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外有蓝天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_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庆幸自己曾经一意孤行地走出这小巷,看见城市之外别有城市,而蓝天无限……
  这应该是深秋里最后一个阳光温暖的日子,我独步在小巷里。
  这是我成长的地方,小时候玩耍的小巷,水泥墙壁上斑斑駁驳,仿佛若有强风一吹,一整面瓷砖就会像干掉的面膜一样掉落;五颜六色的广告板被拿来废物利用,补填违建小厨房外年久失修的破洞。
  巷道狭窄依旧,不容错车,小巷之内以缝缝补补的方式度过几十年岁月。小巷之外的世界则剧烈地变化着风貌:小吃摊已经被便利商店和连锁咖啡店取代,周六、周日车声不绝于耳,不时有来自台北的游客向两旁卖豆花或水果的商家问路:文化中心怎么走呢?冬山河怎么去?
  当时,曾经觉得两旁的建筑物无比巨大,如今,看惯了各种城市巨大建筑物的我,只觉得自己像走在小人国里。这些年不时回乡,总是来去匆匆,极少凝神注目小巷面貌。原来,小巷也随时光老去,和巷外繁华相比,早已粉妆凋零、胭脂失色。
  我记得,我第一次在北京的胡同群落里漫步时,走着走着竟有一种感觉:这个地方,我应该是来过的吧?在那些狭窄的巷弄里,我不禁失了魂。我上辈子来过这里吗?是楼上的小姐,还是“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得意新贵呢?回过神来仔细想想,应该也没有什么“前生有约”的玄异故事,我对胡同感到亲切万分,应是来自小时候的生活经验,小巷里每户人家鸡犬相闻、紧密相依,是我一出生就面对的大千世界,所以熟悉,如在他乡遇故知。
  从北京做完工作回来,睡了一个补眠的长觉,第二天不必工作,天气正好,我立刻驱车回乡。
  与从前买不到车票,火车挤到要从窗口才跳得进去,又要撑着身子站三个多小时才能到家相比,雪山隧道像一个构造比较简单的时光隧道,一上车,一晃眼,兰阳平原的水田风光就呈现眼前。返乡之路忽然只剩四分之一,感觉却很复杂。流逝的岁月,挥霍的时间。往日情景在脑海里交织浮现。
  我离开小巷的时间,已经比和她相依的时间多了很多,台北才是我口中的家。在此地,我老早没有了同学或朋友,回到故乡,不过是为了让九十岁的祖母开心,并没有任何温故知新的目的。
  闪过身边的人影,似乎是小时候邻居同学的妈妈—她没认出我,我也不想叨扰她,她似乎也缩小了许多,不像以前仰望大人的印象里那么胖大魁梧。我回来后一直想回避这样的尴尬—被发现,被邀请到客厅,让一家子人评头论足:啊,原来你这么瘦,原来你比电视里年轻……在这里,我老早被视为客人了。
  谢谢,但是,我只想……慢慢咀嚼属于一个人的时光,啜饮我脆弱怕生的回忆。
  手里握着一杯到巷口买的咖啡,慢慢地啜饮,慢慢地在小巷附近闲逛,令我讶异的是,有些小时候的通道已经被杂物堵住,小巷群落如迷宫,一往前看,才发觉前头又是一个死巷。
  骂孩子的声音、女人们大声聊天的声音,还有麻将哗啦哗啦的洗牌声,从好几家的客厅里传出,卤猪脚的味道也慷慨地扑鼻而至。这仍是熟悉的小巷气味与声音。
  如果我没有在十四岁时离开—我知道,这或许是我全部的生活。
  巷内生活,无浪无波,每天洗衣煮饭、吆喝小孩,或和妯娌斗法,一般人眼中安稳的人生,自有一种淡淡的甜蜜滋味,然而,对于任性如野马的我来说,这应该不是太容易忍受的人生。
  什么叫作幸福?年少时,以为幸福只有一个标准,在尘世里奋斗久了,越发了解自己之后,才明白,幸福的定义要随人而异。
  如果能够走自己的路,虽然鼻青脸肿也是幸福。我要的幸福,从不是水到渠成,也从来不能从别人的人生里复制。
  谁教我从小就崇拜秋瑾和唐三藏呢。对一个小孩而言,我太有主张,所以实在不被大人喜欢。我在小巷里的童年,有大半时间都是闷闷不乐地度过。
  走出小巷那一年,现在看来,实在太小。
  有一次和一位有相同经验的男性友人谈起这一段人生。他也在初中毕业后,从花莲到了台北。现在人到中年,回顾以往,他感慨地说:“爸爸要我们三兄弟都到台北念高中,好考上好大学,但当时年纪太小,一个人生活实在辛苦。一直渴望有家的温暖,但一直没有得到。”
