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饮食文明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gn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提到博物馆,人们总会想到历史、文化,其实,饮食不仅记录着历史,也体现着文化。作为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饮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中国有4000多座博物馆,其中就有许多和“吃”有关的博物馆。下面,我们就撷取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来“品味”一番。
  盐业博物馆
  
  河东盐业博物馆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盐池北岸,当地人习惯称之为“池神庙”。池神庙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池神庙坐北向南,总面积2.6万平方米,是我国唯一保存良好的盐神庙。1995年,盐业博物馆在此处建立。
  盐是文明的尺度。河东大地能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有盐。运城古名盐氏,汉时曾设司盐都尉,故又称司盐城。为了盐,这里曾经发生过战争。据说,黄帝与蚩尤交战就是为了夺取盐池。蚩尤是今天运城解州人,是九黎部落的酋长——今天盐湖区所辖的中条山北坡上,尚有“蚩尤村”存在。盐池当时属九黎部落所有,黄帝想夺取盐池,不料“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最后不得不和炎帝联盟,内外夹攻,才攻破蚩尤的坚固堡垒。黄帝部落联盟首领地位的得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住了运城盐池。
  茶叶博物馆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茶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
  中国茶叶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龙井路旁双峰村,建筑面积为7600平方米,展览面积2244平方米,1990年10月开放,是国家旅游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兴建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通过茶史、茶萃、茶事、茶缘、茶具、茶俗六大相对獨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展示空间,从不同角度对茶文化进行诠释。
  茶叶博物馆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仅在需要阻隔的地带密植下带刺植物,既通透又能有效阻拦,为人们营造出一个“馆在茶间、茶在馆内”的生态型文化乐园,独具江南风味的园林艺术和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展示相得益彰。
  酱文化博物馆
  传说,酱是王母娘娘创制的,汉朝班固的《汉武帝内传》中就有西王母下凡告诉汉武帝神药中有“连珠云酱”“玉津金酱”“无灵之酱”的记载。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还有一种说法是,酱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叔旦所制。不过,《周礼》中已有“百酱”之说,可见酱在周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看来,中国是酱的创始国,历史已长达数千年。最初的酱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后来才逐渐成为调味品。明朝时,制酱技术已在民间广为流传。
  中国酱文化博物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山渡槽南侧古老的若耶溪畔,占地5000平方米,于2007年10月底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布展分为中国酱文化、酱油文化、醋文化、腐乳与酱制品文化、酱园文化、绍兴酱缸文化、世界酱文化、信息中心八大结构内容,深层挖掘了历史上素有“三缸”(酒缸、酱缸、染缸)文化之称的绍兴酱缸文化和广博的中国酱文化。
  乳业博物馆
  早在秦汉时期,马奶和马奶酒就已成为高级饮品,从西汉时的《礼记》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都有关于乳牛饲养、挤牛奶以及制造各种乳制品方法的文字记述;从唐、宋时期的本草经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把牛奶及其制品当作滋补佳品。李时珍还写有一首《服乳歌》:“仙家酒,仙家酒,两个壶芦盛一斗;五真醍醐,不离人间处处有。丹田若是干涸时,咽下重楼润枯朽;清晨能饮一升余,返老还童天地久。”
  中国乳业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彭浦科技园内,于2001年11月建成,展馆面积为1000平方米,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大展区,介绍了中国乳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2004年作为上海市科普实事工程之一的项目,乳业博物馆又增加了300平方米的展示面积,并将原来单纯的文史类博物馆转变为科普、文史综合型博物馆。这次扩建增加了大量新的科技手段,以影视、三维模拟、Flash动画等形式辅以知识竞猜、互动游戏等展项,使整个展馆更具参与性和知识性,声光电的展示手段将参观者带进一个奇妙的乳业知识走廊。
