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 提升学科能力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上海卷的论述题,通过讲述“柿子红了”的脱贫致富故事,描绘了互聯网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试题立足能力立意,考查核心素养;情境生动而有效,设问清晰有层次,答案开放且灵活。它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整合教学资源,讲好中国故事;要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科能力。
  关键词:上海;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论述题;故事;学科能力
  作为全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之一,上海新高考的思想政治科目从今年起改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等级性考试在继承原高考的基础上有创新,在题型、题量、考试时间、赋分方式等方面做了一些调整。论述题是历年来上海卷的压轴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论证某个论题。跟以往论述题相比,今年上海卷的论述题情境设计别出心裁,以讲述浙江小山村“柿子红了”的脱贫致富故事,描绘了互联网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试题如下:
  习近平指出,要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伴随互联网在农村普及,涌现了许多像“柿子红了”的脱贫故事。
  柿子红了
  浙江省松阳县沿坑岭头村原本是一个贫困小山村,2012年人均收入只有6530元。
  2013年起,原本只会务农的村民们尝试开网店,通过互联网销售当地盛产的柿子等生态农产品,当年人均收入提高到了7444元,2014年达到8337元。
  随着柿子越卖越火,借助互联网的力量,静静的小山村也渐渐为人所知,青山绿树、白墙黑瓦间点缀的红红柿子,起初吸引画院师生前来写生,后来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于是村民们变得聪明起来,家家户户办起了农家乐,他们不再采摘售卖柿子,而是让柿子挂在枝头成为风景。甚至在互联网上以“柿子红了”为主题做休闲旅游推广。如今只有300人的小山村,每年仅旅游收入一项就超过了百万元。
  结合材料,从市场经济或生产基本要素的角度论述:互联网如何有助于实现脱贫。
  要求:
  (1)运用相关知识概括互联网在沿坑岭头村实现脱贫中的两个作用,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
  (2)理论论证中,论题、总论点、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逻辑较准确、连贯、完整;
  (3)概括地引用“柿子红了”故事进行事实论证,以充分支持分论点;
  (4)准确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5)建议论述篇幅限制在400字左右。
  一、立意高远 情境生动
  立意是试题的灵魂与核心,立意规定着情境材料的选取、问题的设置和答案的组织。本题立足能力立意,考查指向考生利用已有知识论证相关观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中高级能力。这样的试题,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要求,立意高远。“论述”一词,本身包含了对某一问题进行归纳性的叙述并提出自己观点的内涵,与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理性精神不谋而合。论述题作为一种题型,是要让考生在论证论题的过程中遵循思维的基本规律,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进而形成对该问题科学正确的认识。本题的论述过程,不仅是个性化思考、深度化思考的过程,更是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政治认同过程,能够让考生深切感受到深化改革带来的发展成就,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推力。
  情境体现立意。在情境设置上,本题与上海往年的论述题相比,既一脉相承,又独具匠心。相同的是,在情境的选择上,都以近年来社会热点或时政为宏观背景,选取这一背景下的微观材料。不同的是,今年的微观材料,不再使用传统新闻报道式的语言或概括性陈述材料,而采用让人耳目一新的讲故事方式呈现具体案例,不但生动形象,而且科学有效。
  第一,背景材料体现国家意志的要求。“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就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工作机制等做了详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期间,几乎每次都提到扶贫,在多个重要场合对扶贫开发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的真实体现。情境的取材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导向功能。
  第二,脱贫故事虽发生在外地,但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有较高贴合度。在微观叙事中,试题向考生呈现了这样一幅生动场景:依托互联网技术,浙江省松阳县沿坑岭头村这个贫困小山村,不仅实现了让柿子走出去,更实现了游客走进来,红红火火顺利实现脱贫致富,充满了积极正面能量。材料中“精准扶贫”的主题是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必然要关注的热点话题,互联网元素、农家乐、乡村旅游也是学生或多或少有过相关生活体验的,符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
  第三,情境语言表述层次清晰,中心思想突出。作为论述题的材料,350字左右的材料虽谈不上简洁,但并不显冗长拖沓。重要的是本题宏观背景和微观叙事交代清楚,层次分明,有效信息突出,考生阅读后一目了然。
  二、设问明了 答案开放
  设问是联结立意、情境和考生的纽带。本题的设问由问题和答题要求(提示)两部分构成。从问题本身看,近年来上海卷的论述题均为经济常识,但不限定知识范围,而今年给出了“从市场经济或生产基本要素的角度”这样的微观知识切入口,规定了知识范围,这样一来,试题的难度有所下降。从答题要求看,根据议论文写作的一般逻辑顺序,给出了五个逻辑连贯、层次清晰的答题要求(提示),体现整体性和层次性。从分值看,原高考的论述题在卷面满分为150分的情况下为16分,等级考后卷面100分的情况下为20分,比重有所上升,进一步突出了论述题的重要性。本题的设问紧紧围绕立意,牢牢依托情境,让不同能力层次的考生都能有话可说。
