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巨轮”:亟待远航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yl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可谓方兴未艾。据专家预测,实现信息化,可使我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0%-40%,使城乡交通流量减少30%-40%。如此巨大的诱人蛋糕,不得不让人垂涎欲滴。于是,众多的信息实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近几年的发展实践表明,一些产业还未远航便在信息港湾中搁浅。我国的信息产业远没有预想中的那么灿烂。
  
  折断的桅杆
  
  当我国的信息产业正欲扬帆奋进的时候,等候它的却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现实沟壑。
  人才缺乏,素质偏低。走到各大中城市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类似“信息中介”、“信息咨询”、“信息服务”的广告招牌,好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其实,许多所谓的信息服务机构仅仅是一些人租借一间房屋,随便张罗几个能识字写字的人,便“名副其实”地开起了“信息咨询”的业务。深圳的信息从业人员仅占总劳动人数6%左右,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更少。广州1732家信息机构中,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仅占信息机构人数的3.9%,情报信息方面专业人才一如凤毛麟角。
  行业垄断,差距拉大。通讯业作为信息产业的“一枝独秀”,其强大的垄断地位让其他行业仅能望其项背而难以撼动,由此造成的“垄断福利”令人触目惊心。在2007年的两会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指出电信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倍至3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更大。而要打破电信垄断格局,尚需时日。
  信息量小,可信度低。目前,一些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收集,大多源自于互联网和普通的平面传媒及广播、电视,许多都是陈年旧账烂芝麻的事儿。信息来源渠道有限,有用的信息不多,而来自网上的众多信息更是让人模棱两可,莫衷一是。
  技术落后,装备缺乏。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科技开发能力相对较弱。目前作为支柱产业的电子工业发展明显落后于信息产业群的其他产业,如电脑业、电信业,这就造就了整个信息产业技术设备国产化程度低、大部分核心设备市场为外商所占领。资金、技术力量不足,加上国内科研单位、企业大都零散经营各自为战,因而技术开发上始终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厚此薄彼,结构冲突。结构性矛盾一直是阻碍我国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长期以来,信息产业过于偏重制造业,应用产业发展不足。因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一些地区和部门争上热门产品,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屡禁不止,最突出的问题是造成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复分散,结构趋同。软件业、信息服务业规模偏小,关键性技术、应用技术落后,规模效益较差,国际竞争力不强。特别是集成电路和软件方面,因产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无法适应产业整体发展的需要。
  发展失衡,地区不均。东部地区信息化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结果,北京、上海的信息化指数在70以上,属于信息化水平第一类地区;天津、福建、广东、吉林、陕西和辽宁的信息化指数在30-50之间,属于第二类地区;浙江、江苏、海南、重庆、山西、黑龙江、宁夏、湖北和江西的信息化指数在全国平均值25.89分之间,属于第三类地区;湖南、内蒙、新疆、山东、河南、青海、四川、河北、安徽和广西的信息化指数在19至全国平均水平之间,属于第四类地区;甘肃、贵州、云南和西藏的信息化指数在19以下,属于信息化水平最低的第五类地区。东部地区在因特网普及率、电话普及率、人均电信业务指数、人均报纸订阅指数等具体指标方面,也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1]。
  
  信息“巨轮”缘何搁浅
  
  我国信息产业未能走得更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旧有观念作祟,阻碍了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当前,仍然有很大一批人习惯于过去的工作方式方法。比如,在对待网络的态度上,他们虽然在口头上盛赞互联网的方便、高效和环保,但在实际行动上却自觉不自觉地把一些IT产品排斥在外。开会仍然习惯于电话通知、发文件照样要传统的纸质媒介、写文章也是纸墨笔砚一应俱全,而忽略了本来更为简单快捷的E-mail、MSN、在线视频等成本低廉的通讯工具。
  尴尬的就业环境,降低了信息从业人员的品位。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目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为了维持生存,一些人便在信息产业圈内开始了营生。这样一来,众多未经正式培训的人员便挤入了信息服务的洪流之中,从而使得信息服务质量大打折扣。
  国家分配政策调控不力,提供了电信等垄断部门更多的寻租机会。电信等垄断部门的高收入现象绝非今天才呈现在人们面前,关键是国家在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控上表现无力。早在朱镕基同志任总理期间,就对一些垄断部门的高收入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这几年的运作实践表明,调控结果并不理想,通信部门职工的收入仍然居高不下,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平衡。
  投入不力,导致信息技术的研发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一方面,我国信息产业无论是整体还是单个信息企业,其R&D强度均不高。从R&D经费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来看,我国信息企业较低。以2001年和2002年两年电子信息十强企业和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为例,十强企业两年营业收入总和为5134.7亿元,R&D经费支出为223.1亿元,R&D经费占营业收入仅为4.3%;百强企业两年营业收入总和为9422亿元,R&D经费支出为351.l亿元,R&D经费占营业收入仅为3.7%。无论是十强企业还是百强企业,R&D占营业收入的平均值均远低于同期国际平均5%-10%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国信息产业R&D经费投入的绝对值远低于美、英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与韩国。美国为了发展互联网产业大力投入风险资金,1999年为400亿美元,2000年为600亿美元,而我国目前为互联网投入的风险资金仅为10亿美元。美国一家高新技术公司1998年网络软件的开发费用就高达43亿美元,相当于350亿元人民币,仅比我国当年R&D经费405亿元人民币稍低[2]。
  在级差地租和“马太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我国地区之间的信息产业发展差距拉大。按照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由于土地所处地理位置(肥沃程度)的不同,会带来等级不同的地租收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差异,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带来发展水平上的高低。这从西方经济学的机会成本理论中也能找到答案。投资者在东部投资获取收益的同时,就必须放弃在中部、西部投资获取的收益,但前者明显要高于后者。至少在短时期内,投资者在东部地区的投资边际效用要高于中部、西部地区。而“马太效应”又为进一步扩大这种差距找到了理论根据。由于在东部地区的投资能收到更多的收益,所以东部地区就会聚集越来越多的投资。这样循环往复,造成了三大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失衡。
  
