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双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y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调查数据,从学生角度评价我国高校开设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对双语教学持欢迎态度,对双语教学效果评价的满意度也较高,在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各个因素中,相比于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能力,资源配置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更重要。因此,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应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双语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7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4
  0 引 言
  为培养国际化人才,中国高校普遍将双语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双语教学主要是指使用英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进行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自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与专业课教学”以来,全国本科院校大多开展了双语教学。与此同时,反对开展双语教学的聲音也一直没有中断,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和学生认为,在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一定的条件下,双语教学的机会成本是降低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要在专业知识、语言媒介间进行取舍,如果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水平有限,会降低专业知识的讲授质量。对于学生而言,大量外文专业词汇造成了阅读障碍和对英语思维方式的费解,在实际学习中,学生会更加关注某个英文词汇,而不是专业知识的理论和逻辑。
  事实上,高校大力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前提假设是,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没有降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得到提高。这个假设至少涉及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教师和学生的资源配置效率是否能够得到提高。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学习是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可以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两大类。机械学习的实质是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学习者并不理解文字符号的实质,其心理过程是联想;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个体获得有逻辑关系的文字符号的意义,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而非人为的联系。因此,教学活动应建立在有意义的学习之上,并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但认知结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原有的知识是否能够成为新知识的基础。
  如果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看成是两者在学习和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基础,在个体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就存在如何配置资源的问题。一种情况是,原有的外语基础不足以成为新专业知识的基础,无法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这就是所谓的机械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以通过外语充分表达专业知识的确切含义,也将制约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反过来,如果学生和教师可利用的资源足以应用于英语学习和教学的话,则双语教学就不但能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还将提升外语的应用能力。因此,双语教学的学习和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专业课程讲授和学习的能力。
  第二,何类专业、课程,何类教师、学生适合开展双语教学。本科专业和课程的性质、内容差异巨大,并不是所有的专业和课程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哪些专业和课程适合开展双语教学主要取决于采用双语教学的目的。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旨在形成与国际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接轨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鉴意义的双语课程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和能力发挥重要作用”。可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在专业领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以下几类专业和课程应加大双语教学的力度。①全球化发展程度深、趋势明显的相关专业和课程;②国外的相关专业和学科处于领先地位,我国需要学习和追赶的专业课程;③专业和课程本身就是“国际化”的,需要学生掌握较高程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并不是每个高校都能够将有需求的专业和课程均开设为双语教学。笔者调查发现,教师和学生外国语能力、教材、教学辅助资料等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影响双语教学供给的关键因素。韩立新 等认为,双语教学作为对英语能力有着较高水准要求的工作,教师应在国外教育体系中系统学习6~9年,同时,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指导能力。因此,国内各高校现有的师资资源是很难满足大规模开展双语教学要求的。就相关教学资源的配置而言,如果某一专业课程国内外知识体系的差异较为显著,选择自编的外文教材和讲义就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反之,如果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并不存在差异或者差异不明显,则外文原版教材显然具有更多吸引力。同时,教师和学校还要通过图书馆和校园网等平台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和外国教学视频等辅助学习资料。
  第三,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对于学生而言,站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等方面需求的程度。双语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由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教学条件、教学模式等共同决定。其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引者和主导者,其专业水平、英语语言能力、课程组织的安排是否合理等都会影响教学效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直接感受者,其外语基础、专业认同感、学习态度及课程的参与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其学习效果。此外,学校和教师针对双语教学的资源配置也影响教学效果,比如: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还是自编教材?教学辅助资料是否恰当科学?由于双语教学的难度较大,每学期过多安排双语课程学生会难以承受,那么每学期多少门课程比较合适?在教学模式上,如果采用英文教材,应该以英语教授为主还是以汉语讲授为主?