  黄酒博物馆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曾在他的自传《午夜日记》中写道:“我们喝中国的黄酒,把盛着醇厚黄酒的小酒杯放在很烫的水中,只要呷上一口,略带甜味、暖洋洋的香气沁入肺腑,传遍全身……”
  浙江省绍兴是黄酒之都,绍兴城市的历史以及支撑历史的文脉,均与黄酒有着深厚的渊源。周恩来总理、西哈努克亲王、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法国前总统希拉克等都是黄酒的“粉丝”。2006年,绍兴黄酒的酿制技艺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坐落于绍兴光相桥边的中国黄酒博物馆于2007年10月开馆。博物馆的序厅里有两幅面积共100平方米的锻铜浮雕壁画——“中国黄酒演义图”,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年来的黄酒文化;酒艺厅用三维幻影展示出黄酒从一粒米到成品酒的酿造过程;400多平方米的地下酒窖中,存放着4350坛3~50年的古越龙山陈年黄酒和500坛古越龙山奥运酒;馆外3000平方米的广场上,结合绍兴特色和酒文化特色的“品”字型花岗岩石雕传递着品酒、品史、品人生的寓意,近邻博物馆大门的“青铜六礼”雕塑、酒坛垒成的高近5米、长36米的“城墙”,把人们带入悠久辉煌的绍兴酒发展长河中。
  马铃薯博物馆
  7000年前,南美大陆的人类就以野生马铃薯作为食物。秘鲁人则最早开始种植马铃薯,当第一批欧洲探险者在印第安人的菜园中看到马铃薯时就喜爱上了它,并把它带回欧洲,但因为《圣经》上没有对它的记载,于是人们咒骂它是“罪恶的食物”。后来,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认识到马铃薯的食用价值,便请国王推广种植,法国从此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到了18世纪,西欧地区连续发生严重灾荒,粮食作物都枯萎了,唯独马铃薯大获丰收,马铃薯成了救命粮。自此,欧洲人对马铃薯刮目相看。在法国还有句谚语:“爱情和马铃薯一样宝贵。”   如今,马铃薯已遍布世界各地,它也有了很多别致的名字:意大利人叫它“地豆”,法国人叫它“地苹果”,比利时人叫它“巴达诺”,德国人叫它“地梨”,美国人叫它“爱尔兰薯”,芬兰人叫它“达尔多”,俄国人叫它“荷兰薯”,中国人则习惯叫它“土豆”。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的马铃薯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个“土豆”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马铃薯生产的全过程,还能看到小如黄豆的微型薯、大如枕头的大土豆,还有红皮红肉、紫皮紫肉、黑皮黑肉的彩薯,适合炸薯条的夏波蒂、做菜的荷兰薯……还有一幅名画——《吃土豆的人》。
  通过珍贵的图片和丰富的实物,马铃薯的历史、现状、发展以及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等,在占地3000平方米的展厅里得到全面展示。
  榨菜博物馆
  榨菜是一种半干态非发酵性咸菜。1898年,榨菜始见于中国四川涪陵(今重庆市涪陵区),时称“涪陵榨菜”,是中国著名特产品之一,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历来为素菜佳品。榨菜有特殊的酸味和咸鲜味,脆嫩爽口、浓郁鲜香,既可佐餐,又可炒菜,还能入汤。
  榨菜虽是一款调味小菜,但涪陵人把它做成了一张世界名片。涪陵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榨菜办”,全区的榨菜种植涉及到相关人口达60余万,超过涪陵区总人口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榨菜之乡”。如今,涪陵榨菜已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
  榨菜博物馆建在涪陵榨菜创始人邱寿安的故居附近,它不仅全面展示了涪陵榨菜的百年发展历史,还可以让游客在这里自己动手制作榨菜,亲身体验涪陵的榨菜文化。
  柑橘博物館
  柑橘是橘、柑、橙、金柑等的总称,在我国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也是柑橘的重要原产地之一。
  据研究,柑橘起源于中国云贵高原,途经长江而下,传至淮河以南、长江下游,直到岭南地区。1471年,葡萄牙人把中国甜橙带到地中海沿岸栽培,当地称为“中国苹果”。后来,甜橙又传到拉丁美洲和美国。1821年,英国人来中国采集标本,把金柑带到欧洲。英语把“柑”和“橘”总称为“曼达宁”,意为“中国珍贵的柑”。日本的柑橘也是唐代时日本和尚田中间守来中国浙江天台山进香时带回去的。
  我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是蜜橘之乡,中国柑橘博物馆就坐落于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凤洋村。这是我国第一座以柑橘和橘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2009年开馆,主体建筑由一栋一层圆形建筑和一栋一层、局部两层的长方形建筑组成。建筑物由一系列庭院与内室组成,馆内建有序厅、柑橘资源厅、柑橘生产厅、橘文化展示厅、柑橘多功能厅等多个展厅,游客可以从柑橘广场或水上码头步行到博物馆,这样既保持了博物馆的小环境,又保护了果园的自然环境。