  直挂云帆济沧海
  
  步出信息产业的发展困境,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大力发展信息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当代国与国之间信息产业的竞争,实质上是智力与人才的竞争。信息人才的培养、智力资源的开发,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教育基础薄弱,发展信息教育事业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办学的效益,要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信息专业教育,培养出一大批既广博又精深,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新一代复合型信息人才[3]。
  其次,对诸如通讯等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国家要切实地拿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办法。既要从宏观上予以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从微观规制上包括征税点的确定、红利的最高限额、对灰色收入的惩治等具体环节对症下药,扭转行业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营造社会和谐环境。
  再次,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高精尖技术研发的投入。要集中有限的资金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不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差距。大家必须认识到,21世纪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一场更为隐秘、技术含量更高的无硝烟战争早在国际之间展开。抢占信息领域的至高点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必须履行的神圣使命,要从战略高度、从国家安全高度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对于目前研究有一定难度的精深技术,要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通过对国外先进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逐渐掌握其核心技术,创新、发展自有品牌。
  再者,要对信息行业予以制度规范。一是对一些分散的信息点进行集中归类。目前,一些信息点过于分散,可谓“天女散花”,且服务内容也是五花八门,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不便。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地管理,该集中的集中,该撤销的撤销,争取信息服务的规模化、集中化。二是对一些虚假、垃圾信息要从法律的角度予以制裁,尤其要加强对互联网的信息管理。信息时代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食粮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人们的精神领地。其主要表现就是一些虚假、垃圾信息“扰你没商量”。打开手机,你随时就可以发现“中奖”、“激情话聊”、“卖罚没品”、“办证”等让人防不胜防的骚扰信息。而互联网上的“大嘴”更是口若悬河,把一根稻草都能吹成一根黄金,把哈巴狗都能变成人。可叹的是,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信息居然还有人相信。因此,规范网络信息行为早已提上议事日程。
  最后,要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地区之间信息产业的统筹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提出的重大发展课题。针对我国地区之间信息产业发展不甚协调的实际,国家应制定有关政策,尤其是要针对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实际,在信息产业结构、信息产品结构、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宏观指导,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有限的信息资源,推动中西部地区信息产业的健康、有序、良性发展。发展起来的东部地区更要与中西部地区联手。其实,在信息产业圈内,许多产品都是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互动性的。比如通讯产业,在东部地区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借鉴到中西部地区去发展,而在中西部地区一些成功的范例同样可以落实到东部地区来运行。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中国的信息“巨轮”必将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按照正确的航向,驶得更远、更好!
  
  参考文献:
  [1][2]曹宝锋.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
  [3]查先进.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J].情报科学,1999,(3).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 邹顺桥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道路工程施工项目逐渐增多,相应的施工质量问题随之凸显,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的施工中,要想在确保施工质量满足实际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实现设计的美观性,就需要完善落实相应的勘测工作,强化对施工质量的管理。而将信息化化管理技术应用于该项施工中,则能够通过对施工信息技术的有效采集与处理来落实施工质量管理。本文针对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的信息化管理给水展开了研究,以
在世界各国的大型国际展会上,总少不了中国企业忙碌的身影,它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商品对世界贸易的不可或缺性。不过,总体来看,相比来自欧洲、美国等发达市场的展商,中国展商的出展形象稍有欠缺。这其中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比如难以从主办方处拿到好展位、参展目的以拿订单为主、不注重品牌打造和宣传等。可喜的是,国内产业创新升级和打造自主品牌的浪潮席卷而来,推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展台个性化搭建,近几年海外展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