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总结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现状,从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四个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方面分析现有的青少年体育发展对策,并提出笔者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新认识。
关键词 青少年体育 学校体育 社会体育 家庭体育
一、前言
学生体质检测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各项身体指标如耐力、速度、柔韧素质等每况愈下,当然,体质下降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以来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而增强青少年体质势必是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重中之重。如今,国家已经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将青少年健康素质问题提到了战略高度,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关注国家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
我国正面临着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 体育后备人才萎缩、学校体育工作不容乐观等多方面的挑战。青少年健康问题俨然是会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无论体育方面还是国家综合实力方面都将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对青少年体育的未来发展加以思考,找出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认识。
二、我国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的现状
(一)对在政府视角下青少年体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现状
青少年体育司的成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意味着青少年体育工作进入了新的层次。
平杰在《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中提出:将青少年真正纳入政府发展规划;着力加强政府职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体育进行行政干预。
(二)对学校视角下青少年体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现状
学校是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工作是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研究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育影响的学者也颇多。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终身体育技能的获得有着重要意义。
冉再辉在《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实证研究》中指出:体育教师的“量”较充裕,但“质”不容乐观;学校体育场馆器材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但体育课教学内容尚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多数学校能保持每年举办1次运动会;青少年学生对“体育中考”的意义的认识比较模糊;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功能、意义的宣传教育有待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普及化、个性化和可操作化改革势在必行;学校领导对当前“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具体运行机制存有疑虑。
(三)对家庭视角下青少年体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现状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更是孩子们的榜样,孩子的行为时是家长行为的衍射。家长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青少年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支持率一般;电视和网络是青少年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及体育资讯的主要渠道。
李彬彬等从家庭成员(家庭成员的体育信念、体育情感、体育行为)、家庭情况(经济因素、家庭结构)、家庭生活环境三大方面阐述家庭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
(四)对社区视角下青少年体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现状
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计划刚要》中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儿童为重点。”
三、小结
通过前人学者们对青少年在学校、社区、家庭、国家四方面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得知:近年来,国家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场地、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为家长也开始增加孩子在体育锻炼上的投资,一些社会场馆设施也面向大众逐步开放。部分研究是在针对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如场地设施的建设满足不了群众的体育需求。锻炼其实是无处不在,不能盲目地追求设施的量,不在于设施的多少,而是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地方设施齐备,教育排名也靠前,唯独体质上不取得重要原因。
四、建议
青少年体育是一项具体事业,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国家共同担起这份健康责任。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必然是以人为本、终身体育、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学者们不能一味的用自己理论性的、成人的眼光要求孩子,应该尝试问问青少年儿童们对体育活动的心声,探究他们孩童世界里的兴趣点,而不是一味“以分制人”,丧失孩子通过运动的途径获得快乐。
(一)体育锻炼意识要增强
意识决定行动,给孩子快乐有趣的体育活动经历。不仅要求孩子体育锻炼意识,而且家长或老师的榜样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父母老师不参与却要求孩子去做,容易给青少年造成压力。环境影响人,我们需要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二)听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心声
青少年体育无疑孩子自身是体育的主角。让他们在不担心分数的情况下快乐的进行体育游戏、体育锻炼。也不要一味的按照成人思维去要求孩子,应该换位思考了解孩子内心所想,他们世界里的体育应该是。
(三)减轻学业重担,重在塑造美好人格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成长阶段应该是快乐的,不应该为成绩、分数担忧,大学才是他们真正学习积淀的时间,要给他们创造美好人格塑造期,只有人格完善才有足够的机会创新知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秉枢.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写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成立一周年之际[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4):1-4.
[2] 蔡皓,崔国红.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若干问题的反思——基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现实[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238-240+254.
[3] 林莉,孙师舜,董德龙.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8):71-74.
关键词 青少年体育 学校体育 社会体育 家庭体育
一、前言
学生体质检测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各项身体指标如耐力、速度、柔韧素质等每况愈下,当然,体质下降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以来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而增强青少年体质势必是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重中之重。如今,国家已经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将青少年健康素质问题提到了战略高度,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关注国家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
我国正面临着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 体育后备人才萎缩、学校体育工作不容乐观等多方面的挑战。青少年健康问题俨然是会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无论体育方面还是国家综合实力方面都将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对青少年体育的未来发展加以思考,找出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新的认识。
二、我国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的现状
(一)对在政府视角下青少年体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现状
青少年体育司的成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意味着青少年体育工作进入了新的层次。
平杰在《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中提出:将青少年真正纳入政府发展规划;着力加强政府职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校体育进行行政干预。
(二)对学校视角下青少年体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现状
学校是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工作是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研究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育影响的学者也颇多。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终身体育技能的获得有着重要意义。
冉再辉在《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实证研究》中指出:体育教师的“量”较充裕,但“质”不容乐观;学校体育场馆器材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但体育课教学内容尚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多数学校能保持每年举办1次运动会;青少年学生对“体育中考”的意义的认识比较模糊;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功能、意义的宣传教育有待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普及化、个性化和可操作化改革势在必行;学校领导对当前“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具体运行机制存有疑虑。
(三)对家庭视角下青少年体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现状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父母更是孩子们的榜样,孩子的行为时是家长行为的衍射。家长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青少年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支持率一般;电视和网络是青少年学生了解体育知识及体育资讯的主要渠道。
李彬彬等从家庭成员(家庭成员的体育信念、体育情感、体育行为)、家庭情况(经济因素、家庭结构)、家庭生活环境三大方面阐述家庭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
(四)对社区视角下青少年体育发展对策研究的现状
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计划刚要》中指出:“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儿童为重点。”
三、小结
通过前人学者们对青少年在学校、社区、家庭、国家四方面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得知:近年来,国家对学校的体育教学场地、基础设施投入加大,为家长也开始增加孩子在体育锻炼上的投资,一些社会场馆设施也面向大众逐步开放。部分研究是在针对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如场地设施的建设满足不了群众的体育需求。锻炼其实是无处不在,不能盲目地追求设施的量,不在于设施的多少,而是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地方设施齐备,教育排名也靠前,唯独体质上不取得重要原因。
四、建议
青少年体育是一项具体事业,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国家共同担起这份健康责任。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必然是以人为本、终身体育、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学者们不能一味的用自己理论性的、成人的眼光要求孩子,应该尝试问问青少年儿童们对体育活动的心声,探究他们孩童世界里的兴趣点,而不是一味“以分制人”,丧失孩子通过运动的途径获得快乐。
(一)体育锻炼意识要增强
意识决定行动,给孩子快乐有趣的体育活动经历。不仅要求孩子体育锻炼意识,而且家长或老师的榜样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父母老师不参与却要求孩子去做,容易给青少年造成压力。环境影响人,我们需要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二)听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心声
青少年体育无疑孩子自身是体育的主角。让他们在不担心分数的情况下快乐的进行体育游戏、体育锻炼。也不要一味的按照成人思维去要求孩子,应该换位思考了解孩子内心所想,他们世界里的体育应该是。
(三)减轻学业重担,重在塑造美好人格
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成长阶段应该是快乐的,不应该为成绩、分数担忧,大学才是他们真正学习积淀的时间,要给他们创造美好人格塑造期,只有人格完善才有足够的机会创新知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钟秉枢.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写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成立一周年之际[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4):1-4.
[2] 蔡皓,崔国红.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若干问题的反思——基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现实[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238-240+254.
[3] 林莉,孙师舜,董德龙.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8):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