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聪 政府不懂音乐文化和需求

来源 :Q娱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志聪,香港知名乐评人,香港著名音乐杂志《音乐殖民地》(双周刊,英文简称MCB)创始人。2004年10月21日,这本成立10年之久的独立音乐杂志的10周年纪念刊,却成了休刊号。
  在独立音乐新闻匮乏的整个上世纪90年代,内地乐迷除了千方百计从打口带和打眼盘中得到一些欧美音乐,再有,就是光顾现在依然还在苦心经营的唱片店“傅雄的店”,购买从香港“进口”过来的MCB杂志。在创刊以来的十年中,这本半月刊音乐杂志培养了无数乐迷,也影响、推动了香港乃至内地、台湾独立音乐圈的发展。它内容以欧美日为主、港台内地为辅,取乎主流和另类之间。它在整个华语界为欧美音乐的推广起着不可估摸的作用,其深远的影响力无可估量。
  如今,创始人袁志聪除了依然保持着乐评人的身份,还去教一些音乐文化相关的课程。如今的香港音乐环境如何?缘何几乎蜕变成内地音乐形势与香港发展的大对调?在香港刚下完雨的一个静谧公园里,《Q》杂志的编辑见到了袁志聪。一身运动装扮的他表示“不喜欢咖啡馆”,于是采访在公园的儿童滑梯旁开始了。
  现在的摇滚乐状况,是否办演出会有比较多的收入?
  要办很多演出的话是很困难的,不是有每个人都认为每天都必须去看。我们的乐迷不多,办演出的成本很高。
  成本主要在哪方面?
  PA系统、酒吧分成等等,所以不能办门票很便宜的演出。因此香港的现场音乐氛围不是很活跃,现在我们可能有一个项目叫“西九文化”,希望这个项目可以提供便宜的场地。
  “西九文化”是办Clockenflap那块场地的项目么?我听说政府不允许那里办商业活动。
  对,现在那里什么都没有了。他们会在那里建新的live house。
  是政府去做的事还是投资商开发商?
  政府。
  为什么政府会去做?是他们的一个文化项目吗?
  因为这地方闲着,又不能去建购物中心之类很贵的大厦,所以要做些文化场所。
  那这算是政府的文化业绩吗?
  政府觉得不能够再建更多的商业场所,所以打算建成一个文化圈可用的场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征求文化圈的意见,比如,剧场要如何盖起、需要多大面积。Live House也没有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他们本来是希望建一个很优雅的场地,整个场地有个玻璃天幕,但是太贵了,被大家否决。理想很远大,想要规模,但是太贵,不太实际。最初的想法就是建一些歌剧院或者剧院,并没有打算给独立音乐方便,他们觉得独立音乐不重要。
  这次我看The Vaccines 和The Horrors的场地并不是标准的摇滚乐现场,没有可以站的地方,全是座位。
  之前有另一些场地办演出还算比较合适,有空地可以当空地。但那些地方不光办音乐演出,还会租给其他单位当宴会厅。所以现在的场地都租给大公司开年会了。原来想租比较好的场地,但是都被大公司租满了。
  香港的小乐队想找演出机会是不是很困难?他们怎么去找演出的机会?
  两个方法,一个是自己办……如果是在Hidden Agenda还不是很贵,第二个方法就是,去参加大学里办的演出。
  香港的年轻人在大学时可能会玩乐队,毕业之后他们还会继续从事音乐吗?还是他们觉得要开始一个能够挣钱的事业?北京现在就有一些乐队组建于大学里,毕业后还是会继续,白天工作晚上排练,很辛苦。
  有一些是这样,大学时候有自己的乐队,现在30多岁,乐队还在,但一年可能只有一两次演出,变成纯业余爱好了。有点类似同学聚会了……
  您看过不少大陆乐队在香港的演出,您觉得他们比起一些国际化的乐队如何?
  我看过的都很好。有些乐队唱片很好,但是现场就不行。但是很多大陆乐队,我觉得之所以他们很多能够成功就是因为现场很好。
  您有没有比较喜欢的大陆乐队?
  刺猬、重塑雕像的权利、新裤子、P.K.14。
  这些来过香港演出的大陆乐队回去也反映在香港演出时观众不是很多,可能知名度还不够?
  之前上次看刺猬,在Hidden Agenda都是满场。
  Hidden Agenda能容纳多少人?
  大概300人就爆棚了。
  现在Hidden Agenda换地址,是政府要求吗?
  对,有一些打压。政府提出一个政策,叫做活化工厦,就是把废弃的工业大楼重新利用起来,一方面是这个政策,可是在大厦里建Live House他们又不允许,很矛盾。本来工厂大厦都标明用途,比如存货等工业相关的方面,改变用途就不行。现在香港很多工厂都搬迁到大陆,所以很多工厂大楼都废弃了。
  北京的798以前就是工厂,后来改成画廊,因为政府觉得改成画廊反而变废为宝,成了旅游景点,后来慢慢发展了起来,那现在香港是不是不允许走这么一种路子?
  如果由我们的政府来翻建这些地方,可能出来的效果根本不一样。他们不懂独立音乐。他们不知道怎么来建立独立乐队的演出场地,所以现在只有民间自办的场地比较好。政府不懂音乐文化和需求。
  现在内地除了上海、北京,一些很小的地方也在承办音乐节,因为他们觉得,办一个音乐节会吸引很多游客,从而带动经济。香港政府看不到这一面吗?
  现在香港政府也办一些音乐节,但是都很傻……请的都是什么容祖儿、草蜢,都不是露天的,都是在机场之类的地方办的流行音乐节。
  您也去过摩登天空音乐节之类的音乐节,去了本地的Clockenflap之后,有没有什么比较?
