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颂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中国的第一批共产党人
  平均年龄只有28岁
  勇敢地担当起救国图强的大任
  手中没有一兵一卒
  胸怀的抱负是拯救四万万人的命运
  靠着是一腔热血,无限忠诚
  激发起神圣的的使命和责任
  面对屠刀他们昂起不屈的头
  甘洒热血写春秋
  对信仰的忠诚铸就了他们高尚的灵魂
  那热血染红了旗帜
其他文献
在Google上输入“故事”,可以得到113000000条结果;输入“结局”,却只能得到44900000条结果。可见,并不是每个故事都会有结局的。  ——题记  时光的泪珠儿,敲打着心弦;思念曾经,冰封着内心;朋友的朋友,飞奔着离开。往事若流云,一点一滴地被微风吹过深深的峡谷,飘向世界的极端。冰封着内心。冰封着灵魂深处的记忆。眼泪对它们说bye-bye。泽,阳光般的笑脸辉映纯净的蓝天,带着几分神秘
览霁月兮,切独嗔此秋霖。几番云之漠漠,何处夜以沉沉。逢早凉其景方觉,见疏影而思已深。若乃千感桃源,一春桂苑,筋力養生,岁华闻道。借如椽笔淑气,锦旗晨光,未落翠瓦,初开雕梁。伤心辞以戚戚,回首愧以遑遑。及夫三更梦破,万虑灯残,渺渺楼台,潇潇烟雨,泣花色之半酣,见叶声之四起。嗟乎!晴雯薄命,宝玉多情,添成草木,当是鱼鸢。眺孤高兮时节,看微贱兮寒天。别有妙句浓墨,仙颜重彩,淡中至文,狂过顽石。悼红轩兮星
《红楼梦新论》序(《读书》1982年09期)  《红楼识小录》序(《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红楼梦论集》序(《红楼梦学刊》1984年01期)  《精忠旗笺证》序(《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论侯北人的画——侯北人画集序(《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读书·游山·看画——《历代游记选》序(《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就题材而论,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短篇小说则题材多样,涉及范围相当之广。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会,家庭是构成社会机体的细胞,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
《学会记事》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专题,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分解,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及课外文章逐一学会“写清楚”“写得有情”“写得生动”,从而达成单元写作能力的培养目标“学会记事”。  一、写清楚  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写清楚呢?笔者以《爬天都峰》这篇记事文章为例,引导学生“想清楚”“写多维”。  1.想清楚  这里的“想清楚”至少包括四点:“想中心”“想原委”“想顺序”“想详略”。一
一、想象要合理,逻辑细斟酌。  1.“那就更多了。现在你们人类科技非常发达。自从1969年7月12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访问我家成功后,我家里就经常能看到你们地球上人类的飞行器载人光顾。我真诚地欢迎新朋友你也能到我家里来作客。”月亮用它那明亮的银白色眼睛温柔地看着我说,“我更希望在我的家里能看到你们中国人的宇宙飞船。”(《我与月亮交朋友》)  2.草原第一个站起来发言:“
知道昨夜下雨,故在清晨出门时带了件外套,以防着凉。一出门拂面而来的便是一场清雨后的微寒,此时虽已是晚春,但酝酿了一夜的寒意不仅未减,反而愈显凛冽。   出门后方知昨夜风雨飘落了些许杨花。沿着散满落花的小径漫步而行,不知不觉地走入了林中,一阵东来的风含着微冷的湿露托起杨花纷纷而飞。瞬间,寒意顿然袭至心头,好是不冷。再看看这四周,地面上敷满了被打湿的杨花。一汪水映得林中甚是灰暗,却更显这寒气之逼人。看
夕阳,明月,繁星……是美丽的。曾有多少诗人,作家用最美的语言描写它们。它们虽美丽,但我却被那变幻莫测的晚霞深深的吸引住了。  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我刚刚吃完晚饭,便趴在窗子上,仰望西边的天空。忽然,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逐渐扩大,一秒,两秒……顿时,红霞染红了西边的天空,就像一个穿着红色衣裙的少女。啊!晚霞,多么绮丽!它一会儿像一头雄狮在怒吼;一会儿像一匹骏马在奔驰;一会儿像朵朵红花含笑绽
差不多每个地方上的文艺宣传队,都是由这个地方上的学校提供剧本并负责排练的。桑乔既是油麻地学校文艺宣传队的导演,也是油麻地地方文艺宣传队的导演。   桑乔的导演不入,但却很有情趣。他不会去自己做动作,然后让人学着做。因为他的动作总不能做到位,他嘴里对人说:“瞧着我,右手这么高高地举起来。”但实际上他的右手却并未高高地举起来,倒象被鹰击断了的翅膀那么聋拉着。人家依样画葫芦,照他的样做了,他就生气。可
童年启蒙  阿加莎·克里斯蒂获得的文化素养完全来源于母亲的教育。她的母亲是一位个性独特、思维活跃的女性。她把长女玛格丽特·弗蕾莉·米勒(昵称麦琪)和儿子路易斯·蒙坦特·米勒(昵称蒙蒂)都送到了英国顶级的寄宿学校——劳伦斯女子学校(现为Roedean School)和哈罗公学,然后又灵感突发地认为应该保护孩子的视力和大脑,把阿加莎·克里斯蒂留在了身边,不让她在8岁前接受教育。可阿加莎·克里斯蒂还是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