  首先,清晰性。本题的问题设计严谨、指向明确,一开始就提示考生要运用“市场经济或生产基本要素”的知识来论证互联网如何有助于实现脱贫,引导学生先归纳后演绎,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迁移所学知识。其次,梯度性。本题的具体要求在难度上分阶梯上升,五项提示要求考生在运用知识概括问题的基础上,再强调运用理论知识、概括引用故事进行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形成连贯完整的认识。同时对术语的使用和字数的限制进行了说明,体现了让学生思维“爬坡”的特征,使不同能力层次的考生都可以有所表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最后,灵活性。本题在知识再认的层面,有限定而不限死,让学生根据提示做出二选一的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擅长自由发挥;在具体分析论证问题的层面,除了规定的基本论证结构,没有现成的可供直接使用的课本知识,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多元地作答。   答案是试题的落脚点,是命题者提供的尺子。上海卷论述题的答案基于教育测量学,采取分析评分法,有着鲜明的“海派”特色。第一,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答案示例。主观题摆脱了传统答案的一元化特点,通过呈现多种可能性的若干答案示例,为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本题的三个答案示例,分别从市场经济角度、生产基本要素角度、市场经济结合生产基本要素角度论述互联网如何有助于实现脱贫,多元而开放。第二,根据学生认知过程中的各个行为特征制定等级评分量表,来衡量答题情况。本题的评分量表“分析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的四个行为特征,提高分数解释的有效性”。 [1]评分量表分别从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概括材料,联系论题,形成总论点;分论点紧扣论题、总论点(结语);论述逻辑准确、连贯、完整,并概括地引用案例材料进行事实论证;准确地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四方面通过等级描述来确定相应的水平层次,对应相应的得分区间,从而形成本题的最终得分,有效区分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第三,多年来,上海卷的主观题均以答案示例和评分量表的形式呈现答案要求,这样的方式既可以帮助阅卷教师运用等级描述和得分区间有效甄别考生,也有利于教师通过运用答题基本模式训练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工具的能力,切实增强日常教学的针对性。当然,这种开放性的答案和评分方式,在可操作性和客观性上对阅卷的要求较高。
  三、关注变化 启发教学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今年上海卷的论述题,确实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论述题这种题型在上海高考中已经存在多年,近年来全国卷、北京卷等試卷中亦出现了类似的题型。在大力倡导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今天,“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学科任务可以归纳为以下思想:分类与描述、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2]笔者由此认为,类似于今年上海卷22题这样案例型的、相对开放的论述题、辨析题,可能是未来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趋势和方向。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顺应潮流,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要整合教学资源,讲好中国故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有着自身特殊的课程性质和功能定位,是德育的主阵地,但部分教学内容的抽象与枯燥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把抽象的、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教学素材是平衡贯彻国家意志与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关键所在。激发学生兴趣是思想政治课堂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政治教师是否“有底气”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鉴别整合各类资源,将这些资源跟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相结合,重建后创造性地占有这些资源并运用到课堂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吸收利用,是对学科内容的生动建构,是对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把理性的内容通过感性的方式表达,并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基础上再上升到理性认识,达成讲好中国故事,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另一方面要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科能力。思想政治学科的中高级思维不是简单的对学科知识的再认、再现,而是要在新情境中激活知识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理解并解决现实问题。这就启发我们的教学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挖掘学生对知识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基本知识的储备,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这是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升、素养提高的地基。对学科知识的良好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科学地应用于实践。其次要设置有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设问,摆脱所谓“标准答案”的束缚,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释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完整性,引导其利用判断、分析、综合、比较、推理、论证等多种思维方式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最终提高学科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考试院.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试卷评析[EB/OL].(2017-05-12)https://www.shmeea.edu.cn/page/08000/20170512/8521.html.