  Clockenflap感觉是很有纪律。我们之前在维多利亚公园办过Rock it Festival,有四五年,但是门票收入不是很好,而且在城市中心,有很多噪音投诉。那时候Justin也有参与。
  那时候请的乐队的是什么样的?
  最大牌的可能就是Ian Brown(The Stone Roses主唱),还有些外国的DJ。本来也请过Supergrass,但因为主唱的妈妈去世,所以没来成。
  前阵子Anti-Flag来港演出还好么?好像是在Hidden Aganda的新场地。
  反响还不错。还没去过新的Hidden Agenda。本来打算三月份办个Party,但是现在不行,那里晚上十一二点大楼的大门就关,不能玩得很晚。
  那香港没有别的夜生活吗?
  很多,大部分都跟音乐没关系。香港比较出名的club放的音乐都不是很好,都是欧美流行音乐。
其他文献
怪妈妈这两天总是唉声叹气的,每天她都要在镜子前面照上好半天。原来,怪妈妈觉得自己太胖了,她准备减肥。
期刊
歌剧纨绔子弟和folk-rock世家的孩子Rufus Wainwright打开了他的唱片收藏箱。内容可能与瓦格纳风格的性爱有关。  勾起我初恋记忆的唱片  PRINCE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  WARNER BROS,1985年  “我父亲(民谣歌手Loudon Wainwright III)曾经在伦敦居住过,所以我每年夏天都要在他那儿住上一段时间。有一个名叫Zoe
期刊
《品牌世界》:在现有的世界杯赞助商中,你认为哪些企业在公关运作上也堪称标杆?  蒋皓(以下简称蒋):大凡成功的世界杯赞助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世界杯的精神与企业的品牌形象实现了无缝的对接,使体育文化成为公司品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这就做到了形神合一,赞助行为才能真正成为品牌战略中的有机部分。从传播实践中看,不少有着丰富体育营销经验的跨国品牌,它们都会利用世界杯进行高超的公关运作。在2006
期刊
跟乌兰聊天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她快人快语,思维活跃,带给你的永远是一种热情洋溢向上的气息。也许是蒙古族人的天性使然,乌兰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热情和乐天精神,很容易感染她周围的每一个人。乌兰永远不会觉得工作苦和累,因为她认为,人活着就得快乐。作为一名品牌经理人,也许这就是她所具有的个人品牌。   感染自己再感染别人从大学毕业至今,我已经做了9年的媒体品牌营运工作。从《新周刊》、《南方体育报》到现在的《南
期刊
用“陶醉”来描述杨建伟对泰拳的热爱,绝对是准确的。他不断重复着“非常喜欢”这四个字,并异常坚定地说:“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像是对记者说,更像对自己一表决心,言语之中流露出一种相见恨晚的遗憾。  见到杨建伟的时候,他刚在体育中心的运动场上跑完五千米,为泰拳训练热身。1.8米左右的“海拔”,黑色体恤,泰拳运动短裤,满脸、满身的汗水,再加上运动之后脸上泛起的潮红,这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俨然一个充满活力的
期刊
在浮夸的流行音乐工业与商业环境的背后,虚假繁荣的音乐现状掩盖了香港“几乎没有摇滚乐环境”的这样一个事实。在内地近年来音乐节逐渐水涨船高的趋势下,香港本土终于出世了一个Clockenflap音乐节。它起步艰难,不过,它是免费的。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香港是一个动辄就有乐队过去巡演、大型演唱会时常爆满的地方。事实上,红磡体育馆可能确实是为Lady Gaga这样的艺人所准备的,港台流行明星更不在话下。而
期刊
对于约翰·列侬(John Lennon)这样的传奇音乐人来讲,他的每张专辑,围绕着唱片内外,似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即使像《Rock‘n’Roll》这样并不算太有名的唱片,同样也不例外。  封面设计催生专辑之名  《Rock‘n’Roll》是约翰·列侬(John Lennon)在1975年推出的一张专辑,也是他音乐生涯中,唯一一张全部由翻唱曲目组成的唱片。  时间来到1974年9月,当时列侬的助理庞
期刊
一位成功的CEO不仅是企业的领军者,同时还是企业品牌的另一个符号。有的时候,CEO的成与败牵动着整个公司的神经,因为越来越多的投资分析师认为,不能有力经营企业声誉的公司最终会在盈利上受损,而CEO和公司高管的形象也会直接影响分析师对公司的评价和公司的盈利状况,这是对欧洲和亚太区的282位投资分析师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这种结论会让普通的投资者们更加偏执地认为某一个人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CEO能量
期刊
1956年,艾森豪威尔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在竞选承诺当中,他允诺,当选之后,美国劳工的最低小时工资将会史无前例地涨到1美金以上。在这样一片繁荣的经济环境当中,人们会把更多注意力挪到娱乐上。所以那一年的美国流行音乐非常发达。一位明星也冉冉升起,从一个卡车司机,变成了另一个叫做猫王的人。除此之外,那一年还有很多好歌与精彩的故事。  王硕:欢迎大家回到坏蛋调频,我们继续来说流行音乐历史上那些难逃的经典。 
期刊
对于麦当娜来说,过去的十年是一位中年艺人处于身份认同转折点上的十年,她的身份算是电影导演吗?或是想自封为JK·罗琳那样的儿童作家?还是想把自己扮成Duncan Bannatyne(苏格兰人,企业家、慈善家、作家),在墨西哥和俄国开设健身房的女老板?但是有一种身份,毋宁说是使命,是迄今为止对她而言最宝贵的,但似乎恰恰被她忽略了,这个身份就是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女性偶像—麦当娜。她到底是怎么了?  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