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古俊逸,道法自然”

来源 :景德镇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d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雅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著名陶瓷艺术家程元璋先生所创。尽管出现时间不长,但由于其工艺上的大胆创新,以及技法上的另辟蹊径,古雅彩逐渐形成了高古、俊逸的独特艺术风格,与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并称为景德镇陶瓷艺术中的“五朵金花”。从艺术风格面貌上来看,古雅彩之所以与其它传统瓷艺画种有着明显的差异,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流露于画面之中的“尚古”思想。这种“古”并非如古彩、粉彩、浅绛彩那样,通过借鉴中国传统国画中的笔触和结构来实现。而是通过多元化的工艺技法,采用一种高度仿生的转化方式,将传统的纸上绘画风格及构成要素以艺术化的手法嫁接到瓷上绘画中。其工艺手法不仅借鉴了古法对于工笔白描的精雕细琢,同时还吸收了西方油画中透视、光影的艺术效果表达。使画面不仅体现出“古法”之形,更流淌着一种形外之“韵”。
  一、工艺对古雅彩“尚古”思想表达的影响
  博采众长的工艺是成就古雅彩“古风雅韵”艺术风格的最直接因素。从古雅彩的工艺特征及构成来看,主要包括粉彩和新彩这两种形式。新彩工艺主要用于表现山林、草木、怪石等背景部分,而粉彩则主要用以表现人物、枝叶等细节部位。如图1所示的这件古雅彩瓷板画作品《秋山萧寺》中,描绘的是一幅寒烟衰草、萧瑟凋零的山寺秋景,画面的主体部分是一座以新彩勾勒的高大雄奇的巨峰,周围零星地分布着错落有致的山石。尽管秋意渐浓、衰草凄迷,但怪石嶙峋的山崖之间仍有汩汩的清泉流出,与周围错落分布的黛青色枝叶一道,共同装点着自然,使原本萧瑟的秋山透露出一丝生机。而远处云雾缭绕的层峦叠嶂,则将画面的意境及气韵延伸至更为广阔的视觉空间。这其中,对于远景薄暮秋色的渲染便是吸收了西方油画中对于光影透视的表达效果。连绵的山峦在苍茫的云海间时隐时现,似有一种“千峰翠色来”的妙境。
  不仅如此,工艺对于古雅彩“尚古”思想的表达还体现在对纸上绘画的重要提取和转化上。对于其它瓷绘画种而言,传统摹古风格的粉彩、古彩、浅绛彩等往往只是通过对传统国画中笔法、结构的借鉴来实现同种风格的不同载体表达。尤其是山水题材,画面常常出现宋元山水的笔触和皴法。而事实上,传统纸上绘画有着其独特的构成特点,这种特殊之处不仅体现在画面场景的表现过程中,还体现在其材质的特殊性上。纸上绘画所用的纸张经过时间的打磨,会产生一种“泛黄”的效果。而正是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真正的“古风”画面不应是“白地”的,而应呈现一种古朴典雅的色泽。其它画种一般不会对这种材质效果作明显的表现,而古雅彩恰恰将这种重要的画面特质予以了生动的表达。从而使画面产生区别于其它工艺画种的“古风”。
  因此,从工艺角度来看,古雅彩并不是简单地将宋元山水的“古风”吸收转移到瓷上绘画中。而是以一种工艺为手段的高度仿生手法,将一种“尚古”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追求生动地表达于陶瓷之上。借助器型和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元的变化,实现一种具形、具神又具意的意境表达。


  二、古雅彩“尚古”美学思想的具体表现
  从审美文化上来看,古雅彩与摹古风的粉彩、浅绛彩有着同宗同源的审美追求,即对宋元山水及古风人物的特殊倾向。但前者主要是基于绘画技法本身的“摹古”,而后者则是将传统纸上绘画的审美体验带入瓷上绘画之中。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色彩之“古风”
  古雅彩对传统国画的色彩之“古风”的借鉴,体现了现代陶瓷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色彩仿生。品读一件古雅彩作品,仿佛是欣赏一幅古代名家的书画作品。通过工艺的出色发挥,以色彩的灵活表现手法展现了仿真的纸绢效果。而在画面主体的表现上,又充分借鉴了古典之遗风,诗、书、画、印构成了书画作品的整体要素。所有的这些传统国画的构成要素,都能在古雅彩的整体与细节中得到不同意味的彰显。古雅彩的色彩之“古风”首先体现在其古韵十足的底色上。与粉彩、古彩、浅绛彩等以直接釉面为底进行创作表现的方式不同,古雅彩首先以一层类似纸绢的色泽打底,形成一层古朴典雅的背景基色,为画面事物的进一步表现奠定基础。而后,再分别以新彩和粉彩作为工艺基础进行穿插式地表现。二者分别发挥各自在表达效果上的优势,使得画面在表现“尚古”意味的同时,也通过适当提升色彩的丰富程度而产生更多的层次。最终的表现效果是,画面展现出纸上绘画的生动效果,同时又增添了一分灵动。例如图2所示的这件作品《玉川品茶》,则将古雅彩的这种设色模式综合展现出来。作者以纸绢的黄褐色为底,以色彩明艳的粉彩工艺绘饰人物表情、衣饰等细节,而以稍晦暗的新彩工艺勾勒古松、枝叶等部分。多元化的设色工艺交相辉映,各自发挥自身的表现优势,使画面产生一种“形古”而“意新”的审美效果。
