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音符的完美诠释——扬琴名曲《瑶山夜画》的独得之见

来源 :乐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er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琴名曲《瑶山夜画》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优秀扬琴作品之一。随着现代扬琴作品形式的日渐丰富,大量作品出现在各赛事、演出中,有些技巧和风格的重复运用难免让人审美疲劳,而《瑶山夜画》以其独特技法与鲜有调式等因素跃然闯入人们的视野,给现代扬琴作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Dulcimer song “Night of Yao Mountain”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works of good dulcime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ly rich forms of modern dulcimer works, a large number of works appear in all competitions and performances, and some techniques and styles are inevitably reused to make people feel tired. However, with its unique technique and unique style, Vividly broke into people’s vision, into the modern dulcimer works into the fresh blood.
其他文献
几天前,笔者随便翻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唐代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吴庚舜、董乃斌主编,上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在第十六章“杜牧”之第二节“杜牧的诗歌”看到这样一句话(下册第353页):  诚如全祖望所说:“杜牧之才气其唐长庆以后第一人耶!”(《鲒绮亭集外编》)  全祖望是清代浙西学派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文集何以命名为“鲒绮”这个乍看来不知所以的名字? 
【摘 要】  基于知识共享和团队异质性理论,构建师范在校生-在职教师混合虚拟学习社区,结合各自优势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是有待验证的积极探索。本文在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师范在校生-在职教师”混合虚拟学习社区模式,并就其互动学习机制和培养优势特点做了细致分析。最后对基于此模式的实现案例——好看簿“未来教育家”小组从访谈结果、成员活动参与度和社会网络等角度做了论证分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