  淮扬菜博物馆
  作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淮扬菜讲究“五味调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中和”理念;讲究“就地取材、土菜细作”,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文化内涵,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
  2001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扬州“淮扬菜之乡”的称号,扬州成为中国第一家以菜系之乡命名的城市。2010年1月,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在扬州开馆,该馆建筑面积为7000多平方米,由主馆展示区和副馆体验区两部分组成。主馆以图片场景说史,以文字典籍论史;副馆则以体验盐商文化为补充,“看历史、品文化、吃风味”,两馆合璧,双区辉映。
  国外饮食文化博物馆
  泡菜博物馆位于韩国首都首尔。博物馆按泡菜的历史、种类、制作及保存方法、功效等主题划分陈列厅,展示了泡菜的演变文献、考古遗物以及见证泡菜制作过程的书画和容器等。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韩国泡菜,博物馆还展出各地方的泡菜模型,并按坛类泡菜、海鲜酱类泡菜进行展示。
  在日本大阪,建有一座“方便面博物馆”。1957年,日本日清食品会长安藤百福在大阪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简陋小屋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塑料袋包装的“鸡汁面”。此后,安藤的方便面工厂不断壮大并最终成为日本最大的方便面王国。方便面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食品。为了纪念安藤的贡献,1999年,日本政府在大阪专门建立了这座“方便面博物馆”。
  香蕉博物馆是由美国人肖·班尼斯特经过33年的收藏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水果品种博物馆。在总共1.7万件的展品中,有会唱歌的音乐香蕉、金灿灿的香蕉金属装饰片、香蕉形状的钟、香蕉形状的沙发……和香蕉有关的东西这里都有。当然,真正的水果香蕉也是不可或缺的,从5厘米长的小香蕉到1.8米长的巨型香蕉,共有几百种之多,令人大开眼界。
  意大利面条博物馆位于意大利古城罗马市中心总统府附近,共有11个展厅,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了意大利面条900年的发展历史。在这里,人们首先看到的是对面条的原料小麦的介绍。意大利的小麦有软硬之分,软小麦面粉呈白色,用于制作面包、比萨饼等食物;意大利面条选用的是硬小麦,面粉呈黄色。博物馆里还有一句名言:“如果白麦粉为银,黄麦粉就是金。”
  【责任编辑】王 凯
其他文献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最好的竞技状态,发挥身体活动能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预防伤病的产生。 本文只介绍一般准备活动。 一般准备活动应
<正> 在20世纪中国纪录片发展的整体格局中,90年代是一种具有非凡意义的标志性存在。在此期间,中国纪录片所发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比之90年代之前近70年的中国纪录片发展(
为备战世少杯和青少年戴维斯杯、联合会杯亚大区预选赛,新 一轮国少队和国青队在廊坊东方大学城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集训。 为了加强队员们的体能和步法训练,网管中心特地请来
美国是一个多元而丰富的国家,各种不同风格、不同色彩、不同个性的城市,景点令人目不暇接。春天是一年中最美、最富生气的季节,春天的美国,也会带给你怎样的惊喜呢?或许是费
长白山景区是满族的发祥地,在清代有“圣地”之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本文重点研究利用长白山资源来打造具有长白文化底蕴的旅游服饰品牌系列,并从季节性、地域文化、植物印染
用玻炭球银膜电极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为参考电极,在0.1M氢氧化钠底液中于-0.25伏电压下,水中的硫离子(S~(2-))可与电极上的银膜形成难溶性Ag_2S;当电压负向扫描时则
采用了双离子化室技术,用Xe共振光(波长为160nm)测定了乙基胺类化合物的总的先吸收横截面积。所研究的乙基胺类化合物为一乙胺、二乙胺、三乙胺。 发现了压力对这些样品的总
骨密度低,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就会升高,科学家研究出一道计算公式,可以很容易估算出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程度。具体算法:(体重/kg-年龄)×0.2,若如果结果小于-4,说明患骨质疏
熟悉李小龙生平的人都知道,他成名以前曾就读于华盛顿大学哲学系,是地地道道的“科班”毕业,同时,他还刻意研读了中国古代哲学论著,这在他关于截拳道的论述中多有表述。无疑
采用物理化学相分析技术研究了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固溶时效后的碳、氮化物析出行为,确定了析出相的类型、粒度分布、含量及组成结构式.结果表明:氮含量低的1Cr22Mn15N0.6以M2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