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

来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y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血管病是目前人类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类疾病之一,而抑郁症是脑血管病后常见的心理障碍[1],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2].本文对8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抑郁情绪及其与脑血管病损害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及治疗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为了研究NO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过程中对神经细胞的作用机制,特别是NO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方法观察了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x和ICE在NNLA干预后局灶性脑缺血
爱德华多·门多萨发表于1975年的小说《萨沃达案件的真相》是20世纪西班牙小说的分水岭,对情节的回归和拼贴画式的结构使它成为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的结合体。内容上和风格
霉变甘蔗可引起严重的中毒性脑病,发病急骤,死亡率高达23%,有的终生残废,预后差,应引起高度重视,现报道1例如下.
期刊
当代英国作家唐纳德&#183;迈克尔&#183;托马斯的<夏洛特--简*爱的最后旅程>是一部新颖、别致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本文参照罗兰&#183;巴特的文本理论,从元小说叙事模式、叙事技
手臂上搭着洁白的裙裾,我独自一人下了楼,来到花园里.头天整夜辗转难眠,此刻终于过早地感觉到了一天的疲倦.
对于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河野多惠子的成名作《搜罗幼童》的研究,多将视角集中在主人公异乎寻常的虐恋生活上,强调作品对母性的否定与逃离。对此,本文结合该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主人公个人的边缘身份、虐恋情节的设置特点等内容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反驳。研究结果表明,作品中虐恋表象的背后,稳匿着一个因为疾病、性别等多重原因沦为社会边缘的女主人公追索“健康”的文本,作品着意传达的并非对母性的否定,而是求“健康”而不得的辛酸。并且该作品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单纯的女性问题,从主人公形象所融合的多重弱势身份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当时日本社会
由英国文学学会主办,河南大学承办的“英国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5月7日至10日在河南大学举行。河南大学副校长赵国祥教授、河南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刘辰诞教授与全国英国文学学会会长何其莘教授等出席了大会并讲话。高继海、陈世丹、杨金才、张冲、王松林、罗益民等学者先后就此次年会的主题“中国视野下的英国文学”做了大会发言。所有按时提交论文的与会代表,围绕五大研究类别,分别在史志康、王岚、常耀信、张玉红、郭楱庆、罗益民、张中载、吴雪莉和薛玉凤、王逢振、朱宾忠、王松林、洪忠煌、高继海、李权文、陶家俊、
本文就2例移行性播散性多脑神经病(migrating dis-seminated multiple cranial neuropathy)报告如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常合并有脑血管疾病,但出现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较少见.本文报道2例有多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