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4-滴丁酯属于苯氧乙酸类除草剂,其对动物的慢性毒性表现为运动组织受损、生理生化功能下降、内分泌系统紊乱和存活率低等。由于2,4-滴丁酯的挥发性、飘移性而易出现作物药害事故。因2,4-滴丁酯的药害问题、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及对人类存在内分泌干扰风险,导致其在我国已被禁用。总结了2,4-滴丁酯的理化性质、国内外的登记情况、生态毒理、健康毒理、暴露评估及生物降解等现状,期望对苯氧乙酸类除草剂和其他高挥发性农药的科学管理提供借鉴。
【机 构】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14718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滴丁酯属于苯氧乙酸类除草剂,其对动物的慢性毒性表现为运动组织受损、生理生化功能下降、内分泌系统紊乱和存活率低等。由于2,4-滴丁酯的挥发性、飘移性而易出现作物药害事故。因2,4-滴丁酯的药害问题、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以及对人类存在内分泌干扰风险,导致其在我国已被禁用。总结了2,4-滴丁酯的理化性质、国内外的登记情况、生态毒理、健康毒理、暴露评估及生物降解等现状,期望对苯氧乙酸类除草剂和其他高挥发性农药的科学管理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锚杆杆体-黏结剂界面是锚杆锚固作用演化的核心,是研究锚杆支护系统力学传递机制的基础,对于揭示锚固作用机理有着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以杆体-树脂界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弹性力学中厚壁筒原理开展了室内试验,采用聚氯乙烯塑料套筒模拟了两种低刚度围岩条件下的套筒拉拔试验,以研究不同法向刚度和肋间距条件下杆体-树脂界面力学特性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低刚度围岩条件下的峰值剪切应力对应的最优肋间距为20 mm,耗能值对应的最优肋间距为30 mm;基于厚壁筒原理修正了法向应力测量值,以减弱套筒拉拔试验中的泊松效应,根据
非饱和土基质吸力及土-水特征曲线研究对于预测土体的渗流、强度、体变等工程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合肥典型非饱和黏土,采用滤纸法和温湿度计法开展不同含水率下黏土的吸力试验,同时采用4种预测模型对土-水特征曲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非饱和黏土基质吸力与总吸力均随含水率的升高而降低;当土体处于高含水率时,其吸力随含水率变化速率较低;当土体处于低含水率时,土体吸力随含水率降低迅速升高,呈指数型增长.土体渗透吸力随含水率的增加逐渐增大,达到饱和时渗透吸力基本稳定在750~850 kPa;修正模型兼有较高拟合精度和数
农药的施用方式和施用效果与其在植物中的内吸和传导行为密切相关。农药在植物表面和内部的内吸和传导行为,不仅与其自身理化性质有关,还受植物种类、生长期、生长条件及施药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农药在植物体内的内吸和传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选择合适的施药技术及提高农药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农药在植物体内的内吸和传导行为、传导方式与施药技术的关系以及影响农药内吸和传导行为的因素,并提出改善农药内吸和传导行为的措施,以期为农药的安全合理施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为了实现火焰法批量制备碳纳米管,采用自行研发的V型火焰燃烧器,深入研究催化剂组分对碳纳米管的影响,并开发新型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分析不同催化剂所得产物的形态、质量和结晶度;通过分析程序升温还原曲线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不同催化剂活性组分及助催化组分对催化剂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选择活性组分和配合组分,能够控制碳纳米管的形态和质量,开发了能够生长高密度簇状碳纳米管的三元催化剂;本实验条件下,铁作为活性组分要优于镍,少量的镍以游离态NiO存在,激活催化剂催化活性;铬不适合作为活性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