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性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安全性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确定性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的安全性。

方法

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05例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病例;男性30例(28.6%),女性75例(71.4%);中位年龄58(P25P75:52,64)岁。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慢性放射性肠损伤且接受确定性手术治疗(即切除放射性损伤肠管+一期消化道重建)、资料完整的病例,排除肿瘤复发或拒绝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前评估结果和临床表现,选择最佳切除部位。观察指标:(1)术前评估情况(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术前梗阻或瘘的情况);(2)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3)确定性手术情况;(4)术后并发症情况,Clavien-Dindo分级为Ⅲ~Ⅴ级定义为中-重度并发症。

结果

(1)术前评估情况:88例(83.8%)患者在放疗结束超过1年出现慢性放射性肠损伤症状。98例(93.3%)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74例(70.5%)患者接受术前肠外营养支持,中位营养支持时间为10.5(7.0,16.0)d。16例(15.2%)患者术前因严重梗阻接受小肠减压管置入。(2)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全部患者中,有87例(82.9%)临床表现为肠梗阻,均接受放射性损伤肠管确定性切除+一期消化道重建;18例(17.1%)患者临床表现为肠瘘,均接受放射性损伤肠段、肠瘘确定性切除+一期消化道重建,其中3例回肠直肠残端瘘患者同时接受带蒂大网膜盆腔封闭术;4例回肠膀胱瘘患者中,2例患者因术前已行肾造口减压而接受膀胱瘘切除和膀胱修补术,另2例患者在瘘口近远端离断小肠并关闭肠袢,不行瘘口切除及肠瘘和膀胱瘘修补术。(3)确定性手术情况:中位确定性手术时间和中位术中失血量分别为230(180,300)min和50(20,50)ml。105例患者中,92例(87.6%)患者吻合部位为回肠-结肠吻合,其中回肠-结肠肝曲和回肠-结肠脾曲吻合分别为88例(83.8%)和4例(3.8%);13例(12.4%)患者为回肠-回肠吻合。92例(87.6%)患者吻合部位严格位于放射野的对侧象限,13例(12.4%)患者吻合部位远离放射野。105例患者中,9例(8.6%)吻合口>1个,5例(4.8%)剩余小肠长度<180 cm,7例(6.7%)行小肠逆行排列术,4例(3.8%)因腹壁缺损接受同期腹壁重建手术,87例(82.9%)腹盆腔严重粘连(3~4级粘连)。术中3例(2.9%)出现并发症,均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13.0(12.0,24.5)d,所有患者出院时均已恢复经口进食。(4)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共14例(13.3%)患者共发生18例次中-重度并发症。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7%(6/105),其中回肠-结肠吻合和回肠-回肠吻合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2.2%(2/92)和4/13(χ2=17.29,P<0.001);临床表现为肠瘘和肠梗阻的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分别为3/18和3.4%(3/87)(χ2=4.84,P=0.0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病死率为1.0%(1/105),为术后吻合口漏引起腹腔感染、感染性休克,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结论

确定性手术治疗慢性放射性肠损伤是安全可行的。

其他文献
胆汁酸是由肝脏产生的两性分子,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过量的胆汁酸进入结肠后会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腹泻,即胆汁酸腹泻(BAD)。目前诊断BAD的金标准是75Se-牛磺胆酸潴留试验,其他方法包括血清标志物(补体C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检测和胆汁酸螯合剂(BAS)的诊断性治疗。BAS是BAD的一线治疗手段,主要药物有考来烯胺、考来维仑和考来替泊等。本文就BAD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制定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白血病量表(QLICP-LE)(V2.0)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01例白血病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调查,采用QLICP-LE(V2.0)进行数据收集,使用分布法中的效应尺度、标准测量误差(SEM)、可靠变化指数、标准化反应均数以及反应度统计量等5种指标来计算量表的
目的探讨麦冬皂苷D联合沉默环氧合酶-2(COX-2)基因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将BxPC-3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麦冬皂苷D高剂量组(40 μmol/L)、中剂量组(20 μmol/L)、低剂量组(10 μmol/L);将沉默COX-2后的细胞分为空白组、COX-2抑制组(50 pmol/ml siRNA-COX-2)、麦冬皂苷D组(20 μmol/L)与联合用药组(
目的探讨肺部转移瘤非典型多层螺旋CT(MSCT)多形性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和陕西省肿瘤医院168枚肺部转移瘤的MSCT胸部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转移性腺癌(88枚)及转移性鳞状细胞癌(80枚)。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肺部转移瘤非典型MSCT的影像学征象,逐一标记后归类,比较两组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间的差异,分析转移性腺癌及转
放射治疗在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直肠放射性损伤,对其躯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常合并盆腔整体性损伤,其病情评估应强调多学科协作,综合临床、内镜、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等方面,运用各项客观评分标准对患者肿瘤学预后、放射性肠损伤病变严重程度及病情所处阶段进行评估并细化临床分型,以确定整体治疗策略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应充分考虑疾病的自限性特点,
目的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培美曲塞分别联合顺铂治疗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肺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学。方法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首次确诊的8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治疗2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
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所接受,但其在是否能够降低吻合口并发症、以及是否影响肿瘤学疗效等方面仍存在争议。本共识针对保留LCA的意义、解剖学基础、操作技术要点、保留LCA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每项陈述和推荐都获得了结直肠外科领域大多数专家的认可。本共识旨在提高我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对保留LCA的认知水平,以期规范保留LCA的手术策略和手
盆腔放疗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难以避免造成放射性损伤。2021年,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的共同推动下,放射性肠损伤诊治专家组更新制订了2021版《中国放射性直肠损伤多学科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与《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相比,该版本有较大的改动,更新主要体现
目的放射治疗是盆腔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既往对放射治疗后出现肠道的放射性损伤及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盆腔恶性肿瘤辅助放疗后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加强对放射性肠损伤研究的关注。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方法,分析STARS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试验注册号:NCT00806117)数据库里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病例数据。纳入2008年2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