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吴哥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ljk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欧洲、近东以及北美的研究相比,对东南亚文化历史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好在,随着该地区的重返安宁,对高棉历史的研究即将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最初印记
  
  对于高棉人而言,西方人认为吴哥必须由欧洲人“发现”的想法似乎很愚蠢,因为他们从未忘记过这里。
  在15世纪,当暹罗(今泰国)人征服并劫掠了高棉后,将首都移至夸特里布拉斯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吴哥仍然属于高棉人。
  皇家最著名的纪念碑,闻名世界的吴哥寺庙建筑,自从14世纪初随小乘佛教传入吴哥之后,就一直由一伙活跃的和尚们占有着。从近来的资料可以看出:在法国列强到来之后,和尚们的主要工作是保持寺庙不生草,并修葺良好。
  欧洲人对于吴哥的最初描述皆来自于葡萄牙人科多根据一位修士(Capuchin friar)的见闻而写成的。据科多所言,在1550或1551年,一位柬埔寨国王在追猎野象时穿过了一座杂草围裹的“城市”废墟,随即让手下清理了这里。这大概是大吴哥城的最初记忆。
  
  另外,科多对于城墙、五个威严的门、护城河以及其他事物的描述都十分精确。就吴哥而言,它坐落在“城市”东南部一块平坦开阔的平原上,科多声称它“建筑很奇怪,很难描述,也难以将其比作世界上任何一个纪念碑”。
  科多的记录直到现代才得以出版。然而,由于柬埔寨在16世纪和17世纪激起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竞争野心,这些国家的传教士和军事冒险者开始热衷这种“迷失”之城的各种流言。
  其中一种流言甚至推测它由亚历山大大帝或是罗马人建造。而那些异国他乡的求知者则有可能是亚洲的佛教朝圣者和商人,比如日本。在最近几十年,一个日本人的私人收藏里出现了一副极其精确的吴哥平面图。此图复制于一名日本朝圣者的图画里,他在1715年的时候去了吴哥。另外,吴哥内部一些刻画也表明,来自于柬埔寨和中国的商人经常在这里碰面。
  但在最初,这些粗略的草图几乎没有给西方世界留下什么印象。还是动物学家穆奥在后来改变了这一切。穆奥是著名尼罗河探险家蒙哥·帕克的侄子。1858年,他受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和伦敦动物协会的委托,来到柬埔寨,以一系列旅行开始了他的探索。在1860年1月,他来到吴哥。
  到了1863年,法国在支离破碎的柬埔寨国土上建立起了保护国。之后,由于英国占领了缅甸南部,这令法国的殖民政府惊恐万分,于是他们在西贡重新安顿,决心对浩大的湄公河进行勘查。他们希望以此能将英军包围在香港,并把越南与中国市场打通。
  此项大型探险的结果在10年后呈现出来,包括对吴哥的详细考察。这其中大量的插图,由一位名叫路易斯·德拉普特的海军军官绘制。后来,正是这个海军军官把高棉的艺术品引入了巴黎,首度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随后,其他法国的著名科学家也相继沓来。一个叫路森的建筑师,制作了第一份吴哥的平面图、横断面和立视图。到那时,人们才意识到柬埔寨周围散落着几十个——或许上百个——相同古代文明的遗址。
  接下来,为这些废墟编制清单的任务就落到了爱莫尼尔的头上。他也是个海军,可以读懂梵文和高棉明文,以及刻在纪念碑上的日期。
  
