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测量24 h眼压评估他氟前列素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高眼压症(OH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初次诊断的POAG和OHT患者22例(43眼),由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Icare HOME眼压计操作培训及认证,认证合格后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GAT)测量眼压3次,然后由患者使用Icare HOME眼压计自我
【机 构】
: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83;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青光眼科 110000,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青光眼科 110000,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长沙 410083;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青光眼科 1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测量24 h眼压评估他氟前列素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高眼压症(OHT)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初次诊断的POAG和OHT患者22例(43眼),由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Icare HOME眼压计操作培训及认证,认证合格后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GAT)测量眼压3次,然后由患者使用Icare HOME眼压计自我监测用药前24 h眼压,之后每天21∶00给予他氟前列素点眼1次,1个月后患者自我监测用药后24 h眼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比较医师使用GAT和患者使用Icare HOME眼压计测量眼压的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患者使用他氟前列素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值、24 h眼压均值、峰值、谷值和波动值的变化。
结果:医师使用GAT和患者使用Icare HOME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8.2±3.7)mmHg(1 mmHg=0.133 kPa)和(17.4±4.2)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37,P=0.363)。Bland-Altman分析证明医师使用GAT和患者使用Icare HOME眼压计测量眼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使用他氟前列素治疗1个月后,所有评估时间点的眼压均降低(均P<0.05),不同时间点眼压降低的范围为1.8~5.5 mmHg。用药前24 h眼压均值、峰值、谷值、波动值分别为(19.4±5.0)、(25.0±5.8)、(14.1±4.5)、(10.9±3.8)mmHg,用药后分别降低至(15.6±4.2)、(20.4±4.5)、(11.3±3.6)、(9.2±2.9)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50、9.636、5.939、3.137,均P<0.05)。
结论:对于初次诊断的POAG和OHT患者,他氟前列素可明显降低24 h中所有评估时间点的眼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Rhinoceros软件定量测量虹膜前表面曲率的精确性,并用于评估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患者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LPI)前后虹膜曲率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在台州市立医院计划接受LPI治疗的PACS患者16例(16眼)作为PACS组,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获取不同轴位的眼前节图像,采用Rhinoceros 5.0软件
宇航员进入微重力环境后可出现一系列眼部改变,这些改变若得不到及时干预或治疗,将导致宇航员出现长期或永久的视力损害,不仅影响飞行任务的执行,还威胁宇航员的人身安全。尽管目前宇航员出现这些眼部改变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相关研究已发现,宇航员进入微重力环境后会出现颅内压升高、神经系统改变、生化改变及淋巴、静脉系统循环障碍,这些可能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现归纳国内外近50年来关于宇航员进入微重力环境后
目的:评估自我监测24 h眼压在药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行药物治疗且随访眼压控制良好的POAG患者42例(73眼),根据基线眼压分为A组:眼压为(12.86±1.40)mmHg(1 mmHg=0.133 kPa);B组:眼压为(17.82±1.40)mmHg。入组患者通过iCare HOM
目的:观察近视儿童青少年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表相关指标和睑板腺的变化,探讨和评价角膜塑形镜对其眼表和睑板腺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儿60例(60眼)作为塑形镜组,配戴普通框架眼镜患儿60例(60眼)作为框架镜组,2组均在戴镜前,戴镜后1、3、6、12个月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同时使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得下泪河高度、非侵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房角功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青光眼中心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合并白内障患者37例(37眼)。患者为青光眼急性期发作后经药物治疗3~14 d,术前眼压高于21 mmHg(1 mmHg=0.133 kPa);房角关闭范围>2个象限;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示前房变浅,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微血管形态的早期变化特征。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5─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SLE患者31例(62眼),分为狼疮性视网膜病(LR)组10例(17眼)和非狼疮性视网膜病(NLR)组24例(45眼)。同时招募与疾病组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成年人35例(35眼)作为
目的:探讨应用预置标记线在泪道内窥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其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60例(60眼)进行泪道内窥镜手术,按患者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2组,单号作为对照组术中不预置标记线,即传统方法治疗;双号作为观察组,即先预置标记线。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中泪道黏膜损伤、出血、穿孔(假道)、眼睑水肿及术后
目的:了解青光眼临床指南的质量现状,为中国青光眼指南使用推荐提供参考。方法:文献研究。使用指南研究和评估工具AGREE II对美国眼科学会指南(AAO-PAC、AAO-POAG、AAO-POAGS)、欧洲青光眼指南(EGS)、国际眼科协会青光眼指南(ICO)、亚太青光眼指南(APGG)以及中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CG)进行质量评价。对评估所得的各领域得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通过组
目的:研究明/暗适应时间对正常成年食蟹猴闪光视网膜电图(ERG)结果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选取3只成年食蟹猴,分别于暗适应20、40、60 min后用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会标准参数刺激,常规程序记录暗适应ERG,在暗适应40 min后,分别明适应1、5、10 min记录明适应ERG。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时间段振幅与潜伏期变化。结果:不同暗适应时间,a、b波和震荡电位OPs的潜伏期差异均无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