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政治教学;课堂提问;
支撑点;兴奋点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B)—0052—01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要有动态交流,而这样的交流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实现。
课堂提问,是政治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方法,同时还是一种很重要的交际手段。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问有很多讲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巧妙运用提问技巧非常重要。
一、构建课堂提问的“支撑点”
观点和材料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因而,思想政治课的提问,首先,要有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支持,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准确、鲜明,以形成问题讨论的支撑点。其次,教师必须不断地呈现观点鲜明的材料,使材料和问题自然衔接,能用材料印证基本观点。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使材料和观点相统一。以经济常识中的《信用工具与外汇》为例,其重点是“信用工具种类及其优点”,难点是“外汇、汇率和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热点是“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教师应围绕这些内容认真地设计问题,巧妙提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才能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所谓“兴奋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理性地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迫切需要知道原因和结果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可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对新奇事物的好奇,产生求知欲望。其中,教师要善于掌握高超的导入问题的技巧,善于设疑,善于科学而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充满激情地提出问题。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仍以《信用工具与外汇》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问:一方面我国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但另一方面我国自 2005年8月至今人民币汇率为什么会出现不断升值的现象?升值以后会带来哪些影响(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进行分析)?就对企业的影响而言,我国企业该如何应对?像这种难易适度的问题,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三、找准课堂提问的“引爆点”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悱者,口欲言而未达。在课堂提问中,关键还在于教师如何创设教学的高潮,使教学过程错落有致、一波三折、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渐进向突进发展。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创设竞争氛围,使学生置于认知的矛盾冲突中,把学生带到“愤”、“悱”的积极思维状态,使其思维在矛盾冲突中形成激烈“碰撞”。提问应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于容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又会使学生感觉高不可攀,丧失信心。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可以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积极探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将其分解,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
四、夯实课堂提问的“落脚点”
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确立正确的立场、态度和追求。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思想”什么,还要告诉学生怎样“思想”,教给学生如何理性“思想”,真正使思想政治课提问的落脚点,落到对学生进行学科素质的培养上,落实到学生思想觉悟和实际行为能力的提高上,最终达到“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出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思想道德认知水平,丰富其道德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支撑点;兴奋点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
09(B)—0052—01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要有动态交流,而这样的交流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实现。
课堂提问,是政治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方法,同时还是一种很重要的交际手段。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问有很多讲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提问时机,巧妙运用提问技巧非常重要。
一、构建课堂提问的“支撑点”
观点和材料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因而,思想政治课的提问,首先,要有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支持,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准确、鲜明,以形成问题讨论的支撑点。其次,教师必须不断地呈现观点鲜明的材料,使材料和问题自然衔接,能用材料印证基本观点。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使材料和观点相统一。以经济常识中的《信用工具与外汇》为例,其重点是“信用工具种类及其优点”,难点是“外汇、汇率和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热点是“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教师应围绕这些内容认真地设计问题,巧妙提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才能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所谓“兴奋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理性地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迫切需要知道原因和结果的一种心理状态。而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可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对新奇事物的好奇,产生求知欲望。其中,教师要善于掌握高超的导入问题的技巧,善于设疑,善于科学而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充满激情地提出问题。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仍以《信用工具与外汇》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设问:一方面我国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但另一方面我国自 2005年8月至今人民币汇率为什么会出现不断升值的现象?升值以后会带来哪些影响(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进行分析)?就对企业的影响而言,我国企业该如何应对?像这种难易适度的问题,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三、找准课堂提问的“引爆点”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悱者,口欲言而未达。在课堂提问中,关键还在于教师如何创设教学的高潮,使教学过程错落有致、一波三折、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由渐进向突进发展。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创设竞争氛围,使学生置于认知的矛盾冲突中,把学生带到“愤”、“悱”的积极思维状态,使其思维在矛盾冲突中形成激烈“碰撞”。提问应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于容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又会使学生感觉高不可攀,丧失信心。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可以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知识来积极探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将其分解,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
四、夯实课堂提问的“落脚点”
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确立正确的立场、态度和追求。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思想”什么,还要告诉学生怎样“思想”,教给学生如何理性“思想”,真正使思想政治课提问的落脚点,落到对学生进行学科素质的培养上,落实到学生思想觉悟和实际行为能力的提高上,最终达到“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出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其思想道德认知水平,丰富其道德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