  在上述影响双语教学的各因素中,到底是教师因素重要还是学生因素重要?是资源配置和教学模式更重要?考虑到这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情况就更复杂。比如: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和能力既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又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间接影响教学效果。回答上述问题对于科学地认识和评估双语教学效果、找到影响和制约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这与以往双语教学研究的不同之处有两点。   第一,笔者使用调查数据并用结构方程寻找变量间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的好处是即能衡量影响教学效果的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也能考察各个变量间的关系。笔者发现,既有文献很少有此方面的定量研究,因此,本文研究结论将为双语教学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发现。
  第二,本文的调查对象是学生,因此,研究视角是基于学生的。这种研究方法的好处是能够反映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切身感受,并强调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能动性。笔者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多数研究是站在教师角度的,从双语教学的直接受益者——学生的视角进行的实证研究却较少。
  1 双语教学质量因素的调查数据与统计量分析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高校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数据,调查对象涵盖了从“985”和“211”类重点高校、非“211”高校及民办独立学院,以及以外国语言文化教育为特色的不同层次和特点的高校。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获得有效样本478个。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教学现状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对教学评价的满意度统计。本问卷设置17道问卷选项,同时针对满意度调查,设计5级里克特量表,1分到5分表示滿意程度递增,把学生的打分作为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从而编制调查问卷。表1是通过调查获得的有关学生外语能力、双语教学每学期开设课程门数和教师水平的信息。
  观察表1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的外语基础普遍较好,有90%以上学生通过英语四级,其中有超过80%通过英语六级。与非“211”普通院校相比,“985”和“211”类学校以及外语类院校的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四级通过率均超过95%。如果按蔡基刚(2010)的观点:具有大学英语四级水平以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上全英课程的语言能力,那么学生的语言能力已经不再成为制约开展双语教学的约束条件了。
  第二,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已经非常普遍。学生每学期基本都有双语课程任务,有接近60%的学生每学期需要修3门以上的双语课程。同时,经管、法学等文科类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数量多于理工类专业和其他专业。平均而言,人文社科专业学生每学期要承担2.2门双语教学任务,而理工类学生承担1.8门双语教学任务。不同层次学校间也存在差异,“211”和“985”类高校的学生每学期要承担的门数为2.5,外语类高校为2.6,其他非“211”为1.7。
  第三,拥有博士教师比例,“211”和“985”高校的教师人数占比为96%,可见这一类层次的院校拥有较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团队,而一般的普通院校则只有75%的教师比例。
  表2显示了各类学校对双语教学效果以及影响因素的满意度评价情况。
  表2显示,学生对教学效果评价较高,对双语教学也持欢迎态度,该项在各因素中评分最高,为4.14。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资源配置评价也较高,一方面说明教师和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料;另一方面,丰富的网络资源也有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模式、学生素质和教师水平3个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的满意度较低。韩立新 等认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过分注重教与学双方的语言能力,忽视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克服语言带来的障碍。同时,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并采用提问式教学,以及适当降低外语语言在教学中的比例将极大地改善教学模式。学生对自己的素质和教师水平评价不高,前者反映了外语教学应试教育的弊端,虽然学生基本都达到了四级水平,但语言的应用能力还无法达到参与双语教学的要求,后者则说明高校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另外,调查还发现,学生的英语基础越好对双语教学的满意度越高,以经济管理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专业对双语教学评价满意度较高,而理工类的满意度较低。“985”和“211”院校的满意度高于其他高校。
  2 双语教学质量因素的变量设定和模型设定
  为了进一步分析各个因素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强度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交叉影响程度,笔者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验证。
  2.1 变量设定
  通过文献梳理和调查,本文首先设计6个潜变量和17个观测变量,结构方程模型由教师水平、学生素质、教学模式、资源配置的满意度4个外生潜变量和学习态度、教学效果2个内生潜变量组成。然后通过效度与信度分析选取合理的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因素分析。
  教师水平。高校双语教师的英语和专业课水平直接决定双语教学的质量,是第一位的关键性指标。教师应具备较高英语水平,能熟练用英语解释专业难点。因而,选择教师的英语水平(A01)、教师的专业素质(A02)和教师的教学态度(A03)3个变量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
  教学模式。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是双语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周恩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加大专业课程的比例,在双语教学中加强对英语素质培养的比例。因此,双语教学进度和节奏的安排也要优先思考,因而选择专业英语占有比例(A04)和教学进度安排(A05)来体现。
  学生素质。学生作为双语教学的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学生本人的英语水平如何与专业基础扎实与否,将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吴祥佑通过实证模型发现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总体满意度取决于学生的专业和英语素质,并认为学生的素质是基础。因而笔者采用学生的英语水平(A06)、专业知识素养(A07)和对双语课程的接受程度(A08)来测量。
  资源配置。陈志祥认为,如果双语教学的课程比较多,一个年级有3~4门,就会产生协同效应,还能够提供充分的资源,避免一本教科书讲天下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上看,若没有充足的相应学习资源也很难会有较好的成果。因此,笔者选用网络资源(A09)、双语课程数量的配置(A10)和双语教材的满意度(A11)作为评价指标。
  学习态度。选择对课程的兴趣(A12)、对英语学习的重视性(A13)和推广双语满意度(A14)来衡量。   教学效果。基于双语教学的目的,选择双语教学对专业知识的促进(A15)、对英语水平的提高(A16)和增强国际化视野的作用(A17)3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及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对结构变量作出如下假设:
