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英语口语课教学为线,交际化的课堂环境为手段,努力营造轻松活跃、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发挥评价和鼓励作用,提高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交际化 技能 口语课教学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克鲁姆)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口语课创设了大量情景,如打电话、购物、旅游、看病、约会、就餐、表达看法和提供帮助等。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搞活口语课教学,努力营造生动活泼、交际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和形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使学生能把所学的语言知识在新的场合中重新组合,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为了搞好口语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作为课堂活动主线,应始终贯穿英语教学全过程,口语课也不例外。
一、合理导入,激发兴趣
“Well begun is half done”(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导入得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有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教师可针对每个口语课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入法。如在教SEFC Book 1A Unit11The sounds of the world 时,以一曲美国著名的乡村歌手John Denver的成名作《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引入新课,然后介绍John Denver其人便是水到渠成的了。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在优美的旋律、诚挚的话语、饱含浓厚乡恋情的曲调中,学生被浓浓的英语气氛所感染,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并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此时再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以及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音乐,包括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拉丁乐、流行乐等等。
二、训练听力,捕捉信息
听力训练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慢而快、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音素-单词―短语―意群―语调―句子―短语”的训练。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听音模仿、听音答问、听音默写、听音复述、听音判断正误等。
《NEW CONCEPT ENGLISH》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小短文而深受中学师生推崇。在教学中可作为课本的附加教材,贯彻听力训练的五种方法。以听音答问为例:放一段小故事,然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回答。可以先把问题投影出来,或把要捕捉的信息以表格或填空的形式写出来,务使他们懂得该做什么。这样就使学生带着特定的目的去听,他们就会专心致志地通过听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必要时可以重复听,适当的时候还可使用暂停开关。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答案。最后全班检查答案。如有时间再放录音,特别是对某项答案有争论的时候。
三、默读课文,归纳总结
默读是思考、过滤的过程,通过默读由学生列出对话中所须掌握的日常交际用语、重点词汇及语言点。这一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交际化课堂环境。鼓励他们多参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生动有趣的例句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应尽量使用幽默、有趣、生动的例句来唤起同学们的笑声 ,给他们创造一种和谐、宽舒、愉悦的课堂气氛。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勤于思考,踊跃发言,主动性大大提高,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四、重视口语,操练句型
在上一环节,学生已明了需操练的日常交际用语,对词汇及句型的使用已扫清了障碍。目的明确才能言之有物。在对话中使用语言,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学了才能联系生活实际。对话练习有助于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并有助于他们与教师之间及相互之间的交流。在对话中学生既要学会陈述,又要学会提问。学生积极思考对语言的运用,并以自己的方式体验语言,这样语言就被变成了活的东西,变成了有用的交际工具和了解世界的工具。
具体方法可以采取:
1) 教师带领,学生跟说,以增强信心,鼓励人人开口。
2) 全班一分为二,一半问,另一半答,然后对调。
3) 让排、行或小组重复说,当少数人说时,教师就比较容易听出他们掌握得如何。
4) 最后,几个学生单独说。可以自由结组,也可以教师指定。
学生要分梯度,要因材施教。此时,已经有了大量练习做铺垫,出口成章不再成问题,关键是课堂参与的勇气。因此,对学生要多表扬,勤鼓励,不要吝惜使用表示称赞的评价性语言,如“Wonderful !”“Well done!”“Congratulations!Your pronunciation has improved a lot.”“Your voice is so sweet.I like it .”等。要善待学生,多给学生微笑,借此形式给以鼓励和自信;要原谅,多给学生“面子”,不要纠缠小错。“凡错必究”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学习较困难的学生。
五、复述课文,实践写作
“复述”即为“retell”,是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对话加工整理,重新组合的过程。它要求既遵循原文,又不拘泥于形式,是对学生更高能力的培养。复述分口头和书面两种,也可兼而有之。可要求学生“Retell the dialogue in the 1st/2nd/3rd person form”。根据课文本身的内容,可采用记叙文、说明文等多种体裁。它打破了原来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口头复述之后,集中检查、纠错,再进行书面表达的练习。如SEFC Book 3 Unit11 Reading:The love of sacrifice时,分别让学生以不同角色的口吻,以in the 1st person form复述故事,从中深挖人物心理,体现爱的主题,感受西方圣诞文化。
写作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语言材料的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是写作的前提与条件,而下功夫实践练习则是写好书面表达的关键。学用结合,有的放矢,让学生写作起来言之有物,才会克服畏惧心理。结合复述课文进行写作训练,能使学生运用课文内容中的词语。例如《THE NECKLACE》是一篇三幕话剧,课上让学生分角色以第一、二、三人称形式复述课文,教师可启发学生使用教材中相关词汇,提供可用句型,以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集中纠错。同时还培养了群体合作精神,而且真正达到了师生互动交流。课下将其改编成小故事。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正确使用动词形式,掌握句子结构以及前后逻辑关系等,又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这种心理优势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解了畏难情绪,克服了外语学习中的重重困难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使学生尝试了英语表达的乐趣。真可谓事半功倍,一举多得。
在起始阶段基础打得扎实,练习时言之有物,就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对英语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对写作难度的加大,对写作综合技能的训练就水到渠成了。
语言能力是综合协调发展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口语课,教师不搞“一言堂”、“满堂灌”,而是有意识地创设交际化的语言环境,学生眼、耳、口、手、脑五官综合运用,相互支撑,充分发挥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以上对话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学生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都在不断地积极参与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使学生能主动地,活泼地学习,掌握知识,来达到发展兴趣,培养能力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心理学.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
[3]梁仪.教学法研究.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本.
