背景更少, 相应的放大效果会给人一种背景离主体非常近的错觉。

广角变形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前景会比实际中看起来更大。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的重点并不在于将整个场景拍进一张照片里:这样很有可能让你的照片看起来空无一物。虽然对于某些场景来说这样的做法反而能有奇效,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需要好好利用广角镜头特有的拉伸变形来强调透视关系。最极致的情况就是鱼眼镜头,就算是离镜头很近的主体也会在画面中显得很小。我们提供了一些构图上的小建议,它们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利用广角镜头宽广的视角。有趣的前景能够为画面增色不少,如果能够巧妙利用画面中的线条的话,则能够很好地凸显出画面的立体感。
  在拍摄集体照时你也需要注意广角镜头特有的拉伸变形。此时离镜头比较近,处于画面中间的人物会看起来比画面边缘以及背景中的人物更大,同时画面边缘的人物身上还会出现奇怪的拉伸效果。

TIPS修正透视变形


  拯救“倒塌”的建筑摄影作品
  想要在保证画面主体占比的前提下拍摄整个场景是非常困难的,广角镜头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想要拍全整个场景,摄影者通常需要以俯视或是仰视的角度进行拍摄,最终照片中的垂直线条也会受到广角镜头的畸变影响,建筑看起来就像要“倒塌”了一样,对于刚开始拍摄建筑的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有几种解决办法。首先,你可以在后期软件中对照片进行畸变校正,但是软件在处理的过程中会裁切掉一些边角部分(如果确定要在后期进行矫正处理,别忘了在拍摄时留出余量);其次,你还可以在稍远的拍摄距离使用更长焦距的镜头拍摄;最后,你还可以使用移轴镜头进行拍摄……

其他透视效果


  除了刚才所提到透视变形,“强行透视”和“空气透视”又是什么?
  “强行透视”(Forced Perspective)指的是通过透视改变画面中各个主体之间实际的透视关系,营造出有趣的画面效果的拍摄手法。通过选择恰当的焦距以及拍摄位置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例如,使用长焦镜头拍摄能够“拉近”远处的拍摄对象,让它们看起来更大;广角镜头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通过不同的站位,你能够让巨大的建筑看起来和人一样高(传统的“手捏建筑”游客照),同时也可以让较小的主体看起来巨大无比。
  摄影时还会提到的“空气透视”(Aerial Perspective)则是一种来自自然现象的绘画技法,主要是为了表现画面的层次以及纵深效果。通过故意对较远的画面元素进行模糊或者降低对比度、饱和度的方式能够加强画面中的距离感。在雾气较重的时候拍摄能够达到类似的效果。
  某些特定题材——例如体育以及野生动物这种无法接近拍摄对象进行拍摄的形式。不过,使用长焦镜头拍摄风光照片或许能够给你提供另一种创作视角。当然,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都能够营造出抓人眼球的极限视角,不过相比之下,更加平和的视角也并非一无是处,可以多尝试,体验不同的拍摄效果。
  全画幅上40-50mm(以及其他画幅相应的等效焦距)能够营造出類似人眼视角的画面效果。此时的拍摄距离和日常观看距离相似,照片因此不会出现拍摄主体太近或者太远而呈现夸张的透视效果。这类“标准镜头”因为平和的视角而被一些摄影师推崇,他们认为这样的摄影作品能够让观者的注意力集中于画面的内容,而非被夸张的变形效果所吸引。