  H1:“教师水平”对“学习态度”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H2:“教师水平”对“教学效果”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H3:“学生素质”对“学习态度”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H4:“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H5:“资源配置”对“教学效果”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H6:“学习态度”对“教学效果”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2.2 模型的设定
  结构方程模型可以用于测定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处理社会科学研究中不能直接测量的变量(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包括测量模型和结构方程。测量模型描述潜变量ξ、η与观测变量x、y之间的关系。
  测量模型:x=Λxξ δ,y=Λxη ε;结构方程:η=Bη Γξ ξ
  其中,x是潜在外生变量组,y是潜在内生变量组,Λx为外生观测变量因子负荷矩阵,Λy为内生观测变量因子负荷矩阵,δ和ε为对应测量误差向量。
  首先,对数据进行一致性信度分析,整个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值为0.851,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同时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的效度,得到检验结果是KMO值0.903,并通过Bartlerr’s 球形检验(p=0.000 0),累积方差的贡献率都在56%以上,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其次,进行模型的拟合检验,画出模型的因果关系路径图,代入数据,得到标准化的输出结果如图1所示,拟合优度检验采用如下指标,同时对变量间的假设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卡方与自由度比率为2.376<3,RMSEA(近似误差均方根)小于0.08,GFI(拟合优度指数)大于0.90,AGFI(调整自由度的拟合优度指数)都高于0.90,在绝对拟合方面,拟合效果非常好;CFI(比较拟合指数)略低于0.90,IFI(增值拟合指数)也接近0.90,PNFI和PCFI(派生标准化拟合指数)均大于0.5,表明通过检验。可见,本文的结构模型与观察数据的适配度较好,可以认为本模型的拟合效果总体上比较好。
  从表4路径系数与假设检验表可得知,假设H1、H2、H4、H5、H6均通过假设检验,各外潜变量与相对应的内潜变量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但是对于假设H3却未能通过假设检验,因而学生素质与学习态度未能呈显著影响关系。
  3 双语教学质量因素的结果分析
  由表4可知,在教师水平方面,无论是对学习态度还是对教学效果,均小于其他支持假设的影响因子,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15和0.17。可知学生认为教师水平对双语学习效果的影响重要程度不如其他因素重要(资源配置为0.83,教学模式为0.369)。很多研究认为教师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最关键因素,但笔者的实证结果不支持这样的观点。由图1可知,在可测变量中,比起教师的英语水平(系数0.38)和教学态度(系数0.33),学生更为看重教师的专业素质(系数0.86)。说明双语教学的关键是专业内容,而非语言媒介,这也表明双语课堂教学中,中文讲授的比重不能过低。
  人们普遍认为,外语基础好的学生更赞成开设双语课程。但观察假设检验表发现,学生素质对学习态度的显著性得不到统计学的支持(P>0.05)。实际上,就算外语基础不好的学生,也希望通过双语教学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另外,笔者的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的外语普遍较好,多数学生已经有能力承担双语教学的学习任务了。
  对双语教学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资源配置因子(系数0.83)。从假设检验可得知,资源配置的满意度对双语教学效果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其回归系数高达0.86。这表示资源配置因子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直接使教学效果满意程度提高0.86个百分点,充分说明了资源配置在双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其可测变量中,网络资源和双语课程数量的系数均超过0.60,可见高校在改进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网络视听说资源,来提高学生对双语自学的能力。
  针对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两大因素的分析,学习态度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回归系数为0.628,这说明积极的态度会显著影响到积极的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双语学习热情和兴趣将会是使双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的“好帮手”。在学习态度因子的3个可测变量中,对课程的兴趣(系数0.45)、对英语学习的重视性(0.47)和推广双语满意度(0.59)的回归系数均较高,说明推广和普及双语教学的工作,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学习爱好,而双语教学仍然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高校人才中必要的一环。
  4 双语教学质量因素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学生视角,对中国不同层次的高校学生进行影响双语教学效果因素的满意度调查,通过结构方程的路径分析得出高校中双语教学的资源配置、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笔者建议在高校实施和推广双语教学的过程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合理增加双语教学相关资源的提供和安排。现代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学生也乐意在网上学习,因此,可以在学校网络上提供更多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相结合的网络课程或者电子书籍,例如:MOOC开放式网络课程之类的教学资源,推荐适合学生阶段性和相对应水平的英文文献的阅读,以及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双语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
  第二,增强专业兴趣与激发学习热情。实证发现,学生因素对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强度高于教师的影响,因此,在双语教学教学改革中,应以学生为本。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越高,对专业的兴趣越高,就会不遗余力地追求专业的知识,而在此基础上通过英语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就会给学生打开国际化视野的窗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形成良性循环。因而,在教学课程中,安排参与式、提问式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小组讨论等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是一个个性化、双向化的过程,而雙语教学则需要面临专业和英语相结合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个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会有助于师生之间融洽互动。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双语教学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和英语的生硬结合,而是让学生熟悉教材课本的知识同时,让学生用英语去表达专业知识,即英语的应用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外语表达,进而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这样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韩立新,于诗卉.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思考[J].教育科学,2013(6).