  [2]陈友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2):4-7.
其他文献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的确,我们刚上学就要学习、补课,大家一起有力前行,可当我们真正迈过高考那道门槛,可能我们会变得困惑了,继续念书,考研……不输给任何一个人,可你想过吗?这样狂奔着,赢得名次却累伤了自己。这不能不让我想到了一个地方——巴学园。  那是一片原野,一片自由包容的地方,名副其实的梦想国土。那里容得下身体残疾的孩子,容得下被退学的小豆豆,容得下学生们
倡议书是为倡议某项活动而写的具有广泛号召性、公开提议性等功能的专用书信。在高考作文重视设置情境、提倡实用写作的大背景之下,倡议书由于具有社会实用性的特点,极有可能会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重要的寫作选项。  一、写作误区  1.格式不正确。①标题不写成“……的倡议书”,而写成“倡议……”。②开头没有写倡议对象,结尾没有写倡议单位或个人。  2.内容不合适。①标题有否定意味,没有从正面发出倡议,比如“
2017高三數学模拟试卷(五)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靠收口。”结尾是写作中的最后一环,其好坏对整篇文章有相当大的影响。优秀的作者,决不会虎头蛇尾,而总是成竹在胸,精心打造响亮而有余味的“豹尾”。对于叙事类作文而言,结尾更是全篇构思的重中之重。下面试就这类文体,介绍三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一、陡然逆转式  也称“欧·亨利式”,指的是在收尾部分,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这是增强文章戏剧性的有效手段之一。采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因此高考对数列内容的考查比较全面,尤其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江苏高考命题的“常客”,时常以压轴题的身份出现在高考中.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考未行,考点先知.在二轮复习中,对于数列内容我们应关注哪些重要考点呢?  一、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等差、等比数列是重要的数列类型,高考命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基本量的运算及由概念推导出
函数與导数,历来是高考命题的核心考点,试题以函数为载体,主要考查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导数的应用是高考数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导数的应用中有许多易错点值得大家关注,本文以错解分析的形式加以剖析,给大家提个醒.
一  为了外公的承诺  在上海虹口提篮桥的一座石库门里,漫长的70年间,林家三代人守护着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以及一个至今未能如约的归期。  整整70年的家族记忆,要从林道志说起。1943年,一位在上海避难多年、行将离开的犹太人,将2000本藏书交给他看管,还说:“我会回来的”。从此,老旧的藏书,连同一句诺言,压在林道志的肩膀上,跟着他在逃难的乡间小路上颠沛流离,也曾和林家第二代一道,躲过历史的浩劫。
一、單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We have a slight problem with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but ______everything is fine.  A. otherwiseB. anyhow  C. merelyD. instead  2. The moon has always been, and also ___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道出了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差异性。作文的审题立意也是如此。尤其是面对“新材料作文”这样一种“以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一定要根据材料的指向,紧扣材料意蕴,选好一个自己最熟悉、认识最深刻的角度确定立意。  那么,该怎样启动自己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选取最佳立意角度呢?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立意角度要“新
一、填空題(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5分,共7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