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化负载词互译探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qz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英汉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互译为研究对象,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简要分为:音译、音译加解释性翻译和直译,并论证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 翻译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而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是最能反映文化的物质层面,所以受文化的影响也最大。通过研究一个民族文化内涵词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土人情及宗教信仰等。
  那些只为某一个民族语言所特有,具有独特的文化信息内涵,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没有包含这样的文化信息的词就叫做文化负载词(cultural-loaded terms),它们既可以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也可以是这个民族独创的词。
  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负载词往往成为跨文化交际和翻译中的难点,甚至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孙致礼(2000:359)曾指出:“翻译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刘守华(1992:150)也认为:“不同文化世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因而也就使得自己的语言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风貌和民族特性”。文化负载词就是这一特定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
  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从词汇翻译的角度看,语义可分为表层意义,即词的指称意义,和深层意义,即内涵意义。
  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意义就是指在文化词汇的实体指称意义的基础上,添加的反映某一特定民族文化的语义,即文化附加义。由于民族文化存在个性差异,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文化信息对等往往很难达到指称意义和文化内涵意义的完全传达。
  为使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的等值,传递较完整的文化意义,翻译策略的运用就尤其重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简要分类如下:
  1.音译。就英译中而言,音译主要是指用汉语中谐音的字或字的组合翻译英语的词语,而这些字或字的组合并不是汉语现成的有意义的词。
  例如:“cool”译成“酷”,“hacker”译成“黑客”,“cola”译成“可乐”,“salad”译成“色拉”,“ e-mail”译成“伊妹儿”,“AIDS”译成“艾滋病”,“coffee”译成“咖啡”等等。
  而在汉英翻译时,在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词汇时大多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以最大限度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
  如:“豆腐”译成“tofu”,“饺子”译成“jiaozi”,“福娃”译成“Fuwa”,“武术”译成“wushu”,“气”译成“qi”,“阴阳”译成“yinyang”等等。相对于“dumpling”(饺子),“martial art”(武术),“breath exercise”(气)等翻译,现在更倾向于直接用汉语拼音直译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词汇,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
  2.音译加解释性翻译。解释性翻译是我们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时候一贯采用的翻译策略。音译加解释性翻译可以说是一种较全面的翻译策略,既能保留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和语言,又能让外国人了解异国的文化。音译加解释性翻译能将词汇的意义完整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较好的翻译效果,以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如:“汤圆”可以翻译成“glutinous dumplings with fillings in the round shape,often eaten at Lantern Festival,symbolize family reunion”;“压岁钱”可译成“the gift money for children,a kind of ritual of Chinese in celebrating Lunar New Year”。
  3.直譯。除去以上两种翻译策略,直译法也是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方法之一。直译法指用译语中“对应”词语译出源语中的文化信息,能够尽可能地保留源语文化特征,开阔译语读者的文化视野。不过,不能生搬硬套,应做到以不引起目的语读者误读误解为前提。
  例如:毛泽东首创的“纸老虎”翻译成英语就直接用了“paper tiger”,这个词现在已收录进英语词典,用来指那些外强中干的人或物,再如,“丢脸”译成“lose face”,“火上加油”译成“to pour oil on the flame”,“了如指掌”译成“to have something at one’s fingers’ ends”,“丝绸之路”译成“the Silk Road”,同理“cold war”翻译成“冷战”。
  三、结语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两者之间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构成了交际的障碍。如何克服障碍取得文化对等就成为翻译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高度重视源语中的文化因素,运用各种翻译手段更好的传达两种语言的文化内涵,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流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不仅仅是“拿来”:把外国的东西引进来,让国人感知到、体验到异国情调,更是要多“给予”,向世界奉献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国文化,让外国人也体验“中国情调”。
  汉语也应该为丰富英语语言作出应有的贡献,让外国人更加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这才是跨文化交际要达到的目的,也是翻译工作者要切实做好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孙致礼.文化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俄国形式主义是1914至1930年在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它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生命极为短暂。本文从俄国形式主义各家主张的漏洞入手,剖析其很快被其它批评流派取代的原因。  【关键词】俄国形式主义 没落 必然性  俄国形式主义是1914至1930年在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形式主义者认为,既然文学可以表现各种各样的题材内容,文学作品的特殊性就不在内容,而在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技巧的安
抗体是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能高选择性地结合相应的抗原,产生特异性的中和、清除和调节功能.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可迅速获得所需的抗体,对抗体的结构及功能进行改造,以及
Enoch Emery is one of the main protagonists in O’Connor’s Wise Blood and wise blood as the tittle of the book and the major image in the novel embodies symbol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在理念、方法等方面并不完善,严重阻碍了高中英语写作新课改的效果。本文以“写作过程”为基础,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为英语写作教学改革与高考英语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写作过程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在英语基础教育中,主要的语言技能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
人们赖以生存的氧气是哪里来的呢?不少人认为,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源于陆地上高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更多的科学家表示,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氧气贡献最大的,是海洋浮游植物和
本文阐述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施行分层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基于分层教学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法,以实现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针对学生们受到条件和生活环境等的
Langston Hughes shows a different writing technique in his short story Early Autumn.He uses plotlessness, an irregular narrative technique, to reflect the chara
期刊
The setting of a literary work is simply where and when the action in that work takes place:indoors,outdoors,in nature,in a city,etc.Setting includes general so
期刊
【摘要】随着英语知识应用的日益普及,在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也开设有英语课程,并且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十分关键,但是不少小学生面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甚至还出现厌学现象,不利于小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英语厌学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并且制定部分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厌学 原因 对策  现阶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初次接触和学习英语知识,对英语语
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相应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分层练习,最终促进每位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充分发展。本文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