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二、三级医院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栓现状调查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调查重庆地区二、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中≥75岁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方法 纳入重庆市19家医院(6家二级医院,13家三级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3 821名≥75岁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上述患者的基线资料、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抗凝率以及抗凝药物之间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均≥2分,HAS-BLED评分≥3分的患者占25.0%.纳入的所有房颤患者总体抗凝率为36.2%,其中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和华法林抗凝者分别占10.8%和25.4%,单用抗血小板治疗而未抗凝者占43.3%,未采用任何抗栓治疗者占20.5%.二级医院房颤患者中NOAC、华法林处方率明显低于三级医院(5.3%vs13.0%,P<0.001;16.1%vs 28.9%,P<0.001).结论 重庆市二、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中,≥75岁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栓塞风险较高而出血风险较低,总体抗凝率较低,二级医院较三级医院更明显.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老年房颤患者的抗凝率.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春秋战国到鸦片战争,中国都在变。但是与古代相比,近代的“变”有其特殊性:速度快、变化大,变的面广等。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就是叱咤风云的历史,这个变是前进的,是由落后走向进步的。我们研究近代历史人物一定要把握近代历史这一变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近代历史;历史人物;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 K61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