  当时他还寄住在亲戚家。亲戚家气氛严肃,每天的生活都是读书读书读书,好赶上台北同学的进度,有任何辛苦都必须自己承担,无人可以倾诉。他早早结了婚,女儿已经到了他少小离乡时的年纪,他却每天接送女儿上下学:“因为我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不忍心让自己的心肝宝贝离开我,我要让她感觉有父母可以倚靠。”
  他说:“你是女生,当时应该比我更会感到孤独。”
  然而我与他离乡的原因不同,完全是我自己做的决定。当时小小个子的我,一心向往着大都市。只因当时,所有的小说里描写的精彩人生、美丽爱情、所有惊心动魄的人生情景,全都发生在台北—台北。
  我要到台北去。
  我不特别聪明,但我有傻劲。只要我铆足了劲想要完成一件事,我就会变成一个疯子。
  在这个小巷里,我做过一些好笑的傻事。我向来是个将书里写的事信以为真的人。我读过王献之为了把书法写得跟王羲之一样好,而写完了一缸水的故事。我真的准备了一盆水来写,水未写干,我已因用力过度而导致关节囊肿,痛不可抑,进了医院开刀割除。
  我又傻又疯狂,但我一立志就无人可以阻止。也许你不相信,当我决定了一件事,我也没办法阻止自己。我心里自有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旋律,然后,我的渴望与焦虑就会变成源源不绝的新能源。
  我那么努力地读书,想要够资格考上最好的学校,如此我就可以到大都市了。
  后来的辛苦,我全没考虑。书上并没有告诉我,一个少年独自生活并不容易。生活自己负责,问题自己解决,报喜不报忧是人生准则,以免让父母担心,况且远水救不了近火。
  我在比别人更早的时候,就学会了独立,那是用孤单换来的。所以,我不怕孤单。也在跌跌撞撞中了解,如果你想要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你一定会很孤单。
  孤单,正巧适合一个写作者。我从来不怕独处,即使在最遥远冰冷的异国,只要打开稿纸,打开计算机,我立刻回到自己的故乡。那里的巷弄随我思绪修筑,奔驰的时速亦任我控制自如。我开创的世界如此丰富,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可以随时和自己对谈。

  而孤单,也让你敏感。在许多的目光中,你可以辨识出哪一双眼睛和你一样热切—所以我一直有一些心灵相通的朋友,我并不是真的寂寞。习惯孤单,使你有一些原则。就算在心思最混乱的时候,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在混沌黑暗中看见一丝坚定的光亮。
  孤单让你不害怕未知。让你相信,兵来可以将挡。
  习惯孤独,所以你不怕和自己沟通,所以勇敢。
  所以你会热爱生活,纵然明白有许多挫折……
  在这里,我曾经天真,曾经渴望长大,曾经那么努力地想象着未来的天高地厚。那是最珍贵的回忆,然而我也庆幸自己曾经一意孤行地走出这小巷,看见城市之外别有城市,而蓝天无限。
  因为走了出去,所以小巷纵然斑驳,在回忆里依然出尘地亮丽。
  (选自《生命中的琐碎时光—吴淡如散文》)
其他文献
摘 要 国内外人口、经济、教育、技术等一系列的变革使职业教育正逐渐从区域的、个别的市场走向“无边界”化的全球市场。基于这一国际背景,2016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采取主题报告、分论坛研讨和经验交流等形式,围绕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挑战与机遇,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的历史、现状、问题、对策、成功经验、典型案例、交流合作机制,职业教育多边交流机制与方法,新技术、新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摘要:文章对元和十大诗人作品在唐宋金元诗歌选本中的入选量予以统计和分析,这是考察元和诗歌在这些时期传播接受状况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代表性选本的计量分析发现,元和十大诗人的入选各具特点,白居易较为稳定,贾岛、刘禹锡选量居高,韩愈、柳宗元之入选不尽如人意,元稹、李贺等则随时代变迁呈现出明显的起伏变化。由此看出,选本收录既一定程度地反映出作家在传播接受史上的实际影响,也在个别人身上呈现出与其实际地位不