关键词:交际化 技能 口语课教学
“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克鲁姆)高中英语教科书中的口语课创设了大量情景,如打电话、购物、旅游、看病、约会、就餐、表达看法和提供帮助等。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搞活口语课教学,努力营造生动活泼、交际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和形成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使学生能把所学的语言知识在新的场合中重新组合,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为了搞好口语课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方法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作为课堂活动主线,应始终贯穿英语教学全过程,口语课也不例外。
一、合理导入,激发兴趣
“Well begun is half done”(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导入得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有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新知识。教师可针对每个口语课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导入法。如在教SEFC Book 1A Unit11The sounds of the world 时,以一曲美国著名的乡村歌手John Denver的成名作《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引入新课,然后介绍John Denver其人便是水到渠成的了。
“Country roads, take me home
to the place I belong,
West Virginia,
Mountain mamma,
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
在优美的旋律、诚挚的话语、饱含浓厚乡恋情的曲调中,学生被浓浓的英语气氛所感染,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并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此时再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以及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音乐,包括布鲁斯、爵士乐、摇滚乐、拉丁乐、流行乐等等。
二、训练听力,捕捉信息
听力训练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慢而快、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音素-单词―短语―意群―语调―句子―短语”的训练。具体的方法可以采用听音模仿、听音答问、听音默写、听音复述、听音判断正误等。
《NEW CONCEPT ENGLISH》以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小短文而深受中学师生推崇。在教学中可作为课本的附加教材,贯彻听力训练的五种方法。以听音答问为例:放一段小故事,然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回答。可以先把问题投影出来,或把要捕捉的信息以表格或填空的形式写出来,务使他们懂得该做什么。这样就使学生带着特定的目的去听,他们就会专心致志地通过听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必要时可以重复听,适当的时候还可使用暂停开关。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答案。最后全班检查答案。如有时间再放录音,特别是对某项答案有争论的时候。
三、默读课文,归纳总结
默读是思考、过滤的过程,通过默读由学生列出对话中所须掌握的日常交际用语、重点词汇及语言点。这一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交际化课堂环境。鼓励他们多参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生动有趣的例句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应尽量使用幽默、有趣、生动的例句来唤起同学们的笑声 ,给他们创造一种和谐、宽舒、愉悦的课堂气氛。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勤于思考,踊跃发言,主动性大大提高,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四、重视口语,操练句型
在上一环节,学生已明了需操练的日常交际用语,对词汇及句型的使用已扫清了障碍。目的明确才能言之有物。在对话中使用语言,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学了才能联系生活实际。对话练习有助于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并有助于他们与教师之间及相互之间的交流。在对话中学生既要学会陈述,又要学会提问。学生积极思考对语言的运用,并以自己的方式体验语言,这样语言就被变成了活的东西,变成了有用的交际工具和了解世界的工具。
具体方法可以采取:
1) 教师带领,学生跟说,以增强信心,鼓励人人开口。
2) 全班一分为二,一半问,另一半答,然后对调。
3) 让排、行或小组重复说,当少数人说时,教师就比较容易听出他们掌握得如何。
4) 最后,几个学生单独说。可以自由结组,也可以教师指定。
学生要分梯度,要因材施教。此时,已经有了大量练习做铺垫,出口成章不再成问题,关键是课堂参与的勇气。因此,对学生要多表扬,勤鼓励,不要吝惜使用表示称赞的评价性语言,如“Wonderful !”“Well done!”“Congratulations!Your pronunciation has improved a lot.”“Your voice is so sweet.I like it .”等。要善待学生,多给学生微笑,借此形式给以鼓励和自信;要原谅,多给学生“面子”,不要纠缠小错。“凡错必究”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学习较困难的学生。
五、复述课文,实践写作
“复述”即为“retell”,是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对话加工整理,重新组合的过程。它要求既遵循原文,又不拘泥于形式,是对学生更高能力的培养。复述分口头和书面两种,也可兼而有之。可要求学生“Retell the dialogue in the 1st/2nd/3rd person form”。根据课文本身的内容,可采用记叙文、说明文等多种体裁。它打破了原来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听、说、读、写、译能力的提高。口头复述之后,集中检查、纠错,再进行书面表达的练习。如SEFC Book 3 Unit11 Reading:The love of sacrifice时,分别让学生以不同角色的口吻,以in the 1st person form复述故事,从中深挖人物心理,体现爱的主题,感受西方圣诞文化。
写作被认为是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语言材料的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是写作的前提与条件,而下功夫实践练习则是写好书面表达的关键。学用结合,有的放矢,让学生写作起来言之有物,才会克服畏惧心理。结合复述课文进行写作训练,能使学生运用课文内容中的词语。例如《THE NECKLACE》是一篇三幕话剧,课上让学生分角色以第一、二、三人称形式复述课文,教师可启发学生使用教材中相关词汇,提供可用句型,以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集中纠错。同时还培养了群体合作精神,而且真正达到了师生互动交流。课下将其改编成小故事。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正确使用动词形式,掌握句子结构以及前后逻辑关系等,又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这种心理优势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解了畏难情绪,克服了外语学习中的重重困难所造成的心理上的失败定势,使学生尝试了英语表达的乐趣。真可谓事半功倍,一举多得。
在起始阶段基础打得扎实,练习时言之有物,就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对英语写作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对写作难度的加大,对写作综合技能的训练就水到渠成了。
语言能力是综合协调发展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口语课,教师不搞“一言堂”、“满堂灌”,而是有意识地创设交际化的语言环境,学生眼、耳、口、手、脑五官综合运用,相互支撑,充分发挥了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以上对话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学生都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都在不断地积极参与并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使学生能主动地,活泼地学习,掌握知识,来达到发展兴趣,培养能力的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贤纯.外语阅读教学心理学.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
[3]梁仪.教学法研究.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