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网上支付正规军

来源 :电子商务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cy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央行针对电子支付出台了相关政策,将全面规范电子支付行业。
  
  
  2005年6月9日,央行公布的《电子
  支付指引(征求意见稿)》无疑给整个电
  子支付行业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任何新技术的可贵之处在于广泛的
  应用,而不在于高深的理论。所以,尽
  管关于网上银行安全的理论解读并不少
  见,但老百姓想了解的是这项业务是否
  绝对的安全,出了事谁负责,《电子支
  付指引(征求意见稿)》显然给了民众一
  个满意的答复。
  
  
  重在资质
  近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司
  组织的《电子支付指引(征求意见稿)》座
  谈已经明确了一个策略,即央行将以牌照
  的形式提高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的门槛。对
  于已经存在的企业,第一批牌照发放后如
  不能成功持有牌照,就将面临被整合或收
  购的危险。
  也就是说,一旦这一政策出台,中国
  人民银行将代表人们对目前为数众多的支
  付企业进行资质的审核。针对目前支付行
  业良莠不齐的经营现状,相信这一审核将
  提高民众对网上支付的信任度。
  根据《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
  求意见稿)》初步规定,设立全国性支付
  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
  人民币。设立区域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
  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0万人民币.设立
  地方性支付清算组织的注册资本最低限
  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除了注册资本金
  以外,电子支付平台的牌照还要从缴纳
  的保证金、企业的风险化解能力等方面
  考核。虽然目前对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
  具体额度还没有最终确定。但央行注定
  要参与到支付平台的管理中这一事实已
  经不容置疑。
  进入2005年,国内支付市场发展呈
  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不仅从业企业
  数量大幅增加,推出的业务种类也百花齐
  友。一时间.用户不知如何选择.国家金
  浊方面相关的制度也没有出台。在电子签
  名法颁布半年之后,此次《电子支付指引
  征求意见稿)》的推出,不仅进一步明确
  电子签名的合法地位,同时将电子支付
  纳入了金融监管的轨道,可以让老百姓能
  便放心地使用电子支付,从而促进了整个
  电子支付行业的良性发展。
  
  
  讲清赔付
  除了明确资质门槛之外,此次《电子
  支付指引(征求意见稿)》还明确规定,如
  果电子支付采用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等
  方式确定客户身份,相关资料一旦被他
  人盗用.导致客户损失,且第三方认证服
  务机构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的,应承担
  相应责任,但暂时并没有明确相关的赔
  付标准。
  之前.如果用户通过电子支付受到
  病毒攻击而造成损失.除了自认倒霉外别
  无他法。很多用户都是反复思量几次才勉
  强试着接受网络银行,如果受到一次损失
  后很可能就会对这项业务彻底失望。而一
  旦《电子支付指引(征求意见稿)》提出
  对损失的赔付,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民众
  对支付安全的担心。
  某业内专家认为,除了要求第三方
  认证机构对损失进行赔付外,《电子支付
  指引(征求意见稿)》里还应该写入银行
  必须进行赔付的要求。
  因为在具体的支付环节中,虽然用
  户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的产品进行登
  陆,但最后的支付情况确认环节仍由银行
  负责,一旦出现事故,赔付情况并不容易
  界定。
  目前,央行对具体责任的界定还没
  有提出标准,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
  得出结论。
其他文献
基于行动学习法的大班额课堂讨论式教学模式研究,就是要在行动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一种大班额的课堂上组织学生全员围绕特定主体进行充分有效讨论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方式,经过实
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是指最初被认定为事实的信息随后被公开修正或撤销,从其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主要包括错误信息的传播、撤回(Retraction)或更正(Correction)。随着后
作为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补充,军事汉语教学丰富了专门用途汉语建设的专业方向。本文简要介绍了军队院校面向外军留学生开展汉语教学的概况,以解放军
在网上看到一些不错的文件。想收藏下来留作日后参考。怎么办?少量内容可以复制、粘贴,或者使用浏览器的“另存为”命令来保存.可是内容一多.操作就繁琐复杂了,而且日后管理、查询
模型思想是数学的一种基本思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学生构建模型、运用模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还有利于他们更深刻地认知数学,更高效地探索复
哺乳动物的消化系统内栖生着庞大的微生物种群,其所组成的微生态体系,紧密关联着宿主的营养与健康状况。饮食对该体系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在日常摄入的众多饮食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