  2、题材之“古韵”
  题材是体现古雅彩“尚古”思想的另一个重要表现。与许多传统瓷上绘画一样,古雅彩多以具有古典文人气质的表现题材为主题,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但同时又十分注重将自然生活之物融入绘画意境之中,山川草木皆成景,鸟兽虫鱼总关情,以此形成自身特有的选材特点。其中山水题材继承了宋元山水清新野逸的选材风格,花鸟题材则具有古典主义院体工笔花鸟画的形态,而人物题材则多体现高寿图、人物故事图等古风题材特征。在实际创作表现中,往往又依据画面表现的需要将几种题材进行相互穿插。从古雅彩所选题材的大致表现来看,创作者常常选取某一历史事件的故事原型作为表达主题。例如这件《人物聘庞图》,作者正是取材于《后汉书》中一个重要的历史典故。即后汉荆州刺史刘表亲身前往山林聘请隐士庞德公的故事。画面展现了崇山峻岭之中,一派世外桃源之景象。庞德公坦然扶锄,刘表虔诚相邀,持伞的随从耐心等待,两位牵马的随从急不可待。通过对不同人物个性特征的描绘,将庞德公的淳朴和刘表的谨慎、礼贤下士等品性一一展现出来。使作品的立意与主旨不言而喻。
  应该说,古雅彩中的题材之“古韵”主要体现了古典题材的一种“尚古”的共性。这与古典主义粉彩、古彩、浅绛彩的选材思维是一致的。但在具体的表现上,古雅彩表现出了一种异于其他瓷上画种的独特风格。明艳与晦暗的设色层次对比,古风浓郁的画面背景及光影透视效果的渲染,使其呈现出一种类似青绿山水的特殊韵致。
  3、技艺之“古法”
  从绘画的艺术风格来看,古雅彩保留了传统国画中常见的用笔方式。我们在宋元至明清的山水花鸟书画作品中往往可以发现这些熟悉的笔触。如表现山石时所采用的斧劈皴,表现枝叶时绘制的细密线条,表现花鸟时的分毫毕现。这些都是工笔白描中常见的用笔技法,不仅体现在古雅彩中,同时也体现在如粉彩、浅绛彩这类形式中。而在人物题材表现中,对于人物的表情、衣饰、发髻等细节的刻画也同样体现出传统国画中的古法特点。皆反映了古典主义文人画派风格在当代瓷上绘画媒材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结语
  总体来看,古雅彩的审美思想中有一种浓郁的“尚古”品质,表现了中国古典主义文人画派的审美趣味。而从工艺的表达和实现过程来看,其“尚古”思想的产生来源于对传统工艺技法的传承,以及西方油画艺术表达技巧的借鉴。因而从艺术面貌上来看,它有着与其它平行画种相异的绘画特征表现。古雅彩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尚古”,但不“泥古”,它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纸上绘画的艺术形式“搬”到陶瓷媒介上,而是以工艺的出色发挥为基础展现了一种别样的审美文化和表达方式。综合来看,正是由于具备了材质、色彩、题材、技法等多元化的综合仿生特征,才使得古雅彩表现出与中国传统书画精神气质最为贴合的艺术效果。
其他文献
近日,“探索孤旅”钟小华、陈国富陶瓷艺术展在美院艺术陶瓷馆开展,市文广局、市文联、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省陶研所、陶院、景德镇学院、市陶研所、陶瓷艺术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余仰贤、戴荣华、赖德全、李文跃等陶瓷艺术家及众多陶瓷艺术爱好者参观了展览。王锡良大师还当场为钟小华题字:千窑一宝,风光无限。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此次展出的作品,都是两位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其中钟小华的作品
期刊
王爱红 山东烟台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学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陶瓷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工业设计系主任;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第三批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第五届委员会理事;景德镇市文联第六届委员会常委;女陶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市三八红
期刊
刘静 1985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景德镇陶瓷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国家三级陶瓷彩绘装饰技师,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艺术交流中心会员。2008年毕业于陕西省宝鸡文理学院美术学国画专业,师从李强教授,2011年毕业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学绘画与陶艺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师从杨冰教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军教授,研习青花陶瓷绘画艺术,2011年在韩国首尔科学技术大学留学半年,研习陶瓷美术
