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贸易政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624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由贸易是资本无障碍的国际自由流动,是国际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先进国家因在生产环节上居于国际垄断地位,会采取自由贸易政策.而落后国家为保护幼稚工业部门,则须相应地采取保护贸易政策;但当国内市场达到饱和后,也应转向自由贸易.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指出,自由贸易会使资源禀赋优越的落后国家获得“后发优势”,打破先进国家的国际垄断地位.先进国家因此不得不转而回归保护贸易,以抵御新兴工业国的市场扩张.这是国际贸易政策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也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兴衰更替的奥秘所在.这一规律是由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发现可知,当前先进国家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的目的 是为了维护、重建生产领域的国际垄断地位.但是,此举未必能够奏效.因为先进国家各经济部门已经形成了垄断,国内市场上的自由竞争不复存在.垄断组织已经可以依靠垄断地位获得利润,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因而也就无助于产业复兴.尽管如此,先进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以阻击“后发优势”,这给新兴工业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理论与实践难题.
其他文献
社会理想是人类对更美好社会制度的向往.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美好社会理想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社会主义理想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后,人类设想的超越、替代资本主义的美好未来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造性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首次成功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开启了人类历史社会主义的新纪元.列宁的探索破解了理想与现实的一般张力,更破解了先进社会理想与俄罗斯落后现实的特殊张力,这不仅开辟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更是人类历史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苏联模式的失
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有着鲜明的群众观.新时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突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群众观的应然要求和实践关切.理解"民心政治"的内在逻辑,首先要在群众史观中对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行前提性的理论确认,再从党群"血肉联系"的价值规定中不断消除干群关系中的"内在紧张";最后通过构建"权力—制度—文化"的实践机制在新时代激活群众路线,保证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民心为最大政治.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注重不断提升治国理政的法治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依法治国提高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创造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进,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具体要求等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法治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新境界,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