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诱导,让孩子在无形中识字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uan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您的孩子已经能模仿说话了吗?你让他学识字,他喜欢吗? 他能不能对学过的字进行再认呢?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就可以开始教孩子识字了。在教孩子识字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来诱导孩子,使孩子感到识字能获得欢乐,把识字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戏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认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者有心,学者无意”。
  
  游戏法
  钓鱼识字:把字卡当作鱼放在地上,让孩子去“钓”,钓来一个字卡就教一个字。等到孩子都认了一遍字后,再次将全部字卡放在地上。这次轮到家长读一个字,孩子就钓那个字,并读出那个字才算钓到了“鱼”。也可以组织几个孩子一起比赛,看谁钓到的“鱼”多。
  表演识字:让孩子表演他最喜欢做的游戏,如孩子喜欢当小大夫,就让他坐到写有“医生”的位置上,对病人问这问那,用听筒听,开药方,打针……这时候教育他识读“医”、“药”、“病”、“针”等就不会太难;又比如让孩子当小老师,让布娃娃、绒毛狗、小熊、猩猩、企鹅、大熊猫等绒布玩具当学生,家长当班长喊“起立、坐下”进行识字……此法用来复习已经学过的旧字有很好的效果。
  讲故事识字:先给孩子讲故事,边讲边把故事中主要人物、关键情节在黑板上写下来。讲完故事后,让孩子根据摘要进行复述。这样既不影响讲故事,认了字,又可使孩子把故事情节记得更牢。
  “游动物园”识字:把许多字卡围成一圈当作动物园的围墙,“围墙”里面放着写有各种动物名字的字卡。问孩子:“小朋友要上幼儿园了,开哪个门进去呢?”如果开门后遇到猛兽(如老虎),孩子需要再挑另一个门进去。进了“动物园”后,孩子捡一个个字卡来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说:“唷,好大的一个‘猴’字……”如果场地大,还可在动物园内再分隔成几个“虎山”、“鸡禽馆”、“熊猫馆”之类的小圈圈,把各种飞禽走兽的名词都教孩子认读。此法复习旧字,认新字,效果都很好。
  踩字过河识字:在地上画两条平行直线当作“河”,将若干个字卡放在“河”中间,孩子需要认出那个字,才能踏着那张字卡一步步地“过河”。如果孩子认错了,家长要重教重读。让孩子过了“河”再返回,方法同上。孩子如果能做到一字不错地返回来,家长则要适当奖励孩子。
  ◇一般来说,年龄愈小,每天教学的时间愈短,教的字愈少,而反复的次数愈多。
  ◇只要求会读出来、知道表示什么及有时可以连起来表示一个简单的意思即可。比如学会了“我”、“喝”、“水”三个字,能懂得“我喝水”是他拿着杯子喝水,就行了。
  ◇所教的内容一开始以单词为主,以后再到句子。这个单词可以是一个字的,也可以是两个字的。
其他文献
下班后搭同事的顺风车回家。途中,我好奇她怎么突然开车上班了,她说是为了方便中午回家给孩子送饭。我吃惊不小,她孩子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了,怎么连一顿午饭都不能自己解决呢?大城市上班族的午休时间本来就很短暂,同事身体也不好,孩子怎么舍得让妈妈大老远来回折腾?  同事也有些尴尬,解释道:“其实也没有那么辛苦,我都习惯了。”她这一解释,我愈发忍不住表达了看法:“我希望孩子不要空长了年龄而没有独立性,更不要
俗话说:门里出身,自高三分。按理说,我这个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的妈妈,自然要带出个痴迷文字、乐于读书的女儿,可现实却与理想有着天壤之别,4岁半的女儿对汉字毫不感兴趣。这不,我刚给她下达学习的任务,她就一溜烟跑到阳台上玩扑克牌了。你别说,她玩起扑克牌来,倒是有模有样,看着她那兴致勃勃的样子,我忽然心生一计:“何不把字词卡做成扑克牌呢?”  事不宜迟,我立马动手做了起来: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的汉字,打印出来
最近,单位经常加班,我没办法按时去幼儿园接儿子,只好让他放学后,先去好朋友凯凯家待一段时间,我下班后再去接他回来。  没想到,儿子在凯凯家呆了几天后,居然闹起了情绪:  “妈妈,我不喜欢咱们家,你看客厅这么小,我的小火车都跑不开。”  “这算什么洗手间嘛,一个水盆都放不小,水也没法玩。”  “咱们家一点也不好,每天都要爬楼梯,累死了。”  ……  凯凯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家境优越,房子大而且装修得很
我刚刚经历的一件事,让我觉得应该警告大家:即便你没有孩子,也应该学会及时发现这些溺水迹象,因为可以救命。  周末是三连休的美国假日,我和桃子好友A的妈妈一同去小区泳池,带了零食饮料,坐了一下午。桃爸当我们的救生员,监督泳池里我们的孩子们。此时小区泳池里又来了Z妈妈,三个女人开始愉快地聊起天来。  忽然间,Z妈妈眼光异样,盯着泳池中央大喊:“小Z!你还OK吗?”小Z站在泳池里,头在水面外,眼睛是睁开
邹秋积等
期刊
对于很多孤独症患儿的家庭来说,邹小兵都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儿童发育行为的研究领域,他是目前国内数一数二的权威专家。  上午10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楼7楼,儿童发育行为中心门前,预约好的家长们带着孩子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希望这里能为孩子的发育行为障碍提供帮助。在忙而不乱的诊疗室里,我们看到了一位不穿白大褂的高大身影,他就是邹小兵——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国内第一家儿童发育
截至目前,乐乐总共学习了200个汉字,历时不到两个月。  整个过程,我都是以轻松的游戏方式进行,乐乐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学字,经常请求和我一起玩识字卡片。  给家里所有物品起名字  最初的接触,我没有从最简单的开始——孩子认字其实是认汉字图形,笔画越多,图形越好认。  我告诉乐乐,家里所有的物品都有自己的名字,现在它们想拥有自己的名片,好让乐乐记住它们。之后,我把家里的实物用
入园分离时必然引起伤痛,所以,孩子需要用眼泪来充分宣泄,缓解伤痛。  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更多的笑声。大量的研究发现,人在发出愉快的笑声时,脑内分泌的正性化学物质,可以有效消除愤怒、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影响。笑声被誉为“无可替代的神经营养剂”。  所以,在孩子入园初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以下两件事:  1.用镇定和放松,让孩子安心地流泪;  2.用热情和智慧,给孩子带来更多笑声。
朋友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学习成绩很糟糕,每次考试都是倒数几名。朋友夫妇很着急,常常不顾孩子的感受,当众骂孩子“笨”,骂得孩子抬不起头。  一次,我实在看不过去,就把孩子带到家里做作业。在我的指导下,小家伙把作业做完了,而且都做对了,只是反应有些慢。让我揪心的是,整个作业过程中,孩子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敢自信地写上去,他总是犹豫不决地看着我,等着我的“裁决”。由此我判断,朋友的儿子其实并不“笨”,只是因
我经常给女儿取昵称,随着她年龄的增长,我的这些小昵称不但没有遭到女儿反感,反而在育儿的过程中给我不少的帮助。  自己取名字  从女儿上幼儿园之后,我就提议让她给自己取昵称,女儿取的昵称大多数都来自动画片及童话故事。有段时间,她喜欢我叫她“小老鼠”,这是来源于动画片《猫和老鼠》。在看完一整部动画片之后, 女儿对片中的小老鼠喜欢得不得了, 她认为小老鼠是好人,猫是坏蛋,所以她想像小老鼠一样做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