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
【关键词】科学素养;实验;科学方法;探究;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知难而进
How raises student’s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in the experiment
Xu Shibing
【Key words】The scientific curriculum to reform take raises student’s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as the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is in the scientific teaching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also implement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raises the innovative ideology,sharpens the practice ability the basic essential factor.
【Key words】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Experiment;Scientific method;Inquired into;Scientific spirit;Realistic;Advances in spite of difficulties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1-0114-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明确。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而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所以,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科学的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在实验中掌握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人们常说的“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强调方法的重要性。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课程理念,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客观实际出发,积极、自主参与实验,在实验中掌握科学方法。
1.1 培养实验观察能力:科学课程中有大量的观察实验,我们要让学生都动手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的途径:看、嗅、听、触等等。使学生不仅从中学习科学知识,获取探究乐趣,培养科学的行为方式。而且要指导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还要指导观察方法,包括明确观察目标、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观察,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研讨,边观察边记录等等,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2 传授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探究实验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法,会做分组实验。我们要在实验中教会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用探究的目光和手段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科学能力。还要教给学生收集材料,作好记录,进行思维和推理等信息处理的探究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养成全面地、不是孤立地、发展地看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学会良好科学方法。
2 在实验中倡导科学精神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它是一个人在处事中所具有的执着而持久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养成。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科学实验中锻炼、学习,树立探索求真,质疑试探,严谨实证,在实践中萌生科学精神。
2.1 培养求真务实的品格:科学精神就是事实求是的精神。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对任何发现,都要问一下是真是假,可靠与否。所谓“眼见为实”,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让学生去探究时,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懂得只有按照科学方法设计的,严格检查和验证,并且在相同条件下,实验多次进行都有正确结论的,才有科学意义。养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品质。
2.2 鼓励质疑问难的品质。辨证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其实,书本上有些知识和权威者的学说,都是在当时当地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爱因斯坦不突破牛顿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就不可能提出相对论。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猜想,大胆树立起肯疑、敢疑和善疑的优秀品质。例如:我过去让学生做分组实验,都是由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并且在黑板写明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这样的方法一般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是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忽视了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在转变教育思想后,用新课程理念去组织教学。我的做法是:①提前布置实验,建议参阅有关资料,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有关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②提前拿出一些有关实验器材放在教室,让部分精力“过剩”的学生动手动脑,教师不提注意点。而班级内科学的“精英们”都跃跃欲试,知难而进。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同学,议论纷纷。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欲望,然后进行分组实验,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2.3 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意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要加以合理的解答,不可以避而不答,更不可讽刺挖苦来打压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学生不但是学校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不仅生活在学校之中,而且生活在社会之中。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对他们也是很重要的。因此,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必须紧密结合。我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把社会调查作为提高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例如,调查学校旁边的小法溪生态平衡状况。通过访问当地老人,得知小法溪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溪水清澈,鱼儿成群,而现状水黑发臭,垃圾成堆。分析原因,主要是在上游有好几个养猪场、养鸭场,以及两岸居民的生活、家畜等排放的污水。在调查中也可喜地发现福溪街道已在建垃圾中转站。在调查中学生们能主动提出自己的合理设想,提出了“根治”的措施。这样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探究,体验了参与的乐趣,巩固了科学知识,增强了探究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对 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收稿日期:2007-11-10
【关键词】科学素养;实验;科学方法;探究;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知难而进
How raises student’s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in the experiment
Xu Shibing
【Key words】The scientific curriculum to reform take raises student’s 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 as the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is in the scientific teaching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also implement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raises the innovative ideology,sharpens the practice ability the basic essential factor.
【Key words】Scientific accomplishment;Experiment;Scientific method;Inquired into;Scientific spirit;Realistic;Advances in spite of difficulties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50X(2007)11-0114-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思想进一步明确。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探究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而实验是科学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基本要素。所以,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科学的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在实验中掌握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人们常说的“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强调方法的重要性。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就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课程理念,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客观实际出发,积极、自主参与实验,在实验中掌握科学方法。
1.1 培养实验观察能力:科学课程中有大量的观察实验,我们要让学生都动手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的途径:看、嗅、听、触等等。使学生不仅从中学习科学知识,获取探究乐趣,培养科学的行为方式。而且要指导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还要指导观察方法,包括明确观察目标、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按顺序观察,多角度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边观察边研讨,边观察边记录等等,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2 传授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探究实验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法,会做分组实验。我们要在实验中教会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用探究的目光和手段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科学能力。还要教给学生收集材料,作好记录,进行思维和推理等信息处理的探究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养成全面地、不是孤立地、发展地看问题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学会良好科学方法。
2 在实验中倡导科学精神
科学素养的核心是科学精神。它是一个人在处事中所具有的执着而持久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养成。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科学实验中锻炼、学习,树立探索求真,质疑试探,严谨实证,在实践中萌生科学精神。
2.1 培养求真务实的品格:科学精神就是事实求是的精神。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对任何发现,都要问一下是真是假,可靠与否。所谓“眼见为实”,也有它的局限性。所以让学生去探究时,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懂得只有按照科学方法设计的,严格检查和验证,并且在相同条件下,实验多次进行都有正确结论的,才有科学意义。养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品质。
2.2 鼓励质疑问难的品质。辨证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其实,书本上有些知识和权威者的学说,都是在当时当地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爱因斯坦不突破牛顿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就不可能提出相对论。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大胆猜想,大胆树立起肯疑、敢疑和善疑的优秀品质。例如:我过去让学生做分组实验,都是由教师做好准备工作。并且在黑板写明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这样的方法一般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是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忽视了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在转变教育思想后,用新课程理念去组织教学。我的做法是:①提前布置实验,建议参阅有关资料,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的有关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②提前拿出一些有关实验器材放在教室,让部分精力“过剩”的学生动手动脑,教师不提注意点。而班级内科学的“精英们”都跃跃欲试,知难而进。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同学,议论纷纷。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欲望,然后进行分组实验,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2.3 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能,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的发展,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注意发掘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要加以合理的解答,不可以避而不答,更不可讽刺挖苦来打压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学生不但是学校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不仅生活在学校之中,而且生活在社会之中。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对他们也是很重要的。因此,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必须紧密结合。我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把社会调查作为提高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例如,调查学校旁边的小法溪生态平衡状况。通过访问当地老人,得知小法溪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溪水清澈,鱼儿成群,而现状水黑发臭,垃圾成堆。分析原因,主要是在上游有好几个养猪场、养鸭场,以及两岸居民的生活、家畜等排放的污水。在调查中也可喜地发现福溪街道已在建垃圾中转站。在调查中学生们能主动提出自己的合理设想,提出了“根治”的措施。这样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探究,体验了参与的乐趣,巩固了科学知识,增强了探究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对 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收稿日期:2007-11-10