期刊
著名国画、陶瓷艺术大家刘玉范先生一九四二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六十年代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任中国国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工程部主任兼景德镇陶艺工作室主任,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团体“昌南九老”之一。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其从事绘画艺术50余年,始终按照自己的艺术理念:“继承传统,把握现在,超越未来”,在艺术的道路上德艺双修,勇于求索,奋力攀登。真正做到
期刊
鄢用林  号孜铭,  1984年生,  江西乐平人,  自由职业陶瓷艺术家,  御圣斋斋主。  自幼喜爱艺术,90年代末开始涉足于陶瓷艺术领域,钟情于山水绘画。历经十多年潜心探索,在陶瓷山水绘画领域有着较深的见解。所作山水瓷画,清新典雅,构图讲究,用笔、用墨尽精微,远看作品苍茫朦胧,近看精细入微,耐人寻味。  2007年《中国经济论坛》以《一个收藏者的震撼》为题对其人其作做了专题报道。2010年作
期刊
朱坤春 又名朱坤,笔名朱子老人,艺名:朱(九)子坤,1985年生,2008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学历。高级陶瓷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技师,学院派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近现代陶瓷研究院研究员,创办子矜艺术空间(国瓷堂)。  吴希君 江西波阳人,1978年出生。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
期刊
左秋荣 1971年生,江西省工艺美术师。自幼酷爱美术,跟随其父徐有为主攻花鸟、草虫。其人物山水画颇具特色,在学习前人绘画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其作品清新雅致,别具一格,富有现代艺术感染力,作品多次被报刊、杂志刊登。
期刊
李少伶 1974年,江西景德镇乐平人,《惜抱堂》成员。中国一级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国防文化陶瓷艺术画院院士。  从事多年陶瓷设计,创作,绘画。作品以人物,动物,山水为题材,布局格调静雅为主,色彩丰富。在2012年青花斗彩150件花瓶《风亦淡淡》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收藏。其作品荣获省内外金,银多项奖项
期刊
日前,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书记、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冯林华一行赴英国伦敦,向英国女王赠送礼品瓷。在金碧辉煌的白金汉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身着盛装,会见了冯林华一行。  冯林华代表景德镇陶瓷学院向女王在位60周年表示祝贺,并向女王赠送了庆贺女王86岁生日和66周年钻石婚庆的特制纪念瓷《祥和》。女王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份特别的礼物。  《祥和》由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冯林华教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宁钢教授共
期刊
包乃运 1965年生于河南省罗山县,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书画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攻写意花鸟。深受广大爱好者的喜欢与收藏。  余天荣 1969年生于鄱阳。现为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师,江西省高级陶瓷书法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景德镇学院艺术系客座副教授,高级陶瓷美术师。创作陶瓷作品《疏林烟雨》在2010年中国瓷都景德镇“世博杯”诗词、陶瓷、书法、国画展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