1  陡峭的风,正在秦岭搬运农时  秋阳正暖。走进三岔河谷,满山  遍野的果实,随手递来馨香,成熟  而饱满。幸福、健康和满足在  农人脸上,红枫一样摇曳。方言里的  生活,纯粹、质感、温暖  我也曾在这块土地上,耕耘过岁月  多少年前记忆仿佛一夜变样  你看那些崭新的楼房、光伏和讯号塔  拓展了多少代农人的胸襟和视线  蛛网一样通村水泥路,通达、宽畅  每一条都能抵达梦想  还有那些连片果园、药
摘 要: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结构资本、关系资本、认知资本、位置资本四个维度描述了跨国技术联盟社会资本,以跨国技术联盟组织学习为中介因素,构建了跨国技术联盟社会资本对合作创新绩效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并以通信行业和汽车行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跨国技术联盟通过社会资本推动合作创新绩效,组织学习在跨国技术联盟社会资本正向作用于合作创新绩效过程中起到明显中介作用。  关键词:跨国
像蝴蝶停在鼻尖,那样的心情  鸟,离开了老树  跟不上大雁的队伍  索性在夕阳下把自己  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一只风筝  用飞翔占领天空  线,还怯怯地望向来路  日里,总是急急,怕错过每一种新鲜的味道  夜里,总是寂寂,怕故乡的月不入梦里来  怕老树下的秋千空荡荡  怕空荡荡的秋千,一直悬着  悬着,日復一日  悄悄开满相思的彼岸花  唉,总说夜比日还长  今晚又是谁耐不住寂寞  声声逼人:胡
摘 要:文章提出区别于西方行为叙事理论的“意图叙事”概念。该理论概念将人的行为动力——意图纳入叙事活动的分析过程中,探讨故事形成的潜藏动因。文章发现,文本中存在作者意图、叙述者意图、人物意图三种类型,三者分别处于故事、结构、导领的不同层面,表现出由具象到抽象的不同功能,并在叙事过程中时隐时现、缺位互移、相互补充、交替转换。这些生态及功能在小说人物意图所构成的意图力结构(主意图力、同意图力、反意图力
1  莲花,盛开世间。据说,每一个角度的圣洁  祥云摆渡的方式都和灯塔、众生有关  心,一隅。月光打开蝶翼震颤,一左一右的定力  蝴蝶效应,不仅仅是精美的颂词  福田的一瓣莲花穿越清冷的风声,唤我  走近一个人,会发自内心说声“您好”  登高目测,丈量江山锦绣  陌生的感觉,熟悉的距离微小如故乡尘埃  莲花山的高度,与天际,与人们,仅仅相隔一个仰望的姿势  原本存在的荒芜,被破冰的春潮,刻骨的春雷
妈妈曾经告诉我一件往事:1959年“八七水灾”当晚,她又困又惊慌地在树上躲了一夜,后来又去了地势较高的亲戚家避难,直到水退,带着恐惧不已的心情往回家的路上走,一行人来到了浩劫后的家门口,可能是害怕看到家园被摧残的模样,站在门外迟迟不敢进去。  这个时候,听到一个声音,从门里面传出来。  是狗叫,他们养的狗没有被水冲走,而且已经先回到家了。  “听见狗叫的时候,才完全松了一口气。”  对于遭受死亡威
摘要:吴宓、缪凤林是“学衡派”中谈论人性较多的学者。他们主张人性二元论,认为人性有善有恶,可善可恶。他们的人性论有重要的西学背景,但主要是对中国传统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的复归,表现出“学衡派”作为文化民族主义派别的一些基本特征。  关键词:“学衡派”;人性;善恶  作者简介:杨辉,女,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黑龙江工程学院讲师,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
地与断奶  家或者梦  一切的动物在游戏之后  找不到家园  便把若干年后的尸体沉入海底  鸟儿折翅  不再痛苦  呼唤着一次次嬗变  这月儿圆圆  山浪宁静  故乡  你在梦中睡了么  不要醒来  醒来便是多年后的今天  依旧青山  依旧流水  只有找梦的人  断奶之后  不再流泪  不再欢笑  雨或者水  停止了几十年的歌唱之后  鸟,变得沉默  忙着建构自己的家园  天空  不再喧闹  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