  [2]许宏晨.影响中国高校学生对待双语教学态度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 中国外语教育,2008(3).
  [3]蔡基刚.全英语教学可行性研究——对复旦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案例分析[J].中国外语:中英文版,2010(6).
  [4]周恩,丁年青.大学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的衔接:现状与思考[J].外语界,2012(4).
  [5]陈志祥.创新双语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0(1).
  [6]耿玉玲.双语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5).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7所本科院校为例,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感知程度进行测量评价。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建立起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熵权法确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级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各二级指标和总体的评价结果。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模糊综合评价;大学生;因子分析;熵权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
[摘 要]高速公路公司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单位,经过20余年的发展,高速公路行业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逐步从“重建设”,向“建设与管理并重”,最终向“重管理”阶段迈进。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整体管理的一种有机结合,对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内部控制“五要素”及“五目标”,分析高速公路公司内部控制的设置和完善。  [关键词]高速公路;五要素;五目标;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  do
[摘 要]绩效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能保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保持一个准确的方向,给企业开展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发展道路,并且能给企业工作带来转变,帮助企业产生质的飞跃。下文以A公司的绩效管理为例子,分析了A公司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A公司的发展提供一份理论参考。  [关键词]绩效管理;案例介绍;成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
[摘 要] 独立学院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工作是目前独立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院各项工作中的核心工作。目前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税务会计知识教育已成为其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针对独立学院——CJ学院会计专业教学中税务会计和税法课程的教学整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为CJ学院教学工作改革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 税务会计;税法;教学;整合  doi : 10
[摘 要] 一则事项之所以引起争议,是因为其置于不同主体之下有不同效用,这也正是其价值的双面性的体现,但这种双面性并非对立,而应该是互补关系。文章结合2014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从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对于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属性存在的争议,同时以会计理论为起点推导会计准则计量属性的选择问题,结合对新公允价值准则的解读,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
[摘 要] 基于高层梯队理论,本文以沪、深27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创新性地探讨了高管团队特征与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间的关系。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一个高管团队的平均任期越长、教育程度越高、团队规模越大时,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高管团队的组建及构成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关键词] 内部审计质量;高管团队特征;多元层次回归  doi : 10 . 3969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保证广大公民的参与度是行政决策在制定过程中所要做到的,决策的做出要充分考虑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对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收集充分的信息保证行政决策达到各个部门或者个体的利益诉求,在利与弊之间寻求平衡点。  [关键词]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信息时代;公众参与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2.164
[摘 要] 当前,大数据技术正在重新定义着教育决策的过程和方式,大数据蕴含的科学决策价值正在被认知、开发和利用,大数据技术下的复杂系统教育决策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能把教育管理者、教育领域专家和公众的思维、智慧、积累的经验以及各种情报、资料和海量信息集成起来,运用多种科学和信息化手段,从多方面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再从定量定性的结合中寻求对复杂教育问题的科学判断和决策。  
[摘 要]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猖獗,财务造假的发生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运用GONE理论,以海联讯财务舞弊案为例,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财务舞弊的识别及防范提供借鉴。  [关键词] GONE理论;财务舞弊;海联讯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01. 003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摘要:创业板市场是专门为高成长的新兴创新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助其发展和扩展业务。自其2009年成立以来为创新企业及成长型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因此也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文中主要选取创业板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并不显著。  关键字:上市公司;创业板;资本结构;公司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