焦距问题


  在使用广角或长焦镜头时,有一些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广角镜头
  1- 构图: 注意边角!
  因为广角镜头的宽广视角,在拍摄时很容易将树枝或者其他干扰画面的物体也一并拍进去。在拍照之前可以在取景器里好好观察一下。稍稍向广角端变焦查看也能够起到类似的效果。
  2- 滤镜: 注意暗角!
  在某些超广角镜头上使用滤镜会造成非常明显的暗角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解决办法:使用边框更薄的滤镜;使用更长的焦距拍摄;在后期软件中进行修正。
  3- 镜头眩光与鬼影
  广角镜头的遮光罩有时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为了避免干扰画面,广角镜头的遮光罩通常比较浅,这也限制了它们的实际效果。想要避免眩光的出现,首先要确保镜头前组上没有灰尘或是水渍之类的污渍,同时可以用手挡住照向镜头的直射光。
  长焦镜头
  1- 浅景深与对焦
  使用长焦镜头近距离以大光圈拍摄时,镜头的景深范围会非常小。虽然这样能起到凸显主体的效果,但是对于对焦来说这也增加了难度。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建议选择单点对焦模式,手动选择对焦的位置。
  2- 快门抖动
  长焦镜头的体积重量都颇为可观,对于手持拍摄来说也是更大的挑战。更窄的视角也会让相机抖动变得更加明显。使用相机/镜头自带的防抖系统能够缓解这一问题;提高ISO或者使用大光圈拍摄(间接加快快门速度)也是一种解决方案;当然,使用三脚架也能够起到不小的作用。
  3- 空气扰动
  长焦镜头在拍摄时会放大因为热气等自然现象造成的画面模糊效果,除了对自动对焦有所影响,最终的照片也会看起来雾蒙蒙的,缺乏清晰度。在后期软件中你可以提高对比度,但是损失的锐度是无法调整回来的。所以如果条件允许,你可以试着接近拍摄对象进行拍摄。
其他文献
比奥伊·卡萨雷斯从伦敦带回一把奇特的匕首,三棱形的刀身,竖工字形的刀柄;我们那位英国文化协会的朋友,克里斯托弗·杜威说,这种武器是印度斯坦人常用的。这一见解使卡萨雷斯打开了话盒子,说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那一地区工作过。(我记得他还误引了玉外纳的一句诗,用拉丁文说“恒河之水天上来”。)我根据他那晚讲的见闻,编写了下面的故事。内容肯定忠实于原意:愿真主助我摒绝诱惑,以免添校加叶,或者像吉卜林那样夹叙
01  夏初时,我参加过一场同学聚会。  倡议者是多年未见的中学同学,地点也选得很好,在市内一家高档酒店,聚会颇为豪华,最后二十个人吃了一万多块,全部由他一个人承担。  席间这些多年未见的中年人相谈甚欢,聊起那些年少轻狂的岁月个个眉飞色舞。  聚会快要结束的时侯,有同学提议说,下次我们再聚吧,到时我们大家轮流或AA,不能让老蒋一个人买单。  老蒋就是这次的筹划者,他是同学里面混得最好的一个,一家房
Makina 67摄于日本·京都·岚山,F22,1/2秒,富士160ns胶片扫描  主要规格 快门:Copal No. 0机械式镜间快门,1~1/500秒,F2.8~22 镜头:尼克尔80mm F2.8,4组6片,口径58毫米 胶片规格:120胶卷,6×7,10张 最近对焦距离:1米 对焦:黄斑对焦 测光:GPD,中央部重点测光, 联动范围EV3-18,SR44电池2个 尺寸:115×162×56
1  我第一次注意到墙上的那个斑点,大概是在今年的一月中旬。如果想要知道具体的时间,那就要回想一下当时我看见的东西。我还能够回忆起,炉子里明亮的、黄色的火光不停地映在我的书上;有三枝菊花插在壁炉上圆形的玻璃瓶里。哦,那时应该是冬天吧,因为我回忆起那时我们喝过了茶,我正在吸烟,无意中抬起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墙上的那个斑点。香烟的烟雾在面前飘动,我看了一眼那烧得红通通的炭块,脑子里又一次幻想着一面鲜红
外形设计思路不同  哈苏、富士两款中画幅相机的工业设计采取了完全相反的设计语言,无论是哈苏的北欧极简还是富士的日式实用主义,究竟各有怎样的特点?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就让我们互相伤害吧!  机身尺寸相差不大  哈苏X1D  从机身尺寸上看,哈苏X1D在正面尺寸上是要稍微略大一些,但也仅仅是略大一些,150×98mm的长和高要比富士GFX稍大一点点,但是两者的体积都小得让人吃惊,中画幅无反相机首次亮相
50mm焦段一直都是人像拍摄的一个重要焦段,而在众多的50mmF1.4光圈的产品中,蔡司Milvus 1.4/50绝对是其中画质最为出色的产品,我们也特邀摄影师对其进行体验试用。清晰度色彩均属上乘  平时拍摄人像比较多,50mm镜头也是必备的镜头之一。而这次试用的蔡司Milvus 1.4/50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支镜头采用手动合焦操作,但是由于阻尼相当顺畅,因此其手动合焦也非常迅速。给我留下印
年度图片拍卖排行榜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在拍卖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出来。这两年,除了传统拍卖行,线上拍卖市场的优秀成绩也不容忽视。在此次拍卖盘点中,我们分别介绍了在世界顶级拍卖行和artnet线上拍卖两个不同平台销售排名靠前的摄影作品。  PART 1  老牌拍卖行图片价格TOP10  数据来源:佳上得、苏富比拍卖官网  NO.1/吉尔伯特和乔治  红色的早晨(地狱)  去年在摄影拍卖中拔得头筹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
2017年日本广告摄影大师上田羲彦来到中国新疆,用镜头记录了戈壁之上人与棉的奇迹,我们也有幸与他聊了聊他关于广告摄影的见解。  “照片中没有广告摄影中必要的明快感和美的要素。”对于年仅二十几岁,刚刚准备踏上广告摄影道路的上田羲彦来说,从广告制作人嘴里说出的这句话无疑是一盆冷水。但这丝毫没有动摇他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拍摄的决定,正如多年后他所说的:“我只会在自己心动的那一刻按下快门,如果这个瞬间感动了我
近期我们和JOBY一起发起的Vlog挑战赛中,很荣幸地邀请到几位短视频领域的达人导师担任评委。他們是谁?同样是拍视频,为何他们能赢得百万粉丝的热切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