  法国远东学院的时代
  
  1907年,吴哥和马德望省从暹罗(泰国)手中回归,这意味着法国殖民政府对所有柬埔寨的文化遗产,包括这个城市本身,都拥有了专属管辖权。殖民研究机构已经准备好对其进行集中研究,这就是后来的法国远东学院。
  法国远东学院,1898年成立于西贡。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个宏伟的研究机构负责所有的吴哥重建,以及95%的研究。与法国远东学院同时代的还有近东东方学院,以及研究玛雅文化的华盛顿卡耐基学院。法国远东学院最初的工作就是继续爱莫尼尔的工作,因为那个海军绘制的地图集仍是高棉研究的一个关键资源。
  到了20世纪20年代,吴哥已经成为一些富有旅行者的目的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驻扎于暹粒的法国远东学院将注意力直接放在重建吴哥损坏的建筑物上,并将其按照编年顺序放置。
  从那些重建爪哇的荷兰人那里,远东学院的职员学到了原物归位的技术。就是将建筑物一块一块地拆开,用现代材料(如混凝土)重建核心部分,然后将编号的石头放回原位。超级可爱的女王宫就是第一个如此构建的结果。
  这不仅是一个大规模重建的时代,也是一个铭文和艺术史的时代。通过铭文人们知道了吴哥的统治者和“扶南”、“真腊”的历史。基于这些铭文以及浮雕和竹雕,法国远东学院的学者们将研究主要聚焦于具体的吴哥国王,以及他们的政绩和他们的征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一类的法国考古学家出现了。他们致力于宏观的,以人类学为基础的考古。其中最杰出的要算格罗利耶,他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专业的现代考古学家,对古典吴哥的宏观问题更感兴趣,是他首先提出了吴哥是个“水利城市”的论断。但随即,这种论断就引起了一场持久的论战。
  但不幸的是,接踵而至的却是一场最糟糕的灾难。1970年的柬埔寨内战影响并吞没了吴哥。接下来的三年里,暹粒和吴哥是一片敌对的景象,格罗利耶自己也被红色高棉的子弹严重打伤。格罗利耶的许多笔记和收藏都丢失了。格罗利耶最终被迫返回法国。
  
  高棉遗迹的重生
  
  随着1979年柬埔寨的解放,以及红色高棉撤退到泰国边境地区,吴哥重新致力于古迹的保存。万幸的是,战争对于这个古老城市的损坏是轻微的。在遗迹的恢复和保存过程中,主要的障碍是战斗中留下的成千上万颗地雷,必须将其清除后才能进行其它的工作。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红色高棉的余党还会偶尔对柬埔寨进行游击侵袭。
  吴哥解放后的第一项工程是印度考古调查小组对吴哥的复原,此项工程遭受了严重的批评,因为在清洗这个伟大建筑物的墙和雕刻时使用的方法太过猛烈。在官方庇护下,现在至少有八个研究或修复小组在吴哥工作,这些小组来自多个国家——包括日本、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匈牙利、中国和柬埔寨本国。另外,以纽约为基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World Monuments Fund)多年来一直积极地参与到对圣剑寺(Preah Khan)、 查耶跋摩二世的庙宇建筑的保护中,这些建筑位于吴哥北部。在吴哥市区外,一支来自夏威夷大学的研究队伍正在吴哥博瑞进行一项大型工程,吴哥博瑞是柬埔寨早期位于湄公三角洲(Mekong Delta)上游的一个遗址。
  经过一些挫折之后,现在正通过摄影制图法对吴哥进行整体的绘图和调查。最近,由美国宇航局(NASA /JPL)开发出的机载成像雷达(AIRSAR)已经被用来对吴哥及其周遭进行大规模摄像,结果发现了前吴哥和古典时期的特点。如果没有这种雷达技术的话,这些特点就探测不到。
  与欧洲、近东以及北美的研究相比,对东南亚文化历史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在这里,只有泰国和越南拥有足够长的编年史,而这些编年史也是基于“土地”考古学和碳-14年代测定法。于是,那些柬埔寨的艺术品和铭文几乎成了历史研究的唯一依赖。
  好在随着该地区的重返安宁,对高棉历史的研究即将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其他文献
为拉近党群距离,融合党群关系,树立党员良好形象,北仑区新碶街道推出“七彩行动”开放式组织生活,鼓励党员加入“红领之家”(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主的社会志愿组织),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完善自我,传播正能量,让“红领”更红。  学习交流传播红色信仰  “一次次的七彩行动不断洗礼着我的心灵,改变着我的人生态度,我的内心更加纯净与阳光。”“我深深地感到了自豪,尤其是儿